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兴
【摘要】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能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的各种潜在能力。把自主学习引进教学中,教学结构将发生质的变化,教学的发展功能也将得到充分落实,“教学与发展”这一教学论的永恒命题将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培养 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7-064-01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中要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
激发兴趣: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考,不遗余力地追求,才能引出创造动机,否则将会被困难挡住而无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创新意识,调动思维积极性,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并应用于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法,结合实际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开辟第二课堂活动,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
激发求知欲: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引导和鼓励学生多提问,问是一种好奇,是未知的表现。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怎样发现疑点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应该告诉学生并非书本上一切理论知识都是完美无缺,都是绝对正确。教师要鼓励学生爱提问,敢怀疑、敢不信,敢于去改正、去创造。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来源于生活,理论与实际相联。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全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留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发展,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想法,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
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制作,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严谨周密的思维素质,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认真落实现行初中教材中的实习作业的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调查数据、设计图形。在实习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用数学语言表达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能力,通过“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实习,也使学生了解对称这类图形的美学价值。
(二)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实际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实例,提出问题,引导新知识。比如,教材每一章的开始均配有一幅寓意深刻的章头图,教学时,巧妙利用“章头图”,是学生从图中抽象出所要学的新知识。再如,教材中大量的联系实际的题目。我们要充分挖掘出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领会数学与实际的联系,通过认真分析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们的头脑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去粗取精,去假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活动。通过思维,感性认识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
数学的教学大纲关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这样的论述:“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会运用数学概念、原理、思想和方法辩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水平。”关于数学思维,国内外书刊中罗列的不下几十种,分得很具体,下面介绍一下创造性思维。
直觉思维和猜想都是属于创造性思维。直觉即顿悟,是指人们未经严格逻辑证明,突然发现问题的本质或解答问题的关键所在。猜想是指人的思维向多方面的联想,具有飞跃性,创造性。创造性的思维主要表现是:学习中善于独立思考,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并善于提出问题,有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从以下两个方面:
(一)注意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借助实物、几何模型、幻灯、电脑等直观教具,借助生动地描绘、直观的数据,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形成“形象”,利用观察、分析、类比、归纳作出关于结果的猜想和解题途径的设想。
(二)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由一种材料来源信息输入,向着不同的方向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导出多种信息输入的思维活动,也称为求异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变通性和独特性。变通性是指,思考不局限于某个方面,不受头脑中已有的解题模式的约束,能做到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独特性是指,能用新观点认识事物,能提出独特的见解。培养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使学生思路开阔,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使学生多思维多角度解题。根据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的变化,也可以克服思维定势,使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
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和对问题的不断变换的思维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上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得以实践,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培养了创造性的人才,以适应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