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莉
【内容摘要】维尼亚夫斯基(1835—1880),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只限于小提琴曲,作为一个提琴作曲家,他在俄国写了很多作品,如《练习随想曲》(op.18)、《波兰舞曲》(op.21)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可也以说是其写得最好的一首作品《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op.21),都是在俄国完成的。维尼亚夫斯基的音乐创作成就了近两百年来波兰小提琴艺术的发展,他的小提琴音乐作品是当时波兰小提琴音乐中最具权威的代表作。
【关键词】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主题 演奏分析
维尼亚夫斯基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协奏曲作品非《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莫属,这是一部凝聚了作曲家音乐思想的作品、是由三个章节组织起来的浪漫主义作品。作品从一开始就给人极深的印象,其音调非常自如,同时在高潮部分又巧妙地和小提琴技巧融为一体,这首协奏曲既有热情又有想象,在感情上打动人的深度比较罕见。
维尼亚夫斯基于1862年创作了《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共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乐章
中庸的快板,d小调,4/4节拍,采用了奏鸣曲式的结构。乐章由两个主题构成,主部主题旋律中使用大跳音程进行,在维尼亚夫斯基的作品中是常见的,它所运用的统一乐句旋律线进行时运用大跳,这使得优雅的曲调更增添了几分婉转回肠之意。这一主题由两个大乐句组成,都是开始于主调的三音,第二乐句重复了第一乐句开始的大跳动机后,旋律音逐渐下行,结束于主音。连接部从主部开始出发,进行了犹如展开部般的惊心动魄的发展:从基本保持主部主题的面貌和性格,但调性不稳定,旋律一直在不断变化发展,到一大段华彩风格的发展段,首先是快速地分解和弦段落,柔和而流畅,开始用连弓演奏;随着音乐的发展,情绪高涨,下行时变成了维尼亚夫斯基作品中常用的连顿弓;紧接着一强力度的双音演奏,与前柔和的连弓形成对比,而后下行的半音阶,音乐情绪得到了缓解;至最后恢复主部主题抒情、雅致的性格,略带忧伤,也预示了副部主题的开始。
此曲副部比较短小,由主调转到了F大调,主题极为朴素,三连音进行中颇为突出,这一主题虽然移入关系大调,但同前一主题的对比并不强烈。旋律以下行音调为主,似内心的哀叹、深沉,间或上行进行,如充满期待的欢唱,随着力度的减弱,结束于F大调的主音。乐队过渡后,独奏小提琴从副部主题出发开始展开部,展开部开始段是副部的扩展,随即开始了大力度的展开,三连音音型节奏的双音、十六分音符连续的演奏、高难度的双音和下行连顿弓,华丽多姿,多种技巧段落一气呵成,辉煌壮丽,令人目不暇接。独奏小提琴最后以一串连续颤音演奏上行音阶,结束于F大调主和弦。
由于这一乐章拥有上述两个主题,整个乐章由这两个主题的变化和发展为基础,因此乐章的结构具有奏鸣曲形式的一些特点,但又较为自由,如主题的再现就仅由乐队稍加暗示。
第二乐章
行板、浪漫曲、降B大调,曲式结构为三部曲式。维尼亚夫斯基的创作风格中最重要的特性,也就是同肖邦一脉相承的旋律性和真挚的抒情性,以及典雅的筆法和结构,在这首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有着最为鲜明的体现。这一乐章是一首优美的浪漫曲,由前一乐章不间断直接转入。在曲式结构上严格符合了三部曲式的曲式结构特点,整个乐章分为三个部分:1.抒情如歌的旋律,较多使用调式变音,增加了曲调浪漫的色彩和意味;2.主题与乐队伴奏运用了八分音符的音阶式上行和四连音符的下行,增强了节奏张力,给优美旋律中注入动力,音乐表情变得富有热情;3.变化再现了第一部分,独奏小提琴在音阶式的上行中结束。
第三乐章
中庸的快板、d小调用回旋曲式的形式写成。乐章一开始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一段即兴性的快速乐段,欢快跳跃,这一有着华彩性的乐段犹如整个乐章的引子,预示了整个乐章的基本情调,在乐队铺垫上,独奏小提琴很快地奏出了叠部主题。
作曲家为叠部主题注明了“吉卜赛风格”,这是一段热情洋溢的旋律,迸发着光辉夺目的火花,掀起一次次高潮。而在不断反复呈现的叠部主体之间,则穿插两个稍带对比性的主题,其中借用了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它在这一乐章两次出现,都移到了降B大调上,这些穿插,不但在乐章中起到了对比作用,而且还促成了全曲结构的有机统一。在快速的调性转换之后,音乐急转回主部,快速再现之后,在D大调上出现了第二插部主题,这一主题用双音演奏为主,宽阔而富有激情,蕴含了浓厚的吉卜赛音乐风格。
在再现叠部主题之后,全曲进入了尾声,尾声还是在D大调上,开始变化重复了第二插部主题,后又回到了叠部主题,整个乐章以叠部主题辉煌有力的陈述作为结束。
这首协奏曲的终曲写得极为出色。波兰音乐的有力的舞曲节奏在这个协奏曲中占有主导地位。小提琴快速的跳弓以及非常有弹性的节奏,组成一个生动而诱人的画面,中间还插有像马祖卡一样节奏的音调,使这首浪漫主义的作品既生动活泼,又保持着古典主义的平衡。
结语
维尼亚夫斯基所写的协奏曲之中,第一协奏曲有着过多的技术成分,但其中也有一些音乐形象,这首作品以艰难著称。其第二协奏曲(d小调)是献给萨拉萨蒂的。这支协奏曲充满了委婉而又果断的表情。此外,维尼亚夫斯基还写了两部练习曲,其在技术和音乐上的成就仅次于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
维尼亚夫斯基的历史贡献是,他把帕格尼尼各方面的成就与斯拉夫音乐的色彩结合起来,在其作品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同时把马祖卡和波兰舞曲的音乐特点与这种浪漫主义的精神融为一体,这都应视为世界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皓.维尼亚夫斯基其人[J].视听技术,1997(8).
[2]陈婷.绚丽的人生华美的乐章——维尼亚夫斯基和他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J].黄河之声,1998(2).
[3]钱亦平.维尼亚夫斯基的《传奇曲》[J].音乐爱好者,1985(3).
[4]钟意.维尼亚夫斯基的小提琴艺术[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4).
[5]周鹏松,张景峰.浅析维尼亚夫斯基《D大调波罗乃兹OP.4》和《A大调波罗乃兹OP.2》[J].戏剧文学,2003(7).
作者单位:琼州学院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贺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