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连
【摘 要】作业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教学效果有直接联系。本文围绕初中历史课程的作业设计,就作业的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说明,以提升初中历史课作业设计的质量,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教学效果有直接联系。本文以初中历史课的作业设计为例,就作业的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说明,尝试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在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课前精心布置预习型作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为此,初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判断、分析资料的能力。课前作业以布置预习型作业为主,预习型作业一般可分三类。
1.“提纲式”作业
“提纲式”作业要求学生能简单地记住章节框架,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提纲罗列,理出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能对书本主要内容进行复述。“提纲式”作业针对全体学生,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前对课堂所学内容有基本了解。
2.“复述式”作业
“复述式”作业是对“提纲式”作业的延伸,如果说“提纲式”作业是一种简单“标题式”陈叙外,那么“复述式”作业是一种精细式陈叙。笔者曾尝试让学生以“小教师”身份来讲解某个知识点,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发挥,这种课堂教学形式新颖,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们都很踊跃,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3.“习题式”作业
“习题式”作业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把课本知识内容转化成习题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做习题,习题作业在设计上要具有启发性,要涉及主要知识点,难度要适中,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同时提高学生自主自学、查找资料的能力。
二、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随时布置作业
1.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对笔记完成情况进行随机检查
根据近几年历史课的教学情况,笔者发现记笔记能力与学生历史课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课堂笔记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记笔记不仅与学生听课效率息息相关,还影响了学生课后复习效率及知识巩固。一般而言,学习成绩较好学生一般其记笔记能力比较强,知道哪些是课程重点与难点;而学习后进生的记笔记能力比较弱,抓不住课程内容的重难点。
笔者一直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还给学生介绍圈点法、重点摘录法等几种做笔记的常用方法。做好课堂笔记是课堂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笔记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高低。为了让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课记笔记,笔者在学生记笔记过程中进行随机提问;当有学生记笔记分神时,教师也应进行有效提示。
2.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观看视频中布置作业
初中生认知水平还处于不断发展中,一些历史概念与事件难于理解,随着多媒体技术不断普及,初中老师应不断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直观认识。在讲述“历史文化”相关知识点时,历史教师可灵活运用多媒体来提升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用播放周杰伦的“青花瓷”等展示历史文化。通过播放PPT,熟悉的旋律让学生能通过对比方式,直观理解历史文化,进而熟练地掌握知识点。多媒体教学系统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提升教学效率。
虽然多媒体技术读教学有很多帮助,但其不能滥用,须遵循一定原则,花里胡哨的PPT会转移学生注意力,其作用会适得其反。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要依据初中历史学科特点,制定目标明确、内容丰富但不繁杂的课件。课件最好能适量加入图像与动画,文字要有条理,页面色彩搭配得当,让学生能看到课件。通过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学生记忆会深刻很多。
三、课后作业要突出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课后作业存在问题
中国教育突出知识性传授,但历史课程有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与情感,历史课应该是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窗口,而不应让学生成为“记忆机器”。当前历史课后作业过于封闭,强调学生的识记能力。如我们在考试中经常出现选择题,如“经过南北战争,美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其中又一障碍是指()A、封建专制统治B、黑人奴隶制度C、英国殖民统治D、封建等级制度。”
以中日历史课程教学内容“甲午中日战争”为例,我们课程教学注重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很多知识点,如战争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影响等,这些知识在课本书上都有现成答案,我们在考察中更突出记忆方面能力,对知识点的识记,学生缺乏思考。而在日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如布置“如果中日再次爆发战争,可能会有哪些原因,会发生在哪一年?”这样的作业开放性大,学生需要查阅很多资料,同时对历史展开深入的思索。
2.笔者的一个尝试
笔者也曾借鉴日本教学经验,尝试给学生布置开放性作业。笔者曾以“改革开放与新余社会生活”为题,让班级学生自办手抄报,展示改革开放前后新余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笔者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衣、食、住、行”四个主题。每小组按照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将手抄报分为两部分。笔者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成员与家里的亲朋好友进行详细了解,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原始资料,如改革开放前的粮票、布票、邮票等购物票证以及反映人民生活面貌的照片、报刊、实物等。同时还要求学生面谈采访一些长辈,将他们对改革开放前后农村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感言记录下来。
学生拿到这个作业之后都很兴奋,完成质量也很高,学生的作业很真实,每个小组写出本组活动感言,这在无形之中加深了对历史的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是最真实的,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生活正在向文明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组织社会调查和收集历史资料(包括网上查阅、去博物馆等),对不同时期的历史状况进行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学生清楚地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原因,深刻体会改革开放的意义。
3.开放性作业的效果
传统的纸笔历史作业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结果进行评价,而对学生在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则需要通过学生的活动表现来进行评价。历史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趣味作业,如:上网搜索并下载相关资料、整理积累的历史信息、办历史手抄报、写历史小论文、编一段精炼的历史话剧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为学生人文科学素养的发展水平提供了有效载体,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般书面作业都可要求学生单独完成,但有些扩展型作业如对话、情景表演、海报、游戏等,则需要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小组合作容易传递和接收信息,可以激发各自的特长,达到小组资源共享以及知识能力的相互促进。制作一期关于“改革开放与新余社会生活”的海报,把海报贴在教室的墙上,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介绍自己的海报。通过同学们参与,每个成员都从其他成员身上学到了很东西,合作意识等得到培养。通过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学生可在无形之中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上官忠芬.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教师).2010(02)
[2]程维玉.对于历史教学“论从史出”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6)
[3]陈丽英.浅谈创新型历史作业设计[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