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与职业性的相互观照

2015-10-21 20:07郁正民孙晓婕梅汉成
艺术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音乐学院院校俄罗斯

郁正民 孙晓婕 梅汉成

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于俄罗斯音乐教育少有研究,以音乐教师培养为对象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本文是笔者近年参加“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育部重点课题——音乐教师培养国际比较研究”,对“俄罗斯音乐教师培养研究”的其中几个部分。研究的其他问题还包括俄罗斯(含苏联)音乐教师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结构以及现俄罗斯的音乐教师培养模式与目标和中国音乐教师培养比较,包括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模式、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学习目标、评价体系和标准等诸方面的比较。

俄罗斯音乐教师培养历史

俄罗斯的音乐文化历史悠久、传统厚重。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不仅有格林卡、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普罗柯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哈恰图良、卡巴列夫斯基等作曲大师的出现,还有奥依斯特拉赫、柯岗、吉列尔斯、李赫特尔、列夫·奥波林、罗斯特罗波维奇等演奏家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的光彩夺目。这些累累硕果的收获,当然离不开宽广肥沃的音乐教育土壤的培育。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俄罗斯(包括苏联)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现状做回顾与分析。

苏联时期的音乐教育

苏联的音乐教育在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初达到了创作的高峰,高等音乐院校在这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彼得堡和莫斯科音乐学院形成了杰出的创作和教育学派,许多城市里出现了新型的音乐学校——进步文化人组织的人民音乐学院。其创办宗旨是不问社会地位和财产状况如何,让所有志愿者都能受到音乐教育。音乐学院的最优秀教师在那里任教。他们认为,为发展俄罗斯的民主音乐艺术做出贡献,乃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在社会的广大民主阶层中普及音乐,推广音乐艺术和开展音乐教育方面,人民音乐学院曾发挥重大作用。

事实上,俄罗斯的音乐教育步入快车轨道是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1922年10月,已被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的莫斯科、列宁格勒(现彼得堡)音乐学院宣布,确立三级教育阶段——预科(准中级教育)、中专(中级教育)、高校(高等教育),并提出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目标——不是造就“狭隘的专家”而是培养“受过广泛教育的,能够适应当代生活的要求,胜任实际工作的音乐艺术工作者”;规格——“其成就要与当代世界音乐艺术的发展,当代欧洲音乐科学的地位以及当代先进的音乐教育制度和方法齐头并进”。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1925年12月5日,两院又将培养目标修订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仅仅产生一个音乐艺术家,而是一个不脱离社会并参加社会活动的公民”。学院设立三个系:作曲和音乐学系。作曲专业包括作曲技术理论和理论作曲,音乐学专业包括音乐史学、音乐社会学、音响学和教学法研究;音乐表演系。包括键盘、管弦乐、声乐、指挥等专业;音乐教育学系。包括普通音乐教育理论和音乐表演专业。学制:除铜管、低音提琴学科为三年,木管、竖琴、声乐、音乐教育为四年外,其他专业为五年制。还有为期三年的研究生班(院),毕业后可获“后补博士”学位(相当于我国的硕士学位)。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与各专业相关的必修音乐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外,还有非音乐课程的设置,其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社会、政治和思想意识方面的培养教育(相当于我国当今大学的公共必修课程)。

苏联的音乐教育,也很重视“普通的音乐教育”。除在专业院校内设立“普通音乐教育专业”外,此间还增设有专门的“教育师范系”,以培养迫切需要的音乐教师、音乐鉴赏家、青少年宫(之家)和群众业余音乐团体的音乐指导教师。但为时不长,多数教育师范系被撤消,其培养普通学校音乐教师的任务又回归到由音乐学院中的音乐教育学系中的普通音乐教育专业去承担。据统计,至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已有遍布于莫斯科、列宁格勒、喀山、里加、新西伯利亚、海参崴等地具有上述规模的音乐院校共24所。他们以培养一流的音乐艺术家(特别是演奏家)为主要任务,在国家强大的行政领导和财政支持下(其课程设置、规格皆由教育部门统一制定,因地区、条件所限,只允许稍有差别),以坚实的结构、整齐划一的步伐大踏步地前进。但长期以来,其教师队伍的成员多是在相近的教育环境、相同的地区背景、相似的模式中培养出来的,从而造成了学术上的近亲繁殖,以至于给这种统一涂上了“灰色”。

在我们谈论苏联的普通音乐教育时,不能不提到莫斯科格涅辛音乐高等学校,实质上这是所侧重培养教师的“师范大学”。其在实施音乐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的教育的同时,强调教学法课程的学习和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多为相关教学法的题目。在这所院校里,7至23岁的学生接受以音乐教师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全部的音乐教育,并且注重音乐学院中没有开设的民间乐器课的演奏和民俗学的研究,十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的培训。因而,培养了大量高水平的音乐教师。

1979年,苏联已有负责培养高度熟练的音乐人才和音乐师资的音乐学院20所、音乐师范学院3所、文化学院的音乐教育系8个、高等文化院校3所、师范学院38所。在音乐教育系统中,莫斯科和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国立格涅辛音乐师范学院居主导地位。它们在创作和教育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使苏联音乐学派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苏联高等音乐院校在培养和训练苏联音乐界的知识分子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各加盟共和国的音乐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共和国的音乐学院和高等音乐学校推动了本民族的音乐干部队伍的建立,他们精心地保持和发展了本民族的艺术传统。

俄罗斯音乐教育现状

自苏联解体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俄罗斯综合国力下降,致使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大幅度减弱。加之人口的逐年减少,多数家庭生活水准下降,普通学校学生学习负担加重,艺术在儿童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方面的作用被轻视,致使学习音乐的学生数量锐减。同时,由于一些卓有成就的音乐教育家的流失,音乐院校的教学质量有所下滑。但总的来说,苏联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还有所保持,其总体框架还在,教师们仍以相当的业务水准、严谨的教风、认真的教态、执著的追求、献身的精神坚守在岗位上[那些大师们——包括作曲家、演奏(唱)家,以传承技艺为己任,大多在音乐院校里兼課]。学生,尤其是那些颇具才能的孩子仍以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高水平的教师和一流的专家的指教下,接受着完整的专业音乐教育和规范的普通音乐教育。俄罗斯国家行政部门仍以统一的教学大纲,规范着各院校,乃至普通学校的教学行为。

笔者在近10余年中,先后10余次赴俄罗斯(包括莫斯科、彼得堡、喀山、哈巴罗夫斯克、共青城、乌苏里斯克、弗拉迪沃斯托克、布拉戈维申斯克等城市的13所大学、24所中小学)考察、走访了37位大学教授、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导主任和俄罗斯全国音乐教育学会主席阿布杜林(卡巴列夫斯基生前指导的最后一名音乐教育学博士)。所到之处,所听声音,一律为:我们俄罗斯的音乐教育在世界是领先的,全世界有近百个国家学习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教育体系,说明我们的音乐教育是先进的。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世界性的“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教学大赛”已成功举办10余届,有几十个国家的大中小学教师参加,还分别设了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生的分组。这足以说明俄罗斯的音樂教育水平,足见俄罗斯音乐教育界的自信。而事实上,笔者所走过的地方,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其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应该说是一流的。当然,学生对音乐的接受水平、起点也是较高的。这或许与俄罗斯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与对本民族文化重视的程度和国家政策的强化是密不可分的。

俄罗斯音乐教师培养之教育思想

俄罗斯的卡巴列夫斯基的新音乐教学大纲对俄罗斯的音乐教师教育起到了纲领性的指导作用,其不仅在俄罗斯产生了愈来愈大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国际音乐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卡巴列夫斯基认为:“教师为使孩子们喜爱音乐,首先要让他们接近音乐,这是非常重要的事。一开始不要强制儿童做一些会让他们远离音乐的练习。”他还认为,“音乐课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入浩瀚的音乐世界,教会他们热爱并熟悉一切丰富的形式和体裁的音乐,培养学生将音乐文化作为他们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新大纲的教学目的不是要求掌握某些技能技巧,而是要提高学生真正的艺术修养。新大纲注重音乐与文学、造型艺术以及人类文明历史之间的联系,也十分重视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将音乐与生活作为新大纲的一个总题目。卡巴列夫斯基十分重视教师的业务能力的精深和学识的广博,认为音乐课应是哲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及音乐学在音乐教学中的综合体现和反映。因此,对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及职业才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俄罗斯的音乐教师教育都遵循这样的标准培养中小学和基层音乐教师。

俄罗斯教育部原部长特卡琴科在谈到如何进一步发展高等师范教育时这样说:“培养未来教师的基本原则已经有了新的改变,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任课教师,而且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能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且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才能和爱好,通过共同的创造性活动,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为此就要力求达到师范教育的人道化和人文化。所谓教育的人道化,就是要求教师尽可能地接近学生,把培养学生的个性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心;而教育的人文化则意味着提高人文学科的地位,由把世界当做无生命的机制来认识转变为把它当做生动的、完整的生活现象来研究。”

研究俄罗斯音乐教师教育的教育思想在其高等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就可以窥其一斑 。如今俄罗斯国内的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系科的教学体制、教材均以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的为准。笔者以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的课程设置为例:在师范类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指挥、钢琴、声乐的学习时间都是5年,尤其是指挥课备受重视,学生都被要求指挥必须通过国家的四级考试。学校在培养学生掌握各自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注重和学习教授该专业的教学法,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在专业必修课中设置的音乐基础理论课被归纳为“音乐理论实践课”,这种课程均以实践的形式得以开展,学生在最后一学年要在音乐学校进行为期2至3个月的教育实习。

俄罗斯音乐教师培养之教育体制

在苏联时期,音乐教师教育体制已经呈金字塔形,国家非常重视对音乐师资的培养,而且对音乐院校的师资水平要求很高。如前所述,儿童音乐学校与专业音乐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音乐学院的毕业生。而音乐学院本身的教师,则是由本科毕业生中经过选拔并只有经过两三年进修班的专门学习(或经过研究生班的学习)之后才能充任。在莫斯科、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与格涅辛音乐师范学院里,还专设有师范专业或教学法研究室,为全国的音乐院校培养师资,同时,还接受各地音乐院校的现任教师(包括讲师、副教授、教授)来这里进修。这对交流各地的音乐教学经验、普遍提高各地音乐院校的师资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普通学校的音乐师资,由教育部所属的师范学院音乐系及文化学院负责培养。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为了保证这部分师资的水平和质量,普通学校音乐教师的培养任务,也应由音乐学院来承担。

90年代以后,俄罗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学的连续性和循环性——从初级开始直至最高阶段。如今俄罗斯的音乐教育体系基本上沿袭了苏联金字塔形三级模式,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专业音乐教育的每个部分都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每一层的教育都与普通教育相对应。在这种金字塔形教育体制中,为数众多的初级学校是基础,再高一点是中等学校,位于塔顶的是高等学校。笔者认为,正因为有这样众多的音乐人才培养基地,以及环环相扣的培养环节,才确立了俄罗斯世界音乐大国的地位,其音乐教师教育的高质量也就毋庸置疑了。

俄罗斯音乐教师 (含专业和普通中等学校),除极少数来自于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和师范院校的音乐系(科)外,主要来自于各地方的音乐学院,并且基本以本地专业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为主或为多数。当然,每年音乐学院的毕业生经过严格的考试获得毕业证书后,根据成绩可按志愿择业,其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到音乐中学或普通中学去任教。而经过11年的初、中级的音乐教育获得毕业证书的一些学生,方可到音乐小学或普通小学去任教。

俄罗斯音乐教师培养之招生就业制度

俄罗斯音乐专业招生制度

促成俄罗斯音乐教育达到高水平的原因,首先应归功于前苏联的教育制度。俄罗斯如今所沿袭的音乐专业(含高师音乐专业)招生制度,也更加巩固了音乐教育的高质量、高水平。我们可以通过俄罗斯儿童从小开始所接受的音乐教育历程来观察俄罗斯严格、科学的招生制度。

一个热爱音乐且富于才能的学生,上午到普通学校学习文化课(苏联的小学一般多为上午上课),下午便可到音乐小学上音乐课,接受富有经验和水准的专家教授的指导。7年后入音乐中学或“中心音乐学校”(相当于我们的音乐学院附中),在那既可学习音乐课程,也可学习同普通学校一样进度和深度的文化课。4年后毕业,既可报考音乐学院继续深造,也可转入另类学校继续学习其他学科,还可到音乐小学任教。7至18岁的初、中级的音乐教育构成了音乐金字塔宽厚坚实的底座。

在俄罗斯,高等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入学前必须是专业音乐学校的毕业生,而高等师范院校中音乐系科的招生生源也必须是专业音乐学校如中等专业音乐学校或师范专科学校的毕业生,都是经过多年正规音乐教育的热爱音乐的学生。

俄罗斯音乐专业师范生就业制度

在俄罗斯,高师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流向主要有三种:优秀者可以留校任教,但前提是通过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并通过教学法考试;另一种途径是任职于师专或中等音乐学校;最普遍的就业途径是到普通中小学教授音乐课。而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一般到艺术团体工作。

俄罗斯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和三级音乐教育体系带给高师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更多的就业机会。苏联时期,全国有2219所儿童音乐学校,187所中级音乐学校,24所中心音乐学校(音乐学院附中),以及近千所音乐夜校。如今,俄罗斯也继承了这种多规格、多级别、纵横交错的音乐教育网络,高素质的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更是为全民族音乐素质的提高,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这繁荣的音乐教育现状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教师待遇差、工资低的状况一直以来就是导致师资流失、教师离岗的主要原因,为此俄罗斯教育部进行了多次提高教师工资,改善教师待遇的举措,至今已初见成效。

俄罗斯音乐教师培养之课程设置

就俄罗斯音乐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而言,全国凡有音乐教师培养任务的教育机构,均以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为主要参照例。而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课程设置不仅是由本校教师制定,还要经过全俄罗斯国家音乐教育学会审核,通过后执行。

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的教学法课程是以必修课形式设置,并且开得比较细、比较全,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俄罗斯在音乐教师教育中对教育学理论和教学法课程的重视。从音乐理论实践课也可看出,其課程的进行和开展更注重参与性和实践性。这里有必要提及一下,在苏联音乐教育体系中,高级阶段的专业音乐教育是指音乐学院和带有音乐系的艺术学院以及音乐师范学院。需要说明的是,苏联的音乐师范学院与中国的师范学院有很大不同。苏联的音乐师范学院是专门培养专业音乐院校各专业的教师,在系别及专业设置上与普通音乐院校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管弦系、钢琴系等,所不同的是这类学院各专业在培养学生掌握各自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注重和学习教授该专业的教学法,想成为教师的学生,必须先在音乐学院和音乐学校里教儿童学习以做练习。这种学校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目前,这类学校中最为著名的是俄罗斯的格涅辛国立音乐师范大学,其是苏联最大的高等音乐师范院校之一,学院的任务是为中等和高等音乐院校培养师资。这所学校的前身是格涅辛中等特别音乐学校,创办于20世纪前半期。这所学校的特点是把学生造就成为获得充分发展的优秀音乐家的同时,又在音乐教学法方面予以特别关注。注重专业音乐教育家的培养以及各门教学法的研究,是该校最大的特色之一。可见注重音乐各专业教学法的学习,在俄罗斯有其优良的传统。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音乐教师教育均是以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的,其课程的设置基本是为卡巴列夫斯基的新音乐教学大纲服务的。卡巴列夫斯基明确指出,新大纲的教学目的不是要求掌握某些技能技巧,而是要提高学生真正的艺术修养。新大纲注重音乐与文学、造型艺术以及人类文明历史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感受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要使学生理解音乐就是生活本身。近些年来,俄罗斯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直接影响到普通中等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现行的课程设置不包括政治课,教学大纲也不提倡完全相同,培养创造力、自由与和谐的个体成为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大多数课程设置的着眼点。

俄罗斯以“英才音乐教育”为其特色,以培养专业音乐家而著称,在以音乐师资培养为其主要任务的师范大学音乐系,其教育体系也不例外,十分重视学生音乐表演技能和技术的培养。其音乐教师教育呈现出专业性与职业性相互观照的特征,呈现出大学专业教育与职前实践能力培养相互观照的特点。透过卡巴列夫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以及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范式,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音乐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实际上是一个英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结合体,音乐教师具有职业性与专业性的双重特征,学生具有专业音乐家与音乐教育家的双重潜能。

俄罗斯的教育体系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教育体系的统一性,也就是说同类院校教学内容几乎是完全相同的,都建立在统一的国家规范文件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俄罗斯联邦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S],2005.

[2]阿普杜林.音乐教育方法论[M].莫斯科音乐出版社,2001.

[3]麻柳科夫.现代音乐教师的培养[M].莫斯科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斯米勒诺夫.高等教育的教育学与心理学[M].莫斯科科学出版社, 2003.

[5]季多夫.教育比较学[M].莫斯科出版社,2003.

[6]梅汉城.俄罗斯与中国的教育学比较研究[M].莫斯科出版社,2005.

作者郁正民系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

孙晓婕系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梅汉成系中国驻白俄罗斯使馆教育参赞

(责任编辑:张斐然)

猜你喜欢
音乐学院院校俄罗斯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Reflections on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浙江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成立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