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
【摘要】 比“怎么教”更重要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即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根据文本的特征,从教材编者的意图出发,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教什么 怎么教 提高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8-064-01
0
教学是人类诸多复杂、重要的事务之一,因为教学过程中涉及许多的变量。教学不单是一系列的操作行为,更重要的是整个人的精神活动。把教学降格为一种技术,是对教育的一种狭隘和肤浅的理解,也是教育中可能犯的最大错误之一。
课堂教学,不仅应该是有效率的,也应该是有灵魂的。效率更多的取决于“怎么教”,灵魂更多的取决于“教什么”。而“教什么”和“怎么教”都取决于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的方向问题,也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良好的教育应该是正确的方向与有效的方法的统一。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有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要灵动高效,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什么与怎么教,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寻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几点感悟。
一、教什么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首先,“教什么”的顺位要比“怎么教”靠前,必须先解决“教什么”才行。其次,“教什么”是根本,“怎么教”是方法,相比于“教什么”属于枝节。其实,内容和目标确定了,方法也就确定了很大一部分。
教什么,是每位教师要深思和解决的问题。“老师讲知识都讲不过百度”,这是一位高三学生的观点,也是教育现实的写真。单纯的教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让学生学会听,学会想,学会说,学会做,要比教书面知识更重要。学生头脑中收集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没有分类的堆积,作为教师,教会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而更多的是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对信息加工、分类,生成新知识的能力,教师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应大于知识内容本身。
教什么确实很重要,必须重视“教什么”的问题。只有重视“教什么”,才会深入教材,钻研教材。当然先知道自己要教什么,才能动手。如果自己不晓得要教什么,要解决哪些本质问题,你的手段再高明,恐怕还是行不通。
第一、知识体系框架与知识点。也就是宏观和微观的方面。
第二、课标与考纲。
第三、考情考点。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如何,给学生说明。
第四、选择与提炼。习题不要一一都讲。目的应该是一类题。讲完题后,提炼,强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如概念,公式,定理,才能融会贯通,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才不可能出现学生做完题后还一头浆糊现象。或者是让学生掌握技巧。如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策略等。
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则便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只有目的清楚,量体裁衣,有的放矢,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二、为什么教
这节课的目的与意义,动机与需要。如:高一是衔接初高中物理的重要阶段。把初中知识衔过来,接高中知识。
趣味性的东西总能吸引人,特别是中学生,趣味性的内容可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思考。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问题。
让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力。如:在蒸发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请学生做如下的吹气实验:第一次请学生将手掌摊开放在离嘴约15厘米的地方,张大嘴慢慢地对手掌呵气,学生会感到手掌“暖烘烘”;第二次请学生将手掌摊开放在同样的位置,先闭嘴,然后嘴留一条小缝,用力向手掌吹气,学生会感到“冷飕飕”。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提出问题,在情境的启发下学生会想:同样从自己嘴里吹出的气,理应温度相同,可手掌上为什么两次会有不同的感觉?于是师生围绕解决相应的问题来展开教学。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明确目标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调动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动机,满足他的一种需要或欲望。
三、怎么教
精讲多练,不能一节课让学生从头听到尾,要叫他做事,动手去练,去主动思考。
“怎么教”即选择什么方法来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买账,那么教什么也是白教。教什么意味着学生可以学到些什么,怎么教意味着怎样使学生懂得更多,理解的更深。
任何一位教师走向讲台,都想让课堂精彩高效,都想把学生教好,怎么教,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话题。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什么时候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围绕目标活动,让学生有办法有可能的参与到实现目标的活动中,学得清楚明了,没有遗漏,让学生的每一学习行为,最后都达成一定的目标,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方法有很多:讲,义,练,问,背。
最后,正确运用粉笔与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有其优势所在,能增加课容量,图音并茂,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防止由“人灌”变为“电灌”现象。无论粉笔还是多媒体,都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认知贡献,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得更好,只要运用正确,便能辅佐教学。
教什么与怎么教,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话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个言谈举止都影响着学生,甚至左右学生的前程,所以,教师就要负有教师的责任,努力进取,无论教什么,无论怎么教,都要立足于学生,给学生所需,教学生所求,一切都为了学生的发展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