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强
摘要:中学化学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构建和形成旨在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方法。笔者根据化学学科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教学体会。
关键词:教学思想;现代意识;化学实验;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9-0198-02
一、改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要将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进行提升。所以,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有发展的全方面的人才。化学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生活知识的掌握都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沿袭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在“题海战术”中丧失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把化学教学作为少数学生升学的工具,最终导致学生发展受限。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看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异和差距,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和差距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不能单纯搞“一刀切”和“齐步走”。一方面要要满足优等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这些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的潜能,满足他们对于化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对于中等学生的学习要有所提高,鼓励他们向优等学生看齐;同时,对于后进学生要加大教学力度。对于后进学生的教育首先要做到平等对待他们,看到他们成绩暂时落后的愿意,鼓励他们走出现状,调动他们学习化学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迎头赶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绩。
二、培养现代意识是贯彻素质教育的标志
1.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化学教学相结合。化学学科本身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我们可以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建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通过氧化与还原、化合与分解、溶解与结晶等内容树立学生的对立统一的观点;通过元素周期律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通过酸、碱、盐、氧化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衍变关系培养学生的联系转化的观点……总之,通过把化学知识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相结合,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利用这一正确方法解决好生活中遇到的其他问题。
2.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化学教学有机结合。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与爱国主义素材相结合,做到基础知识与德育不分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例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和印刷术就是利用了化学知识进行制造的;能源中的石油、煤和天然气也都是通过化学变化形成的,而我国对于这些能源的利用在世界上是最早的;纯碱的发明和利用与我国爱国科学家侯德榜;结晶牛胰岛素时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它是我国第一个合成和利用的等等。我国化学工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化纤、能源和水泥等化工产业在全世界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这些教育,学生们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化学应用的了解,同时对祖国在化学方面取得成绩也会感到自豪和骄傲,增强了他们献身祖国化工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三、学会思维方法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
中学化学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密不可分,这对于整个民族的素质提升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養成。例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锻炼和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求同思维是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不同耦联关系去探索结论。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例如,二氯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有几种同分异构体?按常规,学生会先写出四氯苯的一种结构式,然后用变换氯原子位置的方法逐一去找,此法很慢且易出错。若能变换角度去考虑:二氯苯的三种同分异构体是二个氯原子在苯环上分别呈邻、间、对位,如果我们改换一下观察问题的角度,把四氯苯看成是苯环上两个氢原子分别呈邻、间、对位,就很容易知道四氯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摆脱思维定势,跳出传统的固有思维模式,通过灵活的思考转变思维模式,运用多元话的手段达到问题的解决。
四、应增强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通过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化学问题和化学现象,进而对这些知识和现象进行解释,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结合消防常识介绍一些灭火器的类型、用途及操作方法。其次,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从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工程等领域,撷取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材料,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应用化学知识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再次,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化学设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条件的学校,应有计划地给学生安排一些探索性的实验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选定、安装仪器,配制药品,进行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利用化学书本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能力。
五、关注社会现象,突出化学实验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时常听到一些利用化学实验现象、化学知识的骗术,对此如何去识别呢?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待这些不良行为,去揭示他们的骗术呢?比如近年来我国频频出现的假元宝骗局,让不少中老年人上当受骗。骗子之所以屡屡得手,主要还是由于受骗人缺乏对黄金的必要了解。金是一种极不活泼的黄色金属,自然界中大多数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任何温度下,氧气对金都没有作用,所以中国有“真金不怕火炼”这句俗语。盐酸、硫酸等酸都不能单独与金发生反应。骗子手里的金元宝、金佛像等“黄金”大多是铜的合金,如铜锌合金。它们颜色为黄色,但表面经常有浅绿色的氧化斑——“铜绿”,有的斑点很浅很小,在“元宝”聚集而使黄色“元宝”看上去偏绿色。当然最好到有权威的检验机构进行检测,也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看是否变色。要让学生知道,无论骗子如何狡猾,只要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样我们就不会上当。
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1.展示化学史实,培养创新情意。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创新情意。情意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在人的创造活动中能起启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偿等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要紧扣教材内容进行化学史教育,注意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情意。如在《溶液的酸碱性》一课中,通过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史的图片和故事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养成细致观察、大胆猜想、敢于创新、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欲望。
2.搭建自主探究阶梯,培养创新思维。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展示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方法提供了方便。例如,在讲《原子的构成》时,依据“分子可以分成原子”的思路,确定“原子能不能再分”为这一节课的关键性问题,围绕这一中心设计有层次的四个问题:①有没有比原子更小的微粒?(动画演示汤姆生的阴极射线实验)②这种微粒带什么电荷?③原子具有怎样的内部结构?(动画演示鲁瑟夫的α射线透射实验)④原子中各种微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关键性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而各层次的问题又构建了学生攀登的阶梯,防止学生望难生畏。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分层次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即把一个难以一下子解决的问题转换成多个小问题,逐步解决。
3.应用仿真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基于学生个体及合作能力的考虑,现在的学生实验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不容乐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条件下,产生了化学教育仿真软件。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很多不足。学生可以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随意搭配图形元素,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并跟踪探究过程,做出相应的反馈及评价。比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反应结束时,先撤灯后撤气的危险性;实验室制氧气先撤灯后从水中取出导管的后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这些实验,仿真软件可以提供“实验”环境。学生通过拖动鼠标,可以组装仪器、添加试剂和点燃酒精灯,自主探究实验的最佳装置和步骤。如果选择正确,则可顺利地进行下一步操作;如果选择错误,计算机则会出现错误操作的后果以加深印象。
综上所述,中学化学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和现实生活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然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培养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伟光,张桂珍.无机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孔祥文,陳平,解令海,朱佩珣.有机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王菊玲.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提问的策略[D].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