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慕课”平台建设方法研究

2015-12-11 21:32:17韩凤霞
科技资讯 2015年22期
关键词:泛在学习平台建设慕课

韩凤霞

摘 要:近几年来,“慕课”迅速崛起,并风靡全球。“慕课”的教学理念已经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慕课”在线教育平台不单单是一种教育技术的革新,更是深层次教学改革、是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混合教学和泛在教学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中心,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研究教学平台的建设目标、设计方法、以及总体的框架等。实现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与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慕课 平台建设 系统构架 泛在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a)-0116-02

“慕课”为MOOCs的简称,最早于2008年以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概念由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和美国学者Bryan Alexander一起提出,由于其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所有学生免费获取优质知识的方式从传统的课堂学习转向网络化,因而“慕课”的教学理念一提出就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慕课”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已经成为高等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高校也纷纷投入资金建设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在课程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为“慕课”平台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组织,规范教学管理,计划建设“慕课”在线教育平台。

1 “慕课”平台建设的目标及内容

1.1 建设目标

以混合式教学和泛在教学为核心思想,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以课程建设为中心,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同时配备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为建设一个能辅助课堂教学、管理教学活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管理平台。从而为学校“慕课”平台建设提供开放的、灵活的、适合于多层面的交互式教与学的应用。

1.2 建设内容

学校通过“慕课”平台建设实现教学互动功能、资源共享功能、移动学习功能。达到教师能够进行课程建设、教学监控、资源共享、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目的。该平台主要服务于教师、学生及学校。

通过MOOCS平台,教师可以实现全流程、网络化、自动化的教学组织,可大幅度提高教学与管理的效率。例如课程的发布、编辑、管理;课程的制作、申报等。学生通过本平台可以实现自主式学习,实现跨越时空的在线学习。学校可以利用平台进行各种管理活动。比如学生获取每门课程的简介、参考资料;通过系统进行在线视频预习、学习和复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在线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学校可以利用平台进行各种管理活动,包括:管理在线课程、监督与管理教学过程、统计各种教学数据,服务科学决策等。

2 “慕课”平台建设的思路及方法

“慕课”平台建设思路主要是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①解决教师和学生不会使用的问题;②解决教师和学生不愿使用的问题。针对教师和学生对于平台功能不会用的问题,学校平台建设设计以简单易用为设计原则,用户定位计算机操作初级水平,同时引入师生均熟悉的互联网成熟操作模式。考虑到教师有可能不愿意使用的问题,该平台设计以需求为导向,首先考虑满足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需求,同时满足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需求。为了解决学生不想用的问题,平台建设设计时考虑让学生通过平台可以展现个人才华,通过平台学习获取较好的平时成绩,同时学生的学习表现可以被用人单位看到,从而激发起学生使用平台的兴趣。

2.1 “慕课”平台总体结构

“慕课”平台主要分为系统支撑层、资源层、基础架构与系统功能层、应用平台层四个层。

系统支撑层:主要包括支撑系统平台运行的基础模块,包括多媒体管理、数据库管理、数据挖掘等。

资源层:资源层主要实现平台运行所依赖的各种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同时对平台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资源进行组织与管理。资源包括学校自有资源、如教学视频、大纲、作业、PPT、讨论答疑等,另外还包括通过整合获取的资源,如超星图书、视频等等。

基础架构与系统功能层:主要包括平台基础架构:苹果架构+APP服务端,同时还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系统功能。

应用平台层:应用平台层包括本项目建设的六大功能:网络教学互动、资源共享、移动学习、教师发展、关系管理和公共服务。

2.2 “慕课”平台设计方法

对于一个高并发高流量的“慕课”平台来说,任何一个环节的瓶颈都会造成平台的性能的下降,影响学生学习与教师的工作,甚至造成数据的丢失,进而对学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此平台应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将每个事务独立,降低耦合度;为扩展升级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应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将每个事务放到不同的服务器上,缩短平台与学生的网络距离,减少主干网上的流量,以及防止在网络意外情况下平台无法访问的问题。在架构层面,应用使用服务器集群,一方面可以支撑更大的访问量,另一方面也作为冗余备份,防止服务器故障导致的平台无法访问。在单服务器层面,配置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及应用层软件,均衡各种资源的消耗,消除系统性能瓶颈,充分发挥服务器的潜能。在应用层,通过各种缓存来提升程序的效率,减少服务器资源消耗。

在每一个层次,充分考虑容错的问题,严格消除了单点故障,尽量做到无论应用层程序错误,服务器软件错误,服务器硬件错误,还是网络错误,都不影响平台的正常运行,不影响正常教学,保证做到真正的永不下课的网络虚拟课堂。

3 “慕课”平台建设的意义

3.1 突破教师资源瓶颈,构建优质课程资源

学校要抓好教育,首先必须要教师讲好课,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要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然而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且不可能给每个专业配齐所需的优秀教师。本校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使这一需求都成为可能。根据学科建设需要,采用引进或聘请校外名师和培养校内名师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建设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建设跨越式发展。同时集中学校优质资源,大力建設自己的特色专业。

3.2 突破校舍資源依赖,开展弹性自主学习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上课就必须有教室,答疑就必须有教室,考试就必须有教室。而随着近年来学校的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生数量急剧上升,校舍等传统资源捉襟见肘。学校通过“慕课”平台建设,开放的课程完全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学习,在图书馆、在宿舍,在家甚至在公交车上都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学习,大大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节约了传统校舍资源。

3.3 突破传统培养模式,因材施教自由发展

通过“慕课”平台建设,可以实现个性化、因材施教的高效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彻底革命。它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为学生提供了时间分散、自由安排学习、资源共享、地域广阔、交互式的学习创新方式。不再是学校开课,学生被动听课。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学习,还可以体现个性,因材施教,开拓个性发展新途径。

3.4 数字化本校的课程,实现资源永久保存

通过“慕课”平台建设,可以将本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包括名师的讲课、专业文献、教材教辅、课件等。这些资源实现数字化后不仅方便传播使用,同时还可实现永久保存,成为学校的战略资产。“慕课”平台可以保存着学校重要的课程资源,成为学校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通过教学管理、个人空间等功能沉淀了大量教学相关的隐性知识,成为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教师备课、学生学习过程中还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如工作量、考试成绩、学生学习日志等,这些机器数据经过分析均可为教育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5 通过“慕课”平台建设,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教学质量是课程建设的生命线,通过“慕课”平台建设,可有效的监督教师教学,详细监控教学过程,增强对学生学业的考核。即可以随时抽查教师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抽查学生提交的作业、答疑和讨论记录等;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包括:发布作业与批阅作业、提问与答疑、课堂或课后讨论、作品点评和期末考试等。

4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教学凭借其跨时空、便于共享、使用方便等优点,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同时也成为学生终身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MOOCs的在中国逐渐普及,教学模式也将发生重大的变革,学生将通过“慕课”在线完成学习,传统的课堂将成为知识互动、探究、以及思辨的场所。这种学习模式对学生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高校教师更应该积极应对,更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构建适合中国高校的教学模式,还需要进行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 裴小琴,夏春明,杜龙兵,等.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2015(3):10-13,39.

[2] 叶伦强.基于虚拟化的慕课(MOOCs)平台架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7):553-558.

[3] 李曼丽.MOOCs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13-21.

[4] 朱燕空,初汉芳.创业教育慕课平台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9):170-172,175.

猜你喜欢
泛在学习平台建设慕课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区域历史文化泛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互动反馈教学模式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3:46:25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闻前哨(2016年11期)2016-12-07 11:17:50
泛在学习资源的类型与应用研究
继续教育(2016年11期)2016-11-24 20:13:54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职教论坛(2016年23期)2016-11-19 09:57:07
党建类新媒体加强平台建设的实现路径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2:42:35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5:56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7:22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