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阅读教学的“读”字经

2015-11-08 06:05:04张永国
新课程·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层次目的阅读教学

张永国

摘 要:当前,少数教师在阅读教学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讲得深、细、透,学生才能理解,而真正的“读”却很少,阅读教学成了老师帮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性质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而不是研究语言,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现代阅读学强调“阅读是读者和文本相互作用,共同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因此,阅读教学应在“读”字上下工夫,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运用。教师可以从读有目的、读有方法、读有层次三个方面来念阅读教学的“读”字经。

关键词:阅读教学;目的;方法;层次

现代阅读学强调“阅读是读者和文本相互作用,共同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应在“读”字上下工夫,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运用。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念阅读教学的“读”字经。

一、读有目的

“读有目的”就是要解决读什么的问题。一篇文章如果只说让学生读,学生就会漫无目的、泛泛地读两遍了事,读完后仍不知所云。因此,学生在读之前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1.了解思想内容

学习一篇课文,首先应让学生读一读,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查阅工具书或注释解决。然后再读一读,看看课文讲的是什么,写了哪些事,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2.了解写作方法

在了解了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从而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3.了解语言特点

在了解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的。比如,在学习《为你打开一扇门》时,我说:“一般的文章都是用第一、第三人称写的,用第二人称写的较少,而这篇文章却用的是第二人称。大家边读边体会,这样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课文用第二人称代词“你”,给人以亲切感,就像赵丽宏老师在和我们面对面谈话,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作者的这种语言特色关键在于对文学的深厚感情,这种情感的实质又在于作者对青少年读者的关爱和信赖,由此转化为亲切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使青少年读起来爱不释手。

二、读有方法

学生知道了阅读的目的之后,怎样进行朗读呢?“读有方法”其实就是解决怎么读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在于能让学生实行自我教育”。我们授之以渔,学生将其收入囊中终身受用,不是更好吗?

是否每一篇课文都要从字、词、句读到段、篇、章呢?当然是否定的。教师根据一册书、一单元的重点确定一两篇课文为精读课文,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字斟句酌”“熟读精思”。学生也可以根据阅读的需要,对某一篇文章或一部分内容进行略读,快速阅读,了解大概内容,提取所需材料,“不求甚解”“一目十行”。

除此之外,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还要从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停顿、重音、感情等阅读技巧方面加以指导,必要时还可以范读。

如,在《春》中,朗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时,前一个“盼望”停顿时间稍短些,语气轻些;后一个“盼望”停顿时间稍长些,语气稍重些。通过对这两个“盼望”朗读时的停顿和重读,写出了对春天的等待过程,表达了作者希望春天早些到来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这句读时语速稍快些,因为“东风”是春天到来的标志,它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一个“近”字,仿佛春天奇迹般地来到我们面前。

三、读有层次

阅读是个“无底洞”,有着深厚内蕴,掌握了阅读方法之后,怎样把握这个“度”呢?这就要做到“读有层次”。

1.粗读发现

在粗读课文时,对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作出积极的反应,对那些在语义、形象、色彩、声音、情味上有特点或有特定意义、特殊作用的词句及时发现并存储下来,带着掘宝的喜悦去朗读它。

2.细读品味

对于找出来的特色语言,让学生细细地朗读体会,谈自己的感受和欣赏的理由,将粗略感觉变得丰富而细腻,通过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使学生形成语感。

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了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学生对这句的品味让老师兴奋不已。“偷偷”在这里是“悄悄”的意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草以人的情态,“钻”字用得非常好,它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力量和动态,表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

力,而“长”就不能体现小草这一生长特色。“偷偷”“钻”“嫩”“绿”分别从情态、动感、质地、颜色等方面准确而细腻地写出了春草的特点。阅读教学如果能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定能形成较强的语感。

3.诵读赏析

学生形成语感以后,通过不断地诵读去慢慢琢磨语言的细微差别,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的艺术形象,探究作品的语言特色。

参考文献:

[1]马鹏举.教海弄潮[M].武汉出版社,1998-06.

[2]郑国民.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层次目的阅读教学
浅析中国古代儒家教化目的及其实现方式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20:59:32
康德“德性”概念的三个层次
道德与文明(2016年5期)2016-12-07 01:08:02
数学作业多元评价促学生发展
明意图分层次重变式
教师·下(2016年10期)2016-12-03 09:17:51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让课外阅读助力小学生作文
浅谈日本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廉洁校园文化建设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作用研究
法制博览(2016年11期)2016-11-14 10:36:54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