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方健+蒙惠芳
摘要:由于师专招生是高招中最后一个批次的招生,因此生源质量较差,而低分学生往往数学就更差。针对琼台师专数学教育专业中的数学学困生做了调查,期望找到数学学不好的根源,为下一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对症的措施。
关键词:师专;数学教育专业;数学;学困生;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4-0095-02
一、问题的提出
师专作为专科学校,所招学生为高考的最后一批录取生,学生质量不高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许多数学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很差。因此,如何才能提高数学学困生的水平,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了研究好这个问题,我抽查了部分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调查数学学困生在各班的分布情况,以及引起“学困”的成因是什么,等等。期望通过调查分析,找到一套有针对性的并行之有效的提高学困生数学水平的方法,从而解决由于受生源质量影响而数学“学困”较严重的现象。
二、学生入学数学成绩分布情况调查
要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提高学困生数学水平的策略,首先要对各班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摸底调查,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各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如何、学困生比例多大、学困生对象是谁并进而了解“学困”现象有哪些等问题。为此,笔者抽查了部分班级。抽查的样本是数学教育专业2012级海南籍学生。
通过统计发现,各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太好,成绩分布不理想。虽然高分有一些,但总的来说还是低分的较多,并且最低分与最高分相差很大。通过统计调查,基本落实了样本班级的数学学困生对象,为“学困”现象及其成因的调查研究铺平了道路。
三、“学困”现象调查
“学困”现象是较多的,根据笔者对数学学困生的调查,发现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概念“学困”。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学中却发现许多学生对数学概念学习得不好。它体现在对概念理解肤浅,经常断章取义,只重视记住结论、不注意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我们知道,结论的成立正是在其条件满足的前提下,离开了条件,结论也就失去了意义。
2.公式、定理、法则“学困”。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公式、定理、法则多,学生不易内化掌握,从而产生“学困”。教学中发现,由于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许多学生不能理清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记忆公式往往“逐个”记忆,而不是“整类”记忆,这样当然是事倍功半。另外,学习公式、定理、法则时往往是只见形式,不见本质,因此这类学生最惧公式的活用。
3.数学思想方法“学困”。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必不可少的手段。如在解题过程中要用到集合思想、对应思想、整体思想、方程思想、统计思想、分析方法、化归法、数形结合法、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等,尤其是经常要用运动的观点来研究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发现,近年来,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学得较差。据调查,即使是简单的分类讨论思想也掌握得不好,许多学生只直接利用公式求出一种结果,而没有分类讨论。至于运用运动的观点来研究数学问题就学得更不好了,所以大一的学生对《数学分析》学得不好。据调查了解,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都存在“学困”现象。
四、“学困”现象的成因调查分析
“学困”现象的产生总的来说是受其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但具体情况如何呢?笔者通过在一些班采取问卷调查、谈话调查的方式,再结合教学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认为“学困”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较早期数学就学得不好,基础不扎实。我对学生调查的一个问题是:简答你从什么时候起就对学习数学感到困难?调查结果是:约有1/3的学生回答在小学时数学就已经很差,约1/3的学生是到初中或高中时数学才学得不好。有个别学生写道:对几何感到特别恐惧!约1/3的学生认为对数学还是较感兴趣的,一直来都认真学,但成绩就是不理想,时好时差。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衔接性是非常强的,前面某个知识点学不好后,对后面有关联知识点的学习将产生严重的负面迁移。这些学生在早期数学就学得不好,由此造成现在的计算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都较低。另外由此产生了自暴自弃、得过且过的态度来学数学。上课不用心,练习懒得做。这些情况不解决,数学成绩就难以提高。
2.学习方法不对。学习需要讲究方法。教师反映最多的是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很少,抄作业很普遍。在大专班的一次作业调查中发现,一个班独立完成作业的只有7人,二班9人,其他学生都是抄课外参考书答案,一模一样。数学学困生平时较少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即使课后复习,其方法也不对,他们往往是直接把课后习题做一做就算巩固复习了,其实复习也是要讲究技巧的。首先要回忆教师当天所讲的重难点是什么?所学内容有哪些?真正理解了所学内容吗?例题中介绍了哪些解法?练习编排的意图是为了巩固哪个知识点?解答这些习题的关键分别是什么?有何新的收获?等等。但是许多学生只是按例题依葫芦画瓢,一知半解地完成就算了,没有达到复习的效果,甚至有些学生练习都懒得做,到临考时才攻一攻。据了解,各个班及时完成数学练习的不超过一半人。数学学习需要讲究方法,需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不是通过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学习方法不对头,数学学习就很难进步,这也就是部分学生反映的“努力学了数学,但还是学不好”的主要原因。
3.教师因素影响。学生“学困”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受教师因素的影响。个别学生谈到,原来他的数学成绩是不错的,后来初中或高中的时候换了数学老师,他讨厌这位老师,从而也不喜欢学数学了,渐渐地数学成绩也就越来越差了。一般来讲,教师的这几方面表现可能对学生产生“学困”现象:(1)言行举止。言行举止不文雅、不端正,上课时吊儿郎当,不负责任,挖苦学生,经常批评学生,等等都可能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使学生不认真听课,对新的数学知识不易理解接受,数学成绩也会越来越差。(2)教法不当。教材理解不透,教学中没有做到深入浅出,违反了教学规律,缺少引导启发,层次不明,重点、难点没有处理好。(3)教师基本功不扎实。如板书乱、普通话不标准、语速快等。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固然有本身的因素,但教师方面的不足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我们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勇于进行改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减少“学困”现象。
参考文献:
[1]符方健.全概率公式及其应用技巧[J].高等数学研究,2011,14(2):52-54.
[2]黄翔,李开慧.基于数学新课标的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3):115-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