葛小春
摘 要: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便是思想品德课,是学生树立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主要途徑,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步发展和中考思想品德考试方法的更新,在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时政教学极其关键。农村初中时政教学要想提高,首先要面对教学理念滞后、缺乏教学设施、教学信息比赛等困境,如何有效提高初中时政教学,是当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面临的挑战。因此,结合农村初中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认为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及时扩充教师知识与信息源,重视研究性教学和学习的开展,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等是有效加强时政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时政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国传统教育推行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理念正逐渐退出教育舞台,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人们不再热衷“读死书,死读书”,而走出校门,走入社会,有机结合实践与书本的知识,是当前教育的关键点。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是全社会的共识,思想品德课在学生诸多学习学科中,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生树立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主要途径,课堂上透彻地讲解任何一个案例,虽然有助于学生分辨是非好坏,但降低了学生的分辨是非能力,更让学生在考试中不知如何解答主观题与开放探究题。这类现象都是因为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导致课堂教学的“满堂灌”形式,无法利于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当前农村初中时政教学优化做出以下解析。
一、农村初中时政教学现状
1.学校方面
从学校方面看农村初中时政教学,农村学校各项教学设施与城市学校差距极大。城市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随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来了解时政信息。但反观农村中学,难以实现这些。首先,农村没有完善的信息系统,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和网络普及方面都不及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课改的深入,从而影响学生对时政学习的效果。
2.家庭方面
从家庭生活环境看农村初中时政教学,农村初中学生缺乏学习时政的氛围。由于农村学生家长大部分文化素质不高,从早到晚都忙着务工务农或做生意,无暇分心去关心国际国内的大事,即便抽出闲聊时间,也仅是某些与生活相关的琐碎小事。学生无法从父母方面获取与时政相关的知识,因而学生也逐渐对时政学习毫无兴趣。
3.学生方面
从学生方面看农村时政教学,学生对时政学习的重视度严重不足。由于受家长、教师、学校的影响,学生往往只重视主学科学习,将认为副科的时政学习忽略,认为时政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其次,由于某些农村初中施行寄宿制,所以,学生在校几乎没有去了解时政新闻的时间。
二、农村初中时政教学优化措施
1.转变观念
农村初中时政教学落后状况要想有效改善,首先,是要引起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学校不可将时事政治视为副学科。在时政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要力量,只有引起教师思想上的高度重视,精心收集素材备课,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作为学生第一受益教师的家长,应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去关心时政。而作为时政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去收集时政材料,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学习。其次,针对农村时政教学,上级教育部门还应配套实施,提供农村时政教学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
2.理实结合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抽象乏味,只单纯讲解理论知识,初中生不爱听这是必然的。为确保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全面发展能力,提高自身觉悟,在教学中融入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以及社会实际,并让学生利用已学理论对这些实际进行解释,将理论用到实际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时政教学效果。例如,适时地从中央电视台等固定栏目中,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世界报道》《东方时空》了解国际国内重大时事、我国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以及党中央近期方针政策。摘抄其中好的内容,为时政教学做足准备,以便学生从时政中学到知识,又受到集体与爱国主义的教育。
3.时事播报
时事播报是日常教学中常见的时事教育形式,学生通过对新闻资料自主的收集、整理,再由演讲形式将其表述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整理和表达的能力,进而让学生从个人、家庭这样狭窄的空间走向更为辽阔的社会大舞台,使其充分关注和感受到世界的变化,体会到时代的脉搏,养成关系社会、国际和人类的优良品质,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时事播报无条件限制,且内容简易,确保了时事教育持续性、经常性的特性,即便是农村初中也可广泛应用。
所谓时事播报,即学生通过语言播报选定新闻的整个过程,但这一过程并非让学生简单地进行大声朗读就视为成功。笔者认为,学生在进行时事播报期间,需注意三方面的问题:(1)时事播报并非通篇阅读,学生在规定时间进行播报之前,需加工整理选定新闻,以最简短有力的语言进行表述,以此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使其加深印象。(2)时事播报不能仅重视“讲”,还应提高“想”的重视度,即时事播报要与时事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产生思考,进而培养其正确价值观念。这就要求学生在播报完毕后,讲述自身观点,以此加深对该新闻所蕴含道理的理解,加强其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关心社会、国家和人类的优良品质,最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3)时事播报要求重视师生“讲”,学生受限于自身能力水平,往往难以准确理解新闻深层次的内容,可能会出现讲述偏差或不足,这时就需要教师积极进行点评讲解,以此促使学生认识不足,进而提高全体学生对该新闻的理解水平,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4.教师方面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高度关心国家大事,养成常看报、听新闻及上网了解时政等一系列良好习惯,同时高度关注《感动中国人物》《社会与法》等电视节目。利用多条途径及方法培养自身时政敏感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观看节目并非单纯观看,而要善于在众多新闻报道中捕捉有效的信息,使其能够联系到书本知识,其可通过知识点进行分析。时政教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不过通常而言,被分为两大类,即课内型、课外型。课内活动形式如上述提到的时事播报策略,也可称之为课堂报道型,另外,还有评论型和活学活用型。
5.家长方面
由于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出于对子女成绩的考虑,大部分家长都较为严厉,不允许学生关注或从事无关学习的活动,其中包括了解和学习时事,故思想品德教师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如在上门家访、家长会等活动中加强学生学习时事的宣传力度,使家长转变重成绩的错误理念。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学习时事的说明,使家长意识到时政教育是构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缺一不可,以此获得家长的配合,对学生进行有力的督促。实践证明,当家长产生这一意识后,往往配合程度较高,均有鼓励子女学习时政的行为,通过学校及家庭教育的密切结合,学生时事学习更加轻松,自然效果更为理想。
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时政教学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作为新时期的思想品德教师,要大胆进行创新探索,并积极参与实践,从科学完善、易教实用的方向发展时政教学,促进思想品德课程科学性、有效性、方向性的提高,培养爱国爱民有益国家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廖长菊.浅谈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科学咨询,2014(49):122-123.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