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的家庭教育误区及方法浅析

2015-11-16 20:26:25李雪莲胡迎春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聋生家庭教育误区

李雪莲 胡迎春

【摘 要】聋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效果关系到聋生一生的幸福。笔者通过对部分聋生家庭教育现况调查发现,因为聋生家庭教育观念以及教育目标的错位,教育方式的不合理,缺乏沟通交流等原因,造成聋生的家庭教育严重滞后,影响了聋生的学习和成长。本文通过分析聋生家庭教育的误区,提出了几点聋生家庭教育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聋生家庭教育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聋生;家庭教育;误区;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包括聋生在内的特殊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教育普及和公平的重要标志。特殊教育的发展和提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联动。从教育目标、教育方式都要统一。但是目前聋生的家庭教育因为家长个人知识和特殊教育的知识欠缺,导致聋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一些误区。

一、聋生家庭教育概念及重要性

家庭教育作为儿童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指人类社会家庭生活中,家庭构成人员之间的终身持续不断的一种教育和影响活动。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师和组织承担的,目的明确、系统性强、组织性高的,以影响学生的个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属于一种制度化的教育。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概念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有着与学校教育截然不同的效果和功能,不能用学校教育来替代家庭教育。聋生作为特殊群体,学校教育更加无法替代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聋生来说,因为亲密的血缘和抚养关系,对家长有着依恋,而家长对聋生有着偏爱,在教育效果上有着终生的影响效果。家庭教育的教育效果影响因素主要与父母及子女的自身特征、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家庭参与等内容相关。

由于聋生存在的生理缺陷及作为特殊群体的发展特点,使他们的家庭教育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需要家长为其付出更大的精力和劳动。良好的家庭教育对聋生的身体、心理、智力、语言等的健康发展和人格形成有着非常巨大的积极影响。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聋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消极影响,成为聋生成长的障碍。

二、聋生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对聋生教育目标错位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是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聋生作为特殊群体,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对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出现明显错位。大部分家长都不能为聋生设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主要存在的误区有以下几点:

(1)认为孩子较为可怜,而采取放任态度,对孩子未来的成长目标没有明确的概念。这种观念导致家长常常因为孩子的错误而迁就孩子,影响了聋生的健康成长,弱化了家庭教育的功能和效果。

(2)对聋生产生负面情绪,认为聋生是家庭的累赘。这样的家长只会将聋生作为“包袱”甩给学校或者社会。不会为聋生付出太多。这样的误区导致聋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完全丧失应有的受教育权利。

(3)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或教育观念滞后,导致家长无法开展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

(二)教养方式不够合理

许多家长存在着错误的教育理念,认为家庭仅仅是行使抚养义务,教育义务应该由学校来行使。或者虽然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因为自身能力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抚养方式。在家庭教育方面重视言传忽视身教。目前聋生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是放任型,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听之任之。第二是溺爱型,满足了孩子一切的物质需要,忽视了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第三是急切型,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拔苗助长,期望值过高。第四十强制型,不注重行为和语言的引导,使用命令等过多的干涉孩子的行为。

(三)存在隔代教育或亲戚教育现象

由于部分聋生的家庭处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而聋生则留守在农村,呆在爷爷奶奶身边,由祖辈或亲戚抚养。因为爷爷、奶奶的知识面较为狭窄,教育观念非常落后,无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使得这部分孩子的家庭教育处于空白和缺失状态。而亲戚教育则因为亲疏关系和不能顺利开展交流的原因,无法关注到聋生的心理成长。据调查发现,隔代教育或亲戚教育的聋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了他们以后的健康人格形成。

(四)忽视聋生心理健康教育

因为存在交流障碍,聋生与家庭其他成员的沟通交流较为复杂。而父母在开展家庭教育的同时,常常忽略了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聋生因其生理缺陷、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因而其心理障碍形成的可能性比健全学生高。如果聋生在家庭教育期间不对其进行耐心的心理辅导。行为矫治,则学生步入社会就会无法适应社会环境,严重的还会出现犯罪行为。

三、聋生家庭教育的引导方向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

首先要让聋生家长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无论是自身心态的调整,还是家庭环境的改善,都要基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聋生这一特殊实施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加强自身家庭教育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坚信孩子可以成才。对孩子的未来和成长要有乐观状态,用自身的健康心态开展教育。对身体存在缺陷的聋生要有更多的爱心和行动付出。要重视家庭语言环境的建设工作。因为家庭抚养和教育的诸多环节都是依靠语言来实施,从而影响聋生成长的。所以语言是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要有意识的对聋生使用口语和书面语进行交流,让他们“聋而不哑”,以此提高家教水平。聋生家长要树立聋生除了听力不足,其他无所不能的观念。正面面对孩子的生理缺陷,因为家长的态度和观点会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家长积极的态度,会让孩子建立起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家长消极的态度,会让孩子产生不良情绪。只有家长为聋生树立成人、成才的教育目标,家庭教育才会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二)言传身教开展家庭教育

聋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措施是通过营造一个让听力障碍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家长要在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创造出每一个生活的细节,让孩子在一个相对和谐、健康、文明、宽松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要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勇敢进取的精神。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孩子树立起平等、契约、包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意识到自身努力的重要性。

(三)学会沟通与交流

聋生家长要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因为聋生的生理特点,部分家长与孩子之间存在语言障碍,无法正确开展家庭教育。所以需要家长一方面学习聋人的手语,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还需要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沟通交流的技巧。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通过沟通实现影响和感染孩子的目的。聋生的成长中,家长不仅需要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要在学习的道路上为孩子树立榜样。

(四)开展聋生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但要重视聋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和智力成长,还要关注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要考虑到聋生的特殊情况,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方式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让聋生能够实现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聋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唐宁,孙莉.聋生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11(02).

[2]杨学艳.聋生成长发展“家教”不能缺席[J].辅导员.2011(03).

[3]王春晖,贺文均.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研究述评[J].绥化学院学报.2011(06).

猜你喜欢
聋生家庭教育误区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江西教育C(2019年10期)2019-11-26 03:24:37
冬季洗澡的误区
海峡姐妹(2019年2期)2019-03-23 02:56:34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海峡姐妹(2018年2期)2018-04-12 07:13:37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52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41:12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29:50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14:38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