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伊利
近两年的课题研究工作,感受最深的就是迷茫、无措、混乱、摸索;感受最痛的就是教学元素的贫乏、孱弱,教学手段的单一、枯燥;感受最苦的就是整晚不眠的冥思苦想;感受最无助的就是一次次失败带来的灰心丧气、暗无止境。要结题了,打打小算盘,盘点一下,自己还是收获颇丰,有小有成就的满足感和喜悦感。课题组的老师们普遍都暗自窃喜,两年下来落下不少“银两”呢。有的在创编节奏、歌词方面轻车熟路;有的克服了眼高手低的傲气;有的绘出了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有的在主题音乐的听唱上能切中要点;有的在欣赏教学中对学生能收放自如,让欣赏课“活”起来“亮”起来;有的懂得了在教学内容上要取舍大度;有的在同课同构中站在团队的肩膀上突飞猛进……总之,大家从对小学欣赏课的茫然无从,经过近两年的研究都有了独到的感受和见解。笔者在这里把老师们的经验总结归纳,以便在日后的音乐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中能够踩着这两年积累的台阶,高起点、高效率地进入更高品质的探索实践!
看看《打切分音的小闹钟》中,乐曲欣赏与图谱、歌唱、打击乐器的整合。
位置靠下代表装饰音以及弱起,是给乐曲带来诙谐幽默的一个音乐元素。
代表一拍一个或一拍两个规矩的小闹钟音符。
代表切分音,是全曲重要的音乐元素,它的出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小闹钟的诙谐幽默,在A主题中频繁地出现切分音,A段重复两遍A主题(只有微小变化),A段就出现了六个切分音,显示出本应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滴答声的改变,形象地描绘出作曲家的小闹钟的与众不同。
图谱清晰形象地表示出了乐曲的音程八度大跳,闹铃声音的形象图形,旋律的走动方向。我也是在播放C段乐曲的时候同步绘画乐曲图谱,在C段音乐C主题重复了两遍(重复段只有微小变化结尾处),我也没有重复地画两遍图谱,而是在C主题的图谱上在重复的时候轻轻描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音乐的重复。
精听主题B时,把欣赏与声势做了简单的融合,借用丝巾的柔顺感体会了主题B的轻柔。B乐段是在A主题为基础,在演奏乐器和加花方面做了简单的变化,在教学要求中也不是重难点,起到连接A段和C段的衔接作用,让学生做简单的感受和体验,能区分乐段就可以了。在这个地方我用丝巾做道具,和学生一起体验了B乐段音乐色彩的变化,单簧管的丝滑柔润用丝巾做音乐活动辅助理解和感受最合适不过了。
精听主题C加入了想象闹钟打铃的情景,为乐曲创编、演唱歌词,在想象C乐段表现情景时,学生很形象地想象到了日常生活的场景,小闹钟:“起床了,起床了!”小主人:“让我再睡上一会(儿)好吗?”在为乐曲填词的技能技巧中,无形地渗透了一字一音的填词技巧,填词技能技巧还有一音多字、多音一字,这段乐曲,有三音三个字,有九音九个字,在学生还没有任何填词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应从一字一音开始。音乐情景的想象更有利于用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根据音乐的感觉,又想象出了小闹钟“快起床,快起床”“那我就只好起床了呀”,在第二句填词的时候学生体验了用衬词“呀”来补充不足。在演唱过程中八度跳进的音程在合适的五学生音域演唱范围,更能用演唱的方式来感受音程大跳进来创造活泼有生气音乐氛围的作用。在课题组的创新之处的研究中,要求对小学音乐欣赏课与多模块进行有效整合。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主题和激情。任何人在听了一首作品之后,首先记住的就是旋律。在设计以旋律走向为主的图形谱时,通过点、线等图形或符号将抽象音符形象化、直观化,清晰音乐形象,推动情感体验。
如《打字机》一课在乐曲的第二部分,老师将乐曲的旋律走向用短横线按照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顺序画出来,学生通过这个形象的图谱便对歌曲的旋律走向、高低起伏一目了然。
音乐的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表现要素组成的,作曲家在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时往往会加强音乐中的某一要素,从而使音乐作品的情感风格更为突出。在绘制图谱时可以捕捉某一音乐要素为点,去感受、去捕捉这些音乐要素和表现形式带给人们的内心体验。
如: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主题音乐突出音乐要素“力度”,同样的旋律因为不同力度的表达,带给聆听者不同的感受,尤其是音乐刚开始的“突强”,更是本首乐曲的点睛之笔。
情景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常用的模式,利用图谱为学生创设听、视、感、触、演于一体的情景,既可以更直接地理解乐曲所塑造的形象,还可以通过唱、演等活动体验音乐的内在要素。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的音乐创作关键是学生参与音乐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用不同形状记录音乐,这个创作过程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创作出千姿百态的图形,把声音与图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和把握音乐。
图形谱教学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其直观性等特征为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营造了活泼有趣的情境,它是新课改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一块教学领地。让我们以音乐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巧妙、合理地设计图形谱,辅助、优化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让音乐课堂因它而更精彩。
经过以上的欣赏课与歌唱的整合、与器乐的整合、与表演的整合、与创编的整合,有效地提高了欣赏课的欣赏效率,孩子的身心愉悦,培养了孩子音乐思维能力,真正走进了乐曲的世界里,真正让音乐流进自己的血液中,真正感受到音乐式的欢快、悲哀、优美、活泼、热烈,把自己的人生和音乐融合到一起,享受音乐带来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