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首潮+惠志东
磨课是新课程改革中派生出的一个教研新词汇。它所谓的磨课就是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一堂好课就需要仔细的去雕琢、去打磨。教师通过磨课“解剖麻雀”,对课的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能够认识规律,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优化习惯,形成科学的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取得系列研究成果与良好研究效果。
根据这几年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笔者把磨课提炼为“四个环节一个循环”的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磨课-上课-评课-反思-调整-再上-再评-再反思-调整,最后合二为一,达到最大化的教学效果。
在教师磨课的过程中,作为学校体育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人三级磨课制度必须得到保证和加强,才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 教师在“四个环节一个循环”的过程干什么
1 每一个老师在体育课教学前,首先要做的是备课
备好课才是上好课的基础。备教材、学生、场地、器材、教学手段等,要把选定的教材全面的理解和思考。对于自己弱项更要全面的考虑,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绘制动作示范图片、事前找几个素质较好的同学学习要教授的动作等,在课中示范时作为自己的辅助力量。对于学生学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要多问几个怎么办,做好预案。
2 上课前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上课前,要把使用器材准备好、场地布置好
在场地器材的使用上,做到一场多用、一材多用,最大化节约场地器材。另外,还要主动邀请同事到课堂去听课,不在于多少教师,在于听课的教师是否是真听、真看。
3 上课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练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问题
真正在巡视中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技术动作。有的老师在上课中,把巡视指导做成了形式主义,一堂课转了好几圈,结果是实质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学生的“夹生饭”吃了进去,再回锅时困难很多。
4 课后要请听课老师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好的,更要说不好的
针对大家说的情况,结合自己上课中的感受与反思,修正教案。特别要注意反思自己对于教学内容重难点把握。如果课堂中教师能把握住重点和难点,那他的课就比较清楚明了。现在我们发现有的老师不能准确地分析出课的重点和难点,造成“胡子眉毛一把抓”,尽管把一堂课“热热闹闹”上下来,结果是无用功。
二 备课组在“四个环节一个循环”的过程干什么
一个学科的备课组在本学科中的作用是比较大的。对于一个年级来讲,备课组在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统一教学进度,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在单元教学结束后的质量分析,共同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和措施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备课组在磨课过程中一是按单元进行集体备课,确定研究内容和中心发言人,写出公共教案,特别是共同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二是针对上课教师教案、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以利于教师进行更好的修改。
三是帮助上课教师共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这个过程也是共同提高的过程。
三 体育教研组在“四个环节一个循环”的过程干什么
体育教育组的工作内容比较多,它涉及到学校的运动训练、业务学习、校本教研、运动比赛、体育考核、学生课间活动等,在磨课中,笔者认为,体育教研组应该在教研活动时,确定磨课主题活动。把针对某几个教师的一个单元课,作为大家教学研究的重点。从选课、教案、看课、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开展。我在认真研究学习著名教学研究活动专家雷树福老师的“七环节课的教研形式”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活动。
1 帮助老师选课
选课,就是选择将要深入研究的课的课题。教研组共同来帮助老师选课。选课非常重要。例如,我们为了完成篮球单元教学研究课,先要让老师自己对整个单元课进行熟悉了解,在教研组活动时,大家一同讨论,我们从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行进间投篮,防守技术的学习一两节课作为研究课题,让几个授课教师围绕它开展研究。
2 共同学习名课
我们教研组在课堂确定以后,再帮助老师选择一些名课,共同学习将要研究的课的教学有关材料。
3 帮助老师备课
主讲教师、参与教师、教研组长,参与教研人员都要对某课的教学进行研究,教研组长要把关好主讲老师写的讲课稿、其他老师写出的备课的体会和发现的问题。我记得有一次我给主讲老师的说课稿,反复修改了三次,最后才感觉到满意。
4 简单型说课
主讲教师阐述课的教学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说课不宜太复杂,主要是主讲老师能够把课说清楚,做到胸中有数,条理清楚。
5 集体磨课
看课时,我们要通过看教案中的重难点分析,上课中教与学的重点凸显,难点的突破,从而分析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是否透彻。因此教研组要在教师上课前明确参与教师观摩课时注意认真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在磨课中从中发现优缺点,写好案例分析,思考需要共同研讨的内容。
6 评议研讨
评课为辅,以议课为主。议课要做到目的明确,要分清主次,发言要简要明了,每一个教师必须是表明自己观点,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要一分为二看问题,要多挖掘上课教师的优点。
7 活动总结
对主题磨课的教学及教研情况进行的小结。切不可以轻视总结,做到有始有终。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磨课”,它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磨出了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好课在于多“磨”。
参考文献:
[1] 雷树福. 关于教师磨课的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00.10.
(江苏省连云港市临海路小学 连云港市海滨中学 22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