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军 李国政
摘要:农业职业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地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同时也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农业职业教育培养体制创新与完善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本文提出了针对促进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五大措施: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发挥职业教育基地功能;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和搞好专业学制动态调整。
关键词: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251-02
一、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就目前来讲,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可概括为管理体制政出多门、教育管理结构相对混乱、教育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和职业院校与劳动培训部门缺乏协同效应四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以下五点:其一,教育培训与劳动就业管理“两头堵”且呈刚性约束状态,教育培训与劳动就业行政管理部门各行其是,双向控制办学方向与办学资源。教育和劳动管理部门都可以在各自权限内审批学校与专业,且实行标准不一。由于职业院校与培训部门布局不合理,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学历多重认定、学校专业重复设置和教学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其二,在招生计划管理上教育培训和劳动管理部门各行其令,招生政策与方式不一,职业院校之间生源竞争激烈,生源质量无法保证。各级地方政府与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协同管理有名无实,“各立山头”、“分灶吃饭”现象严重。其三,由于各类职业院校隶属关系多样,行业、地方、社团与企业教学管理模式多样化,各级职业院校存在“一模多管、一管多模”的现象。各校在经费来源、建设项目、教学评估、教师待遇、职称评定和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政策、制度和标准。其四,职业教育布局同构性问题突出,专业办学同质性现象严重,有限专业办学资源无法集中使用。结果是财政性职业教育投入多集中在教育部门管理的公办院校,财政性培训经费投入多集中在其他职能部门或社团管理的公办院校或培训机构,导致职业教育投入配置不合理,投入产出效益比较低。其五,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都比较低。院校之间,由于各地办学主体多样化,很多院校之间无法相互统筹,缺乏具有本地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无法建立有效的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因为职业教育经费实行行政化管理,且来源渠道单一。校企之间,由于国家还没有鼓励企业参与办学的相关政策,导致一方面企业没有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及企业发展“文章”作的多,但是实际效用是“雷声大,雨点稀”,出现了集而不团的现象,使得职教集团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指出,尽管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要求突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但由于存在上述的体制性管理障碍,各级地方政府对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现有条件下学校无法解决管理体制摩擦产生的改革成本,导致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举步艰难,致使一些高等职业学院或中等职业学校出现向普通高校或普通高中靠拢的趋向。
二、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对策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扩大院校办学自主权。如何办好职业教育,是政府的职能。如何管理好职业院校,这是职业院校自主管理权的重要内容。所以,政府对职业院校的管理不应定位于监管,而是要定位于切实保证职业院校在诸如专业设置、学籍管理、课程开发、教师聘用及经费使用等方面拥有自主权。政府通过让学校自行管理、下放权限,使其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这样可以激发学校的自身潜能,根据学校本身的专业教育优势,跟企业需求、市场需求挂钩,为社会培养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2.强化职教集团在办学上的地位和作用。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上实行简政放权,逐步缩小教育行政管理范围,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建立科学、系统的职教集团运行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政府、企业、行业共同举办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同时政府要整合现有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与行业协会资源,把职业资格认定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实行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鼓励企业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实习实训岗位,企业对职业学校的投入和捐助应享受免税政策等。
3.发挥地方政府区域性职业教育环境优化功能。职业教育最根本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正因为如此,地方政府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为职业院校发展清除各种不利的政策、体制和制度性障碍,当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清道工”而非“设限者”。通过简政放权优化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增强政策导向、制度激励和约束作用,尽快建立和完善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
4.确立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地位。农业高校在科技、信息和人才资源方面占据着优势地位,为各级农业领导干部培训和农业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带动着农业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各省、市、区、可以农业类高等职业院校为牵头单位,利用并优化整合其现有的校内外有效的教育资源,建立培训基地,开展县级以上农业领导管理干部的培训、农业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和乡村干部培训、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培训。
三、促进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措施
1.通过政策导向机制,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选向是“进一步简政放权,管理重心下移,政策导向激励”。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将办学管理权和自主权下放给学校,进一步调动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对于目前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不足问题,可以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做法,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落实职业教育税费减免和资金扶持政策,启动企业利益驱动机制。通过对企业进行专项补助或者提供长期贷款形式给予企业相应政策扶持,激励企业参与学校产学研过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发挥职教集团功能,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具体方式可以有三方面:一是建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通过目前普遍实施的职教集团办学模式,学校通过邀请相关专业的人士组建办学委员会,通过企业的实际经验和对市场的敏锐认识来组建学校专业课程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出谋划策,促进校企长期合作。二是发挥行业组织的校企联姻中介作用。行业协会以及各种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及产业发展中具有承接与联系功能,可以起到信息沟通与利益嫁接的作用。三是在校企之间通过契约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签订委托合同,将政府、行业、企业及事业部门委托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的职业教育项目纳入法制管理轨道,以此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约束各自行为,保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因校而宜,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基地功能。农业类高职院校在科技以及人才资源等方面占有较强的优势,凭借这些方面的优势,在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集团中可起引领、牵头作用,即可以整合自身各类教育教学资源,一是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培训农业领导干部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二是组织开展相关的具有较高信度、能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关农业政策提供佐证的调查研究;三是举办高级专题研修班,主要针对县级以上农业领导管理干部以及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进行培训。
4.搞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具体措施有:一是建立董事会制度,构建多元办学治理结构。通过多方吸纳社会办学资源建立董事会制度,通过利益机制监督职业学校办学行为,促使校长管理好职业学校。二是建立二级教学管理体制,减少中间管理环节。明确各级管理责任,事权落实到位,任务直接到人。三是建立专业法人制度。明确教师在职业教育事业中的责任权利,鼓励老师通过主动了解市场需求,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来促进学校与市场的有效结合。
5.根据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搞好专业学制动态调整。质量加特色是高职教育与传统学科教育的根本区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能否符合专业人才市场需要,是专业建设与发展是否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前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把专业建设和发展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稳步推动专业办学规模扩大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在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和实施方案时,树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充分调动全体专业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同时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人员对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集中各方面的智慧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其贯彻实施奠定了比较牢固的社会实践基础。在办学方式上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式办学方法,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采取动态的可持续改进的弹性调整机制,将专业办学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缩短学生对工作岗位需要的适应周期。
参考文献:
[1]王静,徐军,姜明明.高职院校开展农科教结合的有效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01):73-74.
[2]姜桂娟,孙绍年,张季中.人才培养与服务“三农”并举 创建“校农结合”五联动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8).
[3]何伟威,张季中,高秀杰.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服务三农的方式与途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1).
[4]栾申洲,纪炳南,董娜,徐世玉.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服务牡丹江“三农”的途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9.
[5]王彦智.简论加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05).
[6]李寒,吴东贵,陈东明,余思林.我国农业继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
[7]王红相.农业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初探[J].陕西农业科学,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