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艺术教育的困惑、现状,艺术教育的本源,从不同的切入点满足学生的艺术追求,给孩子自主性,在小学实行选修课,从小就尊重孩子的兴趣、自主,从孩子入手改变学校的艺术教育的现状。
【关键词】艺术教育;兴趣;自主
音乐在学校中不考试,属于考查科目。相对于语、数、英来说,对于孩子的禁锢和摧残好很多。但相对于艺术教育应该给予孩子的很多东西来说,音乐课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孩子悲伤时,他应该想到贝多芬的那首《悲怆》,那种跌跌撞撞的节奏型,形成情感的共鸣;踏青归来应该能在《田园》中回味旖旎的风光;当孩子在深夜奋笔疾书时,何不用肖邦的《夜曲》放松一下心境;当被被人误解时,何不歌唱一首《稍息立正站好》呢……音乐可以成为孩子的心灵与自然和社会完美的和谐,在孩子心智的成长中添加的甜味剂,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奇妙、成长的美好……一个孩子享受着成长,永远都能与各种环境和谐相处,又何愁没有创造力、没有想象力、没有智慧、没有合作力呢?且不说音乐能带来的枯燥的能力什么的,一个孩子如果和音乐终身为伴,一切的能力都会是附属品随之而来,如果强求把孩子变成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的附属品,显然一切都免谈了。
学校音乐教育首先从孩子方面做的改革太少。往往文件是从上到下,决策是从中央到地方,其实应该是倒着来的,把每一个孩子的感受,每一个孩子的想法,每一个孩子的体验,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变化都观察记录下来,在孩子的成长变化中调整艺术教育的决策。我们总是盲目的照搬一套一套的教育理念,却不考虑能不能与实际想适应,这就是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吧。五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齐呢,何况960万平方公里,不同地域、不同经济、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思维理念的天南地北的孩子呢?孩子有共性,但异性也是很大的。在现行教育体制下,40分钟的音乐课教学,每个班一周两节课,对于学生来说音乐课少的可怜,但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却是累的喘不过气来,这种不对等性是如此的突出。智慧是不能用量来衡量的,就像不能拿扛水泥的疲惫来衡量一个艺术教师的价值,并不是每天马不停蹄、气喘吁吁就能证明音乐教师工作的品质高,相反一个音乐教师每天品茶赏乐、在琴键间游走就是工作品质不高,这是大错特错的,我们是脑力工作者,不能形成这种错误的“大舞蹈病”。
要想提高学校的艺术教育,还是要以学生和教师为本,从下而上制订政策,一切评价政策以有利与孩子和教师智力智能发展为准绳。听孩子的心声、听教师的心声,多做调查,多做调研,多做记录,多做实践,以实效高效为政策实施的唯一准绳,教育是来不得半点的浮躁和虚假的。
音乐教育要改变单一性。就拿一个学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来说,有的爱唱、有的爱表演、有的爱弹奏、有的爱跳舞……而这一切并不是一本音乐教材一个音乐教师就能够解决的问题。爱唱歌的喜欢拿着麦克风,喜欢在灯光闪闪的舞台上穿着漂亮的演出服装展示优美的歌喉。就是有一个100人观众的小剧场也就满足了一个800人学校的小歌手的需求。有的同学手指灵活,不喜欢张口,一遇到键盘就闷倒头的弹个不停,以乐器为载体,学生自然就接触到识谱、乐理,自然就陶冶了情操,在与同学的合奏过程中又有了合作交流。
多给孩子一些选择。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所有的老师都在抢孩子。语数英老师希望各个孩子都是100分,希望各个孩子都最喜欢自己的课程,美术老师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画画,希望各个孩子都能在美术比赛中成绩优异。音乐教师希望各个孩子都喜欢音乐,歌唱、器乐、舞蹈、表演比赛都能表现优异。体育教师希望各个孩子都能天天参加体育锻炼,在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比赛中荣获奖项。辅导员希望孩子会讲故事、会主持、会演小品、会当班里的小领导。这还不算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各项全能的美好愿望呢。我们是要培养用线牵着的小木偶吗?不是。但我们每个人都用线牵着学生。上到教育体制、下到教育环境,谁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和选择呢?谁又给过孩子权利和自主呢?既然艺术教育不是考试科目,那就是意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何不提供一些选修课给学生呢?让他们内心的兴趣的萌芽不断吸收营养长成参天大树呢?为什么非要用一个课标,一本音乐书,一堂音乐课禁锢孩子的自主呢?我们太不敢放手学生了,我们什么都怕,就是不怕孩子,不怕孩子各项能力、兴趣的缺失。考查科目完全可以让学生成为选修课,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力和能动性,而不是一切都照本宣科。
有时候,想想全世界都长着一样的树,开的花都是一样的,房子都盖成一个款式,衣服都穿成一模一样……那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啊!可是我们现在在音乐教育上却在做着这样的事情,让全国的孩子唱一样的歌曲,听一样的音乐,上同样的教材,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全国统一的课标,所有的教师有一样的教育理念,有时候我们不知道为什么陷在这样的悖论里无法自拔,现在首先让我们脚踏实地的从一点一滴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解决,教育多样化,求真、务实才能是唯一的真理。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2]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郝伊利(1977~),女,籍贯内蒙古鄂尔多斯,工作单位:内蒙古包头青山区少先路小学,职务: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