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俊芬
摘 要:模型教学是实现新课标教学要求的有效途径,初中生物教学主要是对生命体的观察和理解,课本的图片以及实验课的教学容易出现教学漏洞,导致了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不全面的现象。模型教学能够有效弥补这一缺陷,就模型教学的具体实施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模型教学;实施;方法
初中生物课本中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都是生物形态、结构的具体描述和直观反映,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形态以及结构。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模型教学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的,而且模型教学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实施模型教学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带领学生制作模型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以及原理的重要性,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生物的学习就是简单的背诵过程,导致学生树立错误的学习认知,忽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但是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需要学生深刻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模型教学法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相应的模型,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课本知识与模型相结合,并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其想象思维,进行大胆创新。
例如,在学习“营养物质吸收”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展示出小肠结构图,在直观观看中让学生对人体小肠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制作小肠结构的模型图,教师在此过程中仅起到指导作用,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小肠的结构对制作过程进行记录。等到学生制作完毕之后,教师指出挂图中的小肠结构,鼓励学生与其制作模型中的结构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加深对小肠结构的理解,更能深刻地体会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即让学生正确认识小肠的内表面积大,有利于小肠消化和吸收。教师指导可以保证学生在制作模型中的正確性,在实现课堂效率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教学质量。
二、生物实验是模型教学的基础
生物学是实验科学,主要在于研究生命体的活动规律。在实验科学教学中,实验课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只有在实验中才能对课本中抽象的生命特征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知,而且认识到生命体的直观形态是实现生物模型教学的基础。教学模型的制作是建立在对教学对象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生物模型教学要达到其教学目的,最重要的是实现高质量的实验课。
在生物教学中,常用的观察工具当属显微镜,在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研究对象时,首先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准备包括课本预习以及实验材料。在实验课进行之前,教师在黑板上写清楚实验步骤,学生在实验步骤的指导下,独自观察生命体征,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初中生物课中植物细胞教学是其主要内容,在对生物细胞的实验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预习课本知识,并准备洋葱,然后在黑板上标注出洋葱的内表皮位置,写出实验步骤,学生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但是在完成实验报告过程中需要学生独自完成,实验报告中需要绘制出细胞图,教师在学生绘制完毕之后,选择绘制错误的和绘制正确的进行对比,要求学生判断对错,并分析绘制错误的原因,如果有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出现有的组织没有绘制,那么就需要探究没有绘制出的原因所在,在讨论过程中,将清晰完整的细胞结构图呈现在学生脑海中。在此基础上制作模型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于洋葱的组织结构了然于胸,制作模型轻而易举。
三、将情境与模型有效结合
生物教学中的生命体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的,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创设与课本有关的情景,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能力,大胆创新,例如,在教学“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道具,例如照相机以及眼球的结构模型等等,在上课时首先请一位对照相机熟悉的学生讲解照相机的结构以及特点,教师根据学生讲解的内容适当地进行补充。然后需求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内容,了解眼球的结构及特征,在阅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拿出眼球的模型结构并指出其中的结构要求学生回答,并且要求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例如,白眼珠与黑眼珠各指眼球的什么结构。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中的哪一个部位等等。对不同的实物进行联系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新课标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生物教学内容有其特殊性,要想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模型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学生能够在对生命体直观了解的基础上,制作完成模型,制作完成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学习程度的考核。但是模型制作是在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进行的。模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不是太彻底,对于具体的细节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吕浩.初中生物模型教学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50).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