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学案”

2015-10-30 16:55许菜珍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0期
关键词:会学减负导学案

许菜珍

【摘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贵有疑,通过导学案设疑导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通过实践获得真知,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导学案 创新 减负 会学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39-01

近20年来主体性教学思想受到教育理论界与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这使得主体性教学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流。主体性教学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改变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我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写为 “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出一条“导学案”的教学模式。

“导学案”填补了以往我们在备课中存在的弊端,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

一、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1.呈现的问题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层次分明,具有梯度性。围绕重难点设计问题,由易到难,要符合学生的学情和认识问题的逻辑顺序,尽量把大问题设计成一系列梯度性强的小问题,便于学生自学。巩固练习设计要贴近生活,要具有基础性、趣味性、灵活性、实践性和多样性。同时考虑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既要设计基本题目,也要设计适量的拓展创新题目。

2.导学内容要突出学习的过程。问题的设计要突出规律、公式的形成过程和物理方法。不能开门见山的直接呈现出规律和公式,而要设计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学生对每个问题的逐个解决,得出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这样,学生在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的掌握了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替代法、模型法等物理方法。同时,也深刻的理解了物理概念、物理公式中的各物理量的含义和物理量间的因果关系,避免了对公式的机械记忆和生搬硬套,避免了物理量间关系的因果倒置。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点

“导学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由于“学案”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主线、难点解释、问题探究、学法指导、思维拓展等内容,能有效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的功能,易让学生步步深入,各得其所。在“导学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导学案”能“减负”不“减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时代和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导学案”不失为一种与这种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好模式。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核心。疑点、难点都在课堂解决,原来的课外作业在课堂中完成,课外便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索求知更深更广更有趣的知识领域。“导学案”让学生变得乐学、爱学、会学、能学,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把学生写的练习都设计在一张学案上,学生在学案上书写答案的过程也是练习书写的好时机,而教师在批阅学案的时候不仅要纠正学生的答案,还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时间一长,便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导学案”的使用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旧的教学模式总会让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当了“旁观者”,而学案设计则考虑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各层次学生都可以参加的活动,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导学案”的使用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用学案后,很多课堂活动都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后,再在同学间进行交流,达成共识。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会思考问题,独立面对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真正锻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课前教师把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上课后,可设置情景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指导学生在学案上明确自学的知识目标,交代清楚自学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难点,为探究做好心理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求索心态。

学生按照学案自学,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和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学,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思考,按照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将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学生自研讨论,教师收集问题。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进行重点自研和讨论互研。要求:有疑必质,自研互研,寻求解答。在质疑解释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教师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

教师串讲点拨,学生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总结性串讲点拔,解答疑难,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也可以让已掌握知识点的学生讲评,教师补充。

当堂检测,知识迁移拓展。检测结束后,学生可讨论互对答案,也可由教师出示答案,并有针对性讲评。

反馈小结。教师根据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

总之,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各环节,在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要善于处理好导和学、讲和练、思和做、个体与全体、学生与导学案等几方面的关系,在不断探索和积累中完善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以期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会学减负导学案
学会与会学的辩证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如何利用“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会学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