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创新策略

2015-12-01 21:41姜雪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姜雪

【摘要】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必须坚守的一块阵地,要想方设法的提高课堂的高效性,高效灵活的课堂组织策略,是保证文言文教学的一个主要方面,用心教学,把握学情,钻研教法,让老师不再觉得文言文难教,学生不再觉得文言文枯燥难懂,课堂变得真正高效。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50-01

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包括很多部分,例如诗歌教学、散文教学、小说教学、文言文教学、写作指导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不同文体文章的教学,应该本着结合文体特点的原则,以突出文体特征为主要目的,在具体组织教学方面,教法也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下面就结合我多年来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体会,谈谈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一些可供操作的东西。

一、教会学生举一反三

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解释,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实词解释时要兼顧到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现象,虚词理解不仅要知道它的意义,还要弄清它的用法(词性)。如果不讲究方法,让学生机械地去死记硬背,文言文教学就被动得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肯定不浓,知识掌握也肯定不牢。字词句的翻译上,不能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教师讲清知识要领后,剩下的事情就要让学生去完成,从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增强文言课堂的思维力度,文言课堂才能活起来。如名词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这个知识点,教师首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导”的作用,从古今语言运用规律上讲清楚什么是词类活用现象,从典型例句的分析解剖中明确名词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区别。如让学生比较“蹄之”(《黔之驴》课文原句)、“蹄踢之”(改动后的句子)中两个“蹄”的解释,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名词作动词,它后面势必不可能带动词,名词作状语,它后面肯定是动词。然后开展学习竞赛,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有这种活用现象的句子,比谁找得多,找得快,找得准,学生的思维就得以充分调动起来,在实践中探索,乏味的字句理解就能变得富有生气,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在充满思考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得到提高。

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教师要想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就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选好突破口。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中,"夫晋,何厌之有"句,老师只要扣住"疑问句"的特征,找出"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提示"厌"是个通假字,学生结合前后语句内容,就能很好地翻译这句话了。但学生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这句往往不能准确理解,或理解时出现很大偏差。这时教师要做相应的提示和指导:实词"越、鄙、远、亡、陪、厚、薄"的语境义中有一词多义、有活用的不同、有通假;虚词"以、其、焉、之、也"还有同一个"以"的不同意义和用法;句式上有判断句,还有反诘句。结合工具书,调动知识积累,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学生基本也能自主解决疑难。对于学生很容易理解的词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或通过合作的手段来解决。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文章的讲解,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眼界,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消除了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促进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准确背诵

诵读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朗读课文,它必须尊重创作者倾注在文章中的真实的思想感情。而这思想感情不是一开始就能把握得准的,它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句意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所以我认为,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起初应让学生自学,最好是默读,发现问题,初识文意扫除阅读障碍;其次是质疑和答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句意和文意;而诵读则在这两个步骤之后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语感来。这一步做好了,将大大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受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背诵必须忠实于原文,力求词句准确,这也是文言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文言文就是要求准确背诵,完全忠实于原文,并不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首先,学语文必须学语言。能流传于世并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多为古代名篇,其语言的优美和谐和准确严密无论怎么说都应该是典范。而我们中学生按照自己现有的水平随意加以改变,多数只能改糟,不会改好,这就会把自己引上学习语言的歧途。其次,我们在运用知识、运用语言时,常常免不了要引经据典,而一旦误读误记,就不单是张冠李戴的问题,有时甚至是无中生有了,这必然影响到期引论的效果。其次才是应付高考的问题。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原文填空占有相当的比例,阅卷要求也十分严格,错、漏、添加一字均不得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要求学生准确背诵,准确书写,决不能擅自增删和改变。

四、有效贯通古今语言

新课标对语文的解释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文言文也应该兼具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所以文言现象也只应是学习了解文章的工具和手段,所以老师也不能每天把这些干巴巴的东西塞给学生,即便塞给学生,学生也是不能消化的,以前的文言文教学中,我正是多少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我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叙事性比较强的传记体散文、史传文学作品和一些经典的山水游记散文。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挖掘文本,把这些文言文当成文言故事,利用一些巧妙地设问,会引发学生极大地兴趣,进而会去探讨故事的情节,叙事的手法和人物形象。比如我在讲授必修一《荆轲刺秦王》一文时,就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如过你是《荆轲刺秦王》这部电影的导演,面对这样一个剧本,你会重点拍摄哪个场景?为什么?”二是:“如果你是一名演员,你认为那个角色最能打动你,你想出演哪个角色,为什么?”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是把本篇文章当成一个故事来分析,首先抛却了对文言文枯燥的讲授,又是源于文本,更是贴近于生活,所以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自觉不自觉的就会走进文本,深入挖掘,从自我的角度和认识来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从而使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不在死气沉沉。

总之,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必须坚守的一块阵地,在坚守这块阵地的时候,也要想方设法的提高课堂的高效性,高效灵活的课堂组织策略,是保证文言文教学的一个主要方面,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很好的贯彻新课标的精神,达到我们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