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菊玲
体育教学的突出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如何打破固有的“我教你练”训练式的教学模式和生产线上标准件的加工方式。近年来笔者进行了小学一年级“问题导学,实践促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问题导学,实践促学”是根据孩子们基本运动能力的起始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让孩子们带着很具体的问题在循序渐进的游戏中去感知、去发现、去寻找完成动作的规律,通过多途径练习形成运动技能,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孩子们在笔者提供的土壤、空气和阳光的宽松环境里,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新颖的教学方法不仅激活了孩子们的智慧,同时还激活了孩子们的学习激情,笔者和孩子们在温馨的空间里彼此享受着。孩子们享受的是笔者问题引领下经历中的感知和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笔者享受的是小精灵们解决问题的多元和灵动大胆的积极表现。
一、玩中解决立定跳远起跳后跳不高和不会向前上方摆臂问题
笔者执教一年级立定跳远时,发现大部分孩子起跳后两臂摆向了后侧,动作极不协调,但孩子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正是他们跳不远的根本原因,此时给6岁左右的孩子讲立定跳远动作的运动轨迹和完成动作的用力顺序是不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校园的落叶让笔者有了灵感,随机带领孩子们玩起了抛树叶的游戏,通过感知,孩子们发现了“两脚的脚前掌用力蹬地使劲向上跳,树叶才抛得高”,知道了“落地像小兔一样两腿弯曲,两脚轻轻落地叫‘屈膝缓冲”。在之后的拓展游戏中,孩子们合作把树叶摆成了间距不等的“小山丘”,玩起了连续跳。孩子们在系列游戏中,感知到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在之后的立定跳远晋级游戏中,当他们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时,他们激动地告诉笔者:“罗老师,原来体育知识是在玩会的。”孩子们亲身体验过程中的一个个发现,是教师无法言传身教的。实践证明,教会孩子在体验过程中的思维方法,要比教给他们一个结果重要得多。
二、玩中解决学习跳绳的畏惧心理
孩子的天性是玩,也就是进行他们自主的、生动活泼的、创造性的、思维的、解决问题的、快乐无比的活动。只有这样,学习指数才能常高。跳绳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必测项目,这项活动在每年10月中旬就要结束。这对秋季入校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引领孩子们合作用跳绳摆出他们喜欢的多种图形,做跑、跳、投、钻等游戏,让孩子们知道跳绳除了跳还能做各种游戏,当孩子们和跳绳成为好朋友后,再教跳跳绳的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们在玩跳绳游戏中对跳绳产生了兴趣,再加校园跳绳氛围的感染,学习跳跳绳就成了他们的需要。因为需要,孩子们的学跳就变得积极主动,课间模仿高年级学生跳,课堂上认真学练,互帮互助,课余主动练习、自发比赛,熟能生巧。当他们跳出的花样逐渐增多时,对跳绳就爱不释手了。践行中发现,跳绳对他们的潜力影响巨大,可以让他们变得执着,让他们着迷,让他们不知疲倦的练习。也就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协调、灵敏、速度、耐力等素质得以发展,心肺功能得以提高,同时养成了善于合作的习惯。
三、玩中解决孩子易摔问题
跑是孩子的天性,但跑动中他们不会控制速度和身体重心,发现障碍物不能及时躲闪等,致使孩子们常常出现摔倒甚至受伤等情况。怎样解决这些常见问题,《人类动作发展概论》研究表明:“5—7岁孩子是发展速度、灵敏、柔韧、协调、目测、平衡等素质的最佳时机。”为促进孩子这方面的发展,笔者每节课用3—5分钟时间和孩子们玩静力控制身体重心和躲避障碍物的游戏。经过长期的训练,孩子的基本运动能力得以提高,身体姿态最大的变化是能抬头挺胸立腰行走了,这一姿态的变化,最大的益处是对身体骨骼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姿态美。
四、玩中找到运动后放松整理活动中的乐趣
所谓放松整理活动是指人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步转入到相对安静状态的各种缓和运动,它是消除疲劳、促使体力恢复的一种良好措施。孩子在游戏化的学习中身体必然会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体育课临近结束,需要调理孩子们的身心,让他们运动的身心逐渐平静下来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生活。为突破常见的舞蹈、拉伸、拍打等放松整理活动内容,孩子们学习汉语拼音后,笔者从优美的字母造型中受到启发,和孩子们玩起了肢体拼摆游戏,拼摆音字母W、K、n、m等。兴趣使然,孩子们举一反三,有的结伴摆出了汉字天、田、日、山等,还有的摆出了房子、飞机、船等多种图形。更令笔者惊喜的是一部分孩子合作摆出了有层次的花朵,他们在“1、2、3,开”,“1、2、3,合”的口令声中一层层整齐有序地“开放”,这朵大自然中少见的瞬间“开”、“合”的“花”是笔者从未见过的。孩子的世界太美妙了。
充满童趣的游戏既达到了运动后放松身体的效果,又让孩子们懂得了融入游戏的环境如同走进了一个被缩小的“社会”,为能使自己融入“小社会”中尽兴地“玩儿”,他们就会主动改变自己,游戏中少了任性多了宽容和谦让,同时学会了融入小组、融入集体的方法,学会了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俗话说:“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教师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用激情点燃课堂,将孩子视为种子,给予种子所需要的,它的基因图谱才能舒展开来,他们才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今,我和我的孩子们正行走在激情点燃激情的路上,共同经历着、共同成长着、共同收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