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情境创设策略的探究

2015-12-01 21:41赵婷婷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1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原则策略

赵婷婷

【摘要】情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本文立足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线教学,在总结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帮助教师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情境创设  原则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46-02

一、引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在外力的帮助下,通过人际间的交流协作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理想学习环境的四个基本要素。可见,情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效的情境则是学习活动的助推器。新课标实施以来,虽然一线教师已经普遍运用情境展开教学活动,但如何避开情境创设的误区,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二、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符合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获得高阶知识的积极性;而且情境中丰富的提示能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运用情境创设展开教学活动的信息技术课堂都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有的可能生动高效,但也有混乱低效。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容易从“情境创设”走进“情境设置“的误区[1]。

情境设置通常是为了情境而设置情境,不以所学知识的需要为出发点,容易造成生硬甚至可能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而情境创设是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它能与所要学习的知识构成和谐的整体,让学生在情境的作用下更快更好的掌握新知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情境创设的原则

教学情境是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有效手段,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创设情境”而不是“设置情境”,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就需要遵循下列原则。

1.根据学习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创设情境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学习者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身心特点,他们的兴趣和关注点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偏向于轻松有趣、神秘奇幻的事物,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则倾向于具有实用价值、富有挑战性的事物。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情境,才能让学生融入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2.基于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反之,会使学习轻松有趣”,可见,情感对学习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它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愿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以学习者的情感体验为依据创设情境,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增强的内心的情感体验,将有效的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顺利进行。

3.基于学习者已有的图式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个体认知的发展是其已有图式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达到个体与客观环境的平衡,从而产生新图式的过程。可见,基于学习者已有的图式创设情境,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提示下巩固已有的图式,另一方面为学生获得新图式做牵引,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建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4.有利于学习者迁移和运用知识创设情境[2]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应为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解决种种实际问题而服务。教学情境是学习者由课堂走向实际生活的通道。教师利用教学情境重现生活中某个典型的场景,不仅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体会所学知识的实际价值,而且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实现自身能力的发展。

四、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

情境是认知发展的桥梁,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帮助学习者完成有意义的学习。在遵循情境创设原则的基础上,总结并提炼创设情境的基本策略,为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引导。

1.利用游戏、竞赛等手段创设情境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可得,小学阶段是学生勤奋与自卑的冲突期。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很重视自己的学习情况,他们倾向于在学习或集体活动中获得成功。因此,游戏、竞赛等有竞争观念的活动能有效的激发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三年级下册学习键盘录入时,适当将学生进行分組后开展字、词、句的录入比赛,在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的同时,让成就动机驱动学生进行高效学习。

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渴望像成人一样认识万事万物,因此,他们的脑海中总是存在着无数个为什么。随着一个个“为什么”的攻破,他们的眼界和学识也逐渐发展。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如三年级上册《计算机的组成》(闽教版)一课中,在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拥有神奇的“大脑”后,教师邀请学生对计算机提问,并从中选择若干个有效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参考书等方式探索问题答案,从而掌握知识。

3.以情动人,创设情境

学习者的内部动机是学习活动持续进行的力量源泉,而情感则是开启学习者内部动机的一把钥匙。外在情境的感染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在情感的驱动下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活跃的思维,进而高效的获得所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学生在学校的日常活动都是既定的,而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都希望能在学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此,在四年级下册《制作课程表》(闽教版)一课中,教师将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为自己制作一份理想的课程表,从而满足学生内在情感的渴望。

4.基于学科整合创设情境[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理解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支持,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其它学科的辅助学习工具,其它学科也能够为信息技术课程提供支持。基于其它学科的知识基础创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快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培养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五年级上册《制作有动画效果的幻灯片》(闽教版)教学时,让学生回顾一年级语文教材中乌鸦喝水的故事,并运用幻灯片的自定义动画再现故事情节,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认识到幻灯片多样化的功用。

5.巧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模拟场景创设情境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多感官的刺激有助于个体获取并保持信息。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下获得新知识的信息提示,而且能激发他们课堂学习的兴趣,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三年级上册《画云、雨和太阳》(闽教版)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电闪雷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形象更全面的感受云、雨形态,从而準确地完成绘画作品。

6.利用课堂生成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驱动力。课堂中的某些问题常常是在教师或学生不经意的活动过程中产生,而这些课堂生成的问题有可能就是学生突破学习瓶颈的关键点。如果能适时抓住机会利用生成问题创设情境,不仅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四年级下册《制作电子板报》(闽教版)课堂操作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调整表格布局时可能出现表格乱串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佯装成无法解决此问题,让全班同学想一想怎样才能成功的把每一个单元格放置到合适的位置或者有没有其它方法完成表格的布局。当这两个问题解决时,学生也就突破了课堂学习的重难点。

五、小结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基础课程,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刻板的技能练习无法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而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让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充满魅力,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可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有效情境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体现了“生本快乐” 的课堂理念。

参考文献:

[1] 钟晓.信息技术课堂情境创设初探[J]. 现代教育, 2011,(01):59-60.

[2] 肖映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习情境设计初探[J]. 中国电化教育,2007,(10):93-95.

[3] 汪静.小学信息技术情境课堂设计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3):89-90.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原则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