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广视角下的读者阅读障碍及对策研究

2015-11-19 04:02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11期
关键词:直接经验解码图式

武 超

在图书馆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全民阅读”已成为社会热点,图书馆界不少学者也都将阅读推广作为自己的研究焦点,然而多数学者对阅读推广的目的及关键问题并不明确,仅仅站在图书馆的角度花费心思力气去提升图书馆的知名度、号召力及影响力。针对这一“走偏”现状,笔者认为读者才是阅读推广的核心力量,阅读推广应更加关注读者的阅读行为、阅读过程以及阅读成效,并提出了影响读者阅读成效的四大障碍及其克服办法,解决好读者的阅读障碍问题,无疑将会有力促进全民阅读,并为建设书香社会产生重大现实意义。

1 阅读推广现状

1.1 阅读推广的研究现状

肖鹏利用扎根理论对中山大学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分析,提出了阅读推广应遵循的四原则:告示板原则、灯塔原则、锁链原则以及窗帘原则,他认为阅读推广的过程包括“文字——书本——主题”三个环节[1];赵雪松在集客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移动式服务,建立移动服务客户端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吸引力,他将图书馆书刊借阅率偏低归因于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不够[2],显然忽略了读者阅读动机对阅读推广的重要性。赵曼娟、刘琳分析了国内外阅读推广活动实践,总结了国内阅读推广活动的缺点,提出真人图书馆开启了阅读推广服务的另一扇门[3];王波介绍了国内外阅读推广活动的概况,指出了国内阅读推广活动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六大亟待研究的问题[4];刘彩娥总结了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基本实践形式:专家讲座、征文大赛、书评比赛、精品书展及图书漂流等等,认为国内高校阅读推广活动名称虽异,但活动内容大体相似,并提出了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几个误区及建议[5]。

1.2 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较低的国民阅读率和不断下降的图书馆借阅率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阅读推广”,不少图书馆界人士也先后不断提出新颖的阅读推广模式或方法,当图书馆界人士热火朝天地做推广阅读的时候,连年下降的借阅率却让图书馆陷入尴尬境地,这不得不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多数学者仅仅站在图书馆的角度将推广模式作为研究重点,而忽略了真正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读者的作用。笔者认为靠打造“集客力”来吸引读者的作用非常有限,也是不可持续的。读者作为认知主体,图书馆必须围绕读者开展阅读活动。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关键在于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培养读者阅读动机,唤醒读者的求知欲,例如让孩子从小就多接触书籍,阅读经典名著,教师布置主题性作业等等。

图书馆界忽略读者的阅读行为习惯、阅读过程、阅读障碍以及价值观的影响来搞阅读推广难以收到理想效果。笔者认为,读者作为认知主体,是否发生阅读行为以及阅读效果如何基本是由读者这个主体决定的,因此笔者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了读者的阅读过程以及阅读障碍等影响阅读行为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克服阅读障碍的有效措施,对推广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具有很大实际意义。

图书馆对读者的阅读成效关注不足。阅读成效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结束后是否认为本次阅读有意义、有收获以及效率如何等,也就是阅读质量。例如是否查到所需要的资料,认知水平是否有所提升。如果读者经过阅读之后没有达到新的认知水平或者仅有较低的认知进步,甚至觉得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基本可以认为这样的阅读成效是不理想的。阅读成效最大化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读者花费最短的时间吸收充分多的新知识,将原本的认知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也就是时间成本最小;二是阅读过程结束后,读者是否产生新的认知、感想、领悟,这是阅读成效的主要方面,也是阅读价值的主要体现。虽然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方式层出不穷,如有图书漂流活动、读书沙龙活动、专题讲座、有奖征文以及精品书目推荐等并通过海报、网站、书展、有奖征文、专题讲座等活动吸引读者眼球进行阅读推广,然而我们应该明白读者作为认知主体是否产生阅读行为主要取决于阅读动机是否被激发,也就是说读者的主动性基本决定着读者是否去阅读以及阅读效率如何。中小学时代,“填鸭式教育”让我们习惯了被动地接受知识,然而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大学的“放羊式教育”模式下,读者更需要积极主动去学习接受新知识。

2 阅读过程的五个阶段

阅读是一种从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N·S·S m i t h将阅读心理过程分为四个逐步深入的阶段:字面理解、解释、批判性阅读、创造性阅读[6]。笔者认为阅读文本所包含的知识类型不同,读者的阅读过程也是不同的,例如大脑对言论性、事迹性等专深性较低的阅读文本进行解码、理解、内化、评判、存储等活动后,会对相关人物(客体)进行综合评判,而对专深性阅读文本的阅读学习则没有评判环节。本文以普通大众型读物为代表来探索读者的阅读过程。

2.1 解码

解码是指读者视觉神经系统对阅读文本记录符号的输入识别,解码是理解的基础。视觉神经系统对阅读文本进行解码的同时具有对刺激符号进行简化的作用,这一点已经被格式塔法则证实。解码的前提是读者大脑中已经存储有记录符号代表的基本含义,否则解码活动是无法进行的。例如读者大脑必须存储有阿拉伯数字、汉字的音、形及其基本含义。当遇到视觉神经系统接收到无法识别的陌生记录符号(生字词)时,大脑便无法解码,此时就造成阅读活动难以进行。相对于同质性记录符号而言,视觉神经系统对异质记录符号反应更敏捷。例如,在一段文字中眼睛能更快地找出数字、亮色文字等。

2.2 理解

理解是指当读者的视觉神经系统对文本的记录符号进行解码后,大脑神经系统将接收的信息与自身经验(知识图式)进行分析、提取文本意义的过程。理解是对比矫正的前提,是记忆存储的关键。直接经验是理解的关键。读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分析的主要参照标准,直接经验主要指读者靠亲自经历体验而习得积累的经验、知识,有部分直接经验会转化为知识图式。间接经验主要指读者间接性习得积累的经验、知识,例如学习书籍、接受他人的言传身教等。然而由于读者的经验或知识图式领域范围有限,读者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也是有限的。当读者大脑中相对缺乏直接经验或知识图式时,此时对文本的分析是浅层次的,也是不充分的,因此称为浅理解;相应的当读者大脑中充分具备跟输入信息相近或相同的感受体验或知识图式时,读者大脑就会对记录符号进行较深程度的分析,此时的分析相对更充分,因此称为深理解。例如,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其中“重”“远”“贵”的程度非亲身经历者不能感受,这就是直接经验对理解的重要性。

2.3 对比矫正

对比矫正主要指读者大脑神经系统将分析的结果与记忆的经验性知识进行对比并修正的过程。对比矫正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当读者大脑意识到所接收的信息与自身直接经验不符合时,这些知识会被大脑归属为“伪信息”,大脑会起到过滤作用,伪信息也就不会被记忆深刻镶嵌进知识图式中;当读者大脑中没有相关信息知识的直接经验而只有间接经验时,大脑将更倾向于将更权威的知识作为对比矫正标准,当遇到大脑记忆与权威信息知识不符合时,大脑就会矫正记忆中的知识图式,形成新的知识图式。实践性强的信息往往以读者自身的直接经验为对比矫正的参照物或依据,当读者缺乏直接经验进行更可靠的对比时,大脑的过滤功能就会暂时失灵,假性信息知识将会被记忆存储,致使读者犯错。真理性的信息知识一般以间接经验为对比标准。读者的直接经验更容易帮助读者理解、接受、顺应、内化阅读文本中的新知识。

2.4 评判

评判主要指读者在个人价值观、审美观的参照下对认知客体进行价值、美感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与判断的过程。个人在成长经历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价值观与审美观,认知主体往往在个人价值观审美观的指导下去评判客体。当读者阅读学习专深性的知识时,一般不涉及综合评判的过程而是接受知识。当大脑接收到事迹、言论等能代表客体综合素质的刺激符号或艺术性客体时,主体将会根据刺激信息反映的价值、美感等潜意识地去评判认知客体的综合素质或价值。例如,认知主体听到某客体的事迹后,会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去判断客体的素质如何并明确客体是否值得交往或深交。人脑思维具有利己性与排他性,当主体对他人的评判附带上情感色彩时,往往会更加深刻,即加剧评判印象,如现实生活中,如果带有感情色彩去评判某人很容易高估或低估其能力或素质。

2.5 记忆存储

记忆存储主要指读者利用一切手段将被大脑简化、序化后的信息知识镶嵌入大脑的相关知识模块内形成新的认知图式的过程。相对于大脑记忆而言,移动硬盘、笔记本就是帮助记忆的存储介质。认知主体获得的经验、知识靠不断记忆存储才得以积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知识只有被有效地存储在大脑中才能在以后需要之时发挥作用,记忆存储是知识实现其价值的必经途径。一般情况下参与阅读活动的感知器官主要是眼睛、心神和大脑,这种阅读方式一般是不发声的阅读,眼睛是认知主体的输入设备,大脑是信息处理中心,心神是维护大脑神经系统正常运行的高级指挥官,人体聚精会神的本领就需要心神这个无形指挥官来发挥作用。当读者采用默读或朗读的阅读方式时,口与耳朵就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参与器官越多将会影响阅读速度,但有助于理解记忆。另外,在大脑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中,不同的刺激形式及刺激强度,大脑会有不同的存储程度。一般而言,大脑对影像式刺激的记忆存储能力优于纯文字式的刺激。

3 阅读障碍及其对策

要想实现阅读成效的最大化,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影响读者阅读成效的因素有哪些。当这些影响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阅读障碍,从而严重影响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阅读障碍指一切有碍于读者阅读过程顺利进行的因素。笔者站在读者角度来研究阅读行为,因此关于阅读障碍的探讨也仅围绕读者这一核心要素来阐述,暂且忽略外界因素的影响。

3.1 动机障碍

阅读动机是指由与阅读有关的目标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阅读活动的内在的心理过程和内部动机过程[7]。动机障碍一方面指由于读者没有阅读兴趣,导致读者缺乏阅读动机,另一方面指读者受不良阅读价值观驱使形成的不良动机导致读者对阅读文本浅尝辄止等低效率的阅读现象。动机障碍是读者阅读行为的最大障碍,也是全民阅读最主要的障碍,因为没有阅读动机,就没有阅读行为可言。由于中小学时代被动的填鸭式教育严重挫伤了青少年的阅读(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没有阅读意识,没有阅读动机;不良的阅读动机(目的)对阅读活动产生不良影响,现在不少人受功利性思想影响,以追求名利的态度去读书学习,例如“学而优则仕”,这样的结果就是读者一旦实现升官发财梦就很可能中断阅读习惯。另外读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读者的阅读行为,例如有些人在学习上受挫后会有消极心理,认为“读书无用”甚至放弃学习阅读。不同的心理状态对读者阅读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大众阅读的心理因为资讯时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而呈现出不同的阅读动机和心理活动,如从众心理、功利心理、休闲心理、偏好心理和追求个性心理等[8]。

对策:(1)全民阅读从娃娃做起,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兴趣成为阅读的内驱力,形成阅读习惯,如“德国式阅读”就为我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德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他们对书籍的兴趣,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玩具就是图书;(2)读者自身应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人生目标),端正阅读态度,使人生目标、阅读态度成为阅读的外驱力。德国人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几乎每一个德国家庭,都有书架,德国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一百多册[9]。

3.2 解码与理解障碍

我们应当明确解码与理解是有区别的。解码更大程度上依赖于读者大脑内知识图式的积累,解码是理解的基础,充分的理解要以读者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解码的前提是读者大脑中存储有刺激源(记录符号)的基本单位及其含义,如阿拉伯数字、字母、偏旁部首、字词及其基本含义等,当读者大脑中没有相关知识的基本图式或缺乏有关阅读文本内容的直接经验就会造成读者难以解码理解阅读文本内容的现象。读者作为认知主体,其大脑已有图式与直接经验决定着认知水平,而认知水平又决定理解能力。阅读过程是读者在大脑中原有图式的基础上将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完善或建立新图式的过程。如果读者大脑中缺乏直接经验或相关知识的图式,就会使阅读过程难以持续,反之,读者大脑中具备阅读文本内容的图式就会使认知过程相对顺畅。读者缺乏直接经验只能靠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思考能力(积极性)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读者缺乏的解码技能(图式)是容易获得的。另外,“知识断层”现象在年轻读者群体中普遍存在,这也是导致理解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时代变迁等因素,某些较早时期的称谓、用语演变到现代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会导致年轻读者的理解偏差甚至难以理解。例如,“茶博士”在明清时期指代店小二,但“博士”一词在今天却指拥有博士学位的群体。

具体对策有2点。(1)读者自身积极主动思考,不断实践,积累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随着读者成长经历不断积累的,直接经验的获得积累受时间,空间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从而不易获得,因此读者在阅读学习时必须充分发挥思考的积极性、自主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充分说明了思考对于读者阅读活动的重要性,灌输式的被动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自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自主性,推行引导式教学。(2)图书馆引名师入馆,做好学科服务,帮助读者更新完善知识图式。一般情况下,读者在学习专深性知识时比较需要优秀教师的指导。对此,图书馆可以培养优秀的专深馆员,如培养馆员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水平、外语水平以及高数等理性思维能力,对有疑难的读者提供辅导帮助。另外,让优秀教师成为图书馆服务队伍的一分子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学校图书馆可以号召本校各知识领域的专业优秀教师入驻图书馆,为读者解答疑难问题。例如,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已有“真人图书馆”入馆上架,这两所大学在真人图书馆领域的先行实践对广大图书馆界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社区图书馆可以邀请专业知识丰富的学校退休教师作为兼职馆员为社会读者提供服务。

3.3 三大疲劳障碍

广义上“阅读疲劳”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阅读主体因生理或非生理因素导致的阅读效率降低的现象;狭义上是指阅读主体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里,因非生理因素导致的在提取语言代码所含信息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主体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加工处于停滞、难以持续的消极被动的情感状态[10]。疲劳障碍主要包括视觉疲劳、神经疲劳及审美疲劳。读者的阅读时间过长或者阅读环境光线过强就比较容易导致视觉疲劳,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视觉疲劳是可控的。神经疲劳主要指由于读者长期或短期内高频率地阅读或学习同一类知识而导致大脑对阅读文本内容迟钝或厌倦的现象。审美疲劳指读者随着年龄增长长期接触某领域知识的阅读文本而导致对该领域知识的神经反应变得迟缓或退化的现象。审美疲劳相当于大脑钝化,例如当我们习惯了白纸黑字后对其他色彩的敏感度就会下降,习惯性易使大脑钝化。

对策:(1)合理控制阅读时间,劳逸结合;(2)尽可能阅读纸质文献;(3)恰当地更换不同知识类型的阅读文本,避免阅读知识类型的单一化。读者可以利用番茄工作法,根据自身精力状况合理设定自己的番茄时间段,当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视觉疲劳或身体疲劳时,就可以暂时停止阅读,舒展一下身体或远眺;神经疲劳时,读者可以更换阅读文本或者以听音乐或玩益智游戏等娱乐性方式化解疲劳;在日常阅读生活中,读者可以培养对多种知识类型的学习兴趣,避免阅读兴趣单一化,培养对不同类型认知客体的审美能力。

3.4 记忆与偶发性失忆障碍

记忆障碍主要指记忆与遗忘的矛盾。记忆是大脑两大原始功能(记忆与指令)之一,记忆功能主要指主体大脑对外界信源发射刺激信号含义的持续性存储及适时调取,当遇到相同或类似的外界刺激时,大脑就会调取曾存储的含义与刺激信息进行匹配、对比修正并指令主体采取相应(利己)的反应;指令功能除引导主体采取与记忆存储的含义相匹配的反应外,还包括本能的反应,例如主体感到饥饿时就会主动觅食,受到攻击时会本能地反抗。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对视觉神经系统接收到的刺激符号进行解码,在结合阅历经验(相关知识图式)的基础上对解码的知识进行理解、接受,再将新知识有限地存储在大脑中,但这种存储比较短暂有限,因为读者的接受程度跟读者的理解能力密切相关,新知识如果不经常温习就会容易遗忘。容易被大脑记忆存储的外界刺激一般具有两个必要性:体验性与简易性。体验性指的是可直接体验感受,也就是主体可以去亲身经历或者实践体验的活动或技能,如钓鱼、唱歌、蹦极等等。我们现在拥有的儿时记忆往往是我们的亲身经历,因此可以说亲身经历(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更容易被大脑记忆存储积累。另外,大脑能否记住某些经验或知识还与刺激信号的形式与强度密切相关。我们亲身经历过的事何止千百件,而现在能回忆起的总是有限的,这就是刺激形式与强度深化的结果,刺激形式与刺激强度具有深化记忆的作用。此外,人脑还存在偶发性失忆的缺陷。某些知识被大脑记忆存储后,在某些需要调取的时刻可能发生暂时性的失忆,而过后人脑才将此类知识调取,此类知识并非没有被大脑记忆存储,而是人脑在调取某些知识时大脑正好发生了偶发性失忆。

对策:(1)积极参与实践,体验生活,积累直接经验;(2)勤做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3)精读阅读文本或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阅读文本也是强化记忆的好办法;(4)“学以致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克服记忆障碍,如语言类文本知识的阅读学习可以通过人际交流的运用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

4 全民阅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文化

我国在推广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广大社会各界人员(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个人等等)积极参与,另一方面还需要教育改革,培养民族的阅读文化。培养民族文化是推广全民阅读的关键。阅读文化指的是阅读主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意识影响下,通过建立在特定物质和技术基础上的文化传播媒介,接受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传承和创造文化传统的文化现象[11]。阅读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群体在一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共同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行为特征,具有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属性。精神属性表现为阅读群体的阅读观念、阅读价值取向及社会阅读氛围;其行为属性表现为群体的阅读兴趣倾向、阅读行为习惯等[12]。

人类智慧的结晶依靠阅读活动的进行而得以传播以及传承,但是不良的阅读文化将不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高度发达的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使人类的阅读方式、阅读载体也得以丰富,微阅读方式、数字型文献等早已走进读者的生活。网络化与数字化极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但是同时也使读者容易陷入“浅阅读”的困境,如不少人沦为了“手机控”,经常浏览短消息、手机报、微小说、微视频等,没有时间精读阅读文本。优秀的阅读文化有利于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全民阅读。因此,全民阅读离不开全民阅读文化的熏陶。

[1] 肖鹏.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2B2C原则[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6):54-56.

[2] 赵雪松.基于集客力理论的移动式读者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6):83-85.

[3] 赵曼娟,朱紫阳.Living Library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创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2):113-115.

[4] 王波.图书馆阅读推广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J].图书与情报,2011(5):32-35,45.

[5]刘彩娥.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几个误区[J].图书馆,2014(3):111-112,123.

[6] 阅读心理过程[EB/OL].[2015-03-12].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119330100vuhp.html.

[7]王乃芹.高校图书馆一线岗位馆员阅读引导行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13):78-82.

[8] 张正.资讯时代大众阅读心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3):66-69.

[9] 德式阅读的力量:一种习惯改变一个民族[EB/OL].[2015-03-12].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513/18/8476514_377308207.shtml.

[10] 汪敏锋.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阅读疲劳”及其对策[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3(2):152-160,194.

[11] 田磊.阅读文化的变迁与图书馆的文化责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9):6-9.

[12] 孙颖.阅读文化及其建设策略[J].图书馆论坛,2010(1):1-4.

猜你喜欢
直接经验解码图式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解码 四十五度仰望天空
文化解码
文化 解码
文明 解码
论生物教学中的“直接经验”形成教学的策略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科技馆展厅内探究式教育活动初探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