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纳税筹划课程涉及到多学科知识,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纳税筹划能力。针对该课程的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设计出三阶段的教学步骤,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力,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纳税筹划的思路、方法及运用。
关键词 启发式 纳税筹划 三阶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0.052
Three-stage Design of Heuristic Tax Planning Teaching
YI Hong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Dandong, Liaoning 118001)
Abstract Tax planning course involves multi-discipline knowledge, whose core objective is to train the tax planning capacity of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 of the course, the author adapted "the heuristic method of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designed three-stage teaching steps, to fully motivate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potential and make students master the concept,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tax planning better.
Key words heuristic method; tax planning; three-stage
隨着会计软件的不断开发及广泛使用,会计的核算工作越来越简单,而日益复杂的现代税收制度,却提高了会计的执业难度,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逐渐向税务方向转移。企业要求会计人员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纳税筹划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纳税筹划能力已成为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业务能力。纳税筹划课程涉及到税收理论、纳税实务、财务管理等多学科知识,课程内容丰富,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开展学习。在纳税筹划教学活动中,本人始终坚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点,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把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作为授课的关键。本文以纳税筹划具体案例为切入点,设计出“启发式”纳税筹划教学的三阶段教学步骤。
例:A公司主要从事货物的批发和零售业务,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率为3%。该公司现需采购一批增值税税率为17%的货物,在同样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有三家单位提供了货物报价:(1)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货物价款10 000元,增值税1 700元;(2)乙公司为小规模纳税人,可以提供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专用发票,货物价款10 000元,增值税300元;(3)丙为个体工商户,只能提供普通发票,发票列示金额9 500元。A公司预计所购货物全部售出可以取得价款20 000元,增值税3 400元。请为A公司选择最佳购货对象。
1 第一阶段启发学生建立纳税筹划思路
这一阶段通过层层设疑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纳税筹划思路。
1.1 启发学生指出需要运用的税法知识
首先向学生提出:“该业务需要缴纳哪些税?”这一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得出需要缴纳增值税和以增值税应纳税额为计税依据计提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1.2 启发学生确定纳税筹划目标
提出:“以应纳增值税最少还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纳税筹划目标?”学生分析认为增值税不影响损益,应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纳税筹划目标。
1.3 启发学生找出分析问题的思路
提出:“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纳税筹划目标,在选择供货对象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提出既要考虑不同购货对象提供的进项税额对增值税应纳税额的影响,以及由此对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影响;又要考虑不同购货对象提供货物的成本不同,对获利能力产生的影响。
1.4 启发学生将分析思路运用到具体方案中
提出:“针对需要考虑的因素,列出税前利润的表达公式。”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列出:税前利润=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
要求学生将公式运用到每一具体方案中。
(1)从甲公司购货:
应纳增值税 = 34001700 = 1700(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 = 1700 ?(7% + 3%) = 170(元)
税前利润 = 2000010000170 = 9830(元)
(2)从乙公司购货:
应纳增值税 = 3400300 = 3100(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 = 3100 ?(7% + 3%) = 310(元)
税前利润 = 2000010000310 = 9690(元)
(3)从丙个体工商户购货:
应纳增值税 = 3400(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 = 3400祝?% + 3%) = 340(元)
税前利润 = 200009500340 = 10160(元)
通过计算得出丙个体工商户是最佳购货对象。在这一阶段的“启发式”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最佳购货对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第二阶段启发学生总结出纳税筹划方法
这一阶段通过由具体到一般,引导学生总结出纳税筹划方法。通过围绕:“能否用一个简明的换算公式,迅速判断合适的购货对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
2.1 启发学生建立各种购货对象对应的税前利润表达公式
(1)从甲公司购货:
税前利润=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1(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1)X增值税税率X(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教育费附加率)
(2)从乙公司购货:
税前利润=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2(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2)X增值税税率X(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教育费附加率)
(3)从丙个体工商户购货:
税前利润=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3(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3)X增值税税率X(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教育费附加率)
2.2 启发学生找出不同购货对象税前利润相同时购货成本的关系
假设从甲、乙公司购货在税前利润相同时,将相关税率代入公式,通过计算得出等式:9.83购货成本1=9.97购货成本2。
即:购货成本1:购货成本2=1.0142,此时两方案的税前利润相同。
上述分析过程也可由老师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分别计算出甲公司与丙个体工商户利润相同时的比率和乙公司与丙个体工商户利润相同时的比率。
2.3 启发学生绘制出表格反映各种情况下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
增值税税率包括17%、13%、11%、和6%,假设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率为3%,如果将利润相同的点称之为利润无差别点,启发学生分别将三种购货对象和不同增值税税率指标代入公式,计算出各种情况下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计算过程略),并绘制出表格。
由于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买货物,只存在可以取得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两种情况,二者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为1.0030。
2.4 启发学生运用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选择购货对象
通过各方案的实际购货成本比率,与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进行比较,选择最佳购货对象,具体计算分析过程如下:
甲公司购货成本与乙公司购货成本的比率 = 10000 X10000 = 1<1.0142
因此,從甲公司购货利润高于乙公司。
甲公司购货成本与丙个体工商户购货成本的比率=10000 x9500 = 1.0526>1.0173,因此,从甲公司购货利润低于丙个体工商户。
从甲公司购货优于乙公司,而从丙个体工商户购货又优于甲公司,因此,从丙个体工商户购货最优,与计算税前利润得出的结果一致,但比较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可以迅速做出购货决策。
运用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进行分析,其关键点是无差别点的确定,最后通过总结将上述分析方法称之为无差别点分析法,通过这一阶段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对无差别点分析法有了比较深刻的把握。
3 第三阶段启发学生将无差别点分析法运用于纳税筹划中
3.1 启发学生总结出无差别点分析法的特点
提出:“无差别点分析法的特点有哪些?”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总结出以下特点:一是存在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二是每两个备选方案存在无差别点,三是需要计算出无差别点指标作为决策依据,四是用实际指标与无差别点指标进行比较做出纳税筹划决策。
3.2 启发学生根据无差别点分析法的特点灵活运用该方法
要求学生在后续的课程中始终带着:“还有哪些情况可以运用无差别点分析法进行纳税筹划?”这一问题。可以说,几乎每个税种的纳税筹划都可以运用无差别点分析法。例如,在消费税的纳税筹划中,学生在啤酒、卷烟和高档手表定价中灵活运用了无差别点分析法确定了定价禁区;在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中,对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也运用了无差别点分析法。
以上只是无差别点分析法的三阶段教学步骤,其他纳税筹划方法也可以采用上述三阶段教学步骤进行讲授。通过“启发式”纳税筹划教学的三阶段授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纳税筹划能力。
参考文献
[1] 伊虹.纳税筹划.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