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坚
摘 要: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我国逐渐引起教学方式、教学思维等的革命。依照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扣住新课程核心理念,分析对话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施现状,并探究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对话教学;教学主体;学习主体
对话教学随对话理论研究的深入,产生了较多实践性成果,推动语文教学从“知识中心说”向感性的回归。但是,我国的对话教学仍处于探索期,还需在教学实践中经历漫长的摸索与挑战。
一、高中语文对话教学课堂现状
我国的对话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对教学理论的解读,还是课堂教学实践,都存有不成熟的一面。
1.主体性依旧不明
高中语文对话教学涉及的主体有很多,如文本创作主体、教材编辑主体、学生主体、教师主体等,但是,当前语文课堂时常出现“主体论”迷茫现象。
(1)唯学生主体论。它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轴心位置,即学习变成学生本人的自身建构,允许独立解读文本,教师成为提供资料的“旁观者”。这样的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但学生的问题难以得到纠正,教学目标很难实现。
(2)唯教师主体论。在功利主义教学思想影响下,教师把学生看作认知体,忽视对学生健全精神世界的建构,导致课堂成为填塞知识的场地,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使得他们只有学习,却没有智力生活”。
(3)唯教师、学生主体论。教师在运用文本开展对话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对话氛围的创造,不考虑是否脱离文本,是否忽视创作主体等问题,导致对文本解读出现集体偏差。
2.“多元化”名存实无
现行高中语文课堂也在主动运用“多元化”教学和评价理论,但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得“多元化”有名无实。
(1)避开学生谈多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用现代的观念和历史发展的观点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教师唱“独角戏”,教学目标仅落实在对古典诗歌的背诵层面。
(2)避开教材谈多元。文本解读是“以不全向全作出的诱导,是通过‘未到顶点唤起接受者对顶点的向往与想象,是通过悬念引导阅读者在运动中获取对最终意味的生成和体验”。但一些语文教师为了不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竟然允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现象存在,曲解“多元化”。
(3)抱着教参谈多元。教师一方面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另一方面又紧扣教参,唯恐学生“越雷池半步”,让学生扣住一个教参上明确的主题,进行所谓的“多元化”思考。
二、高中语文对话教学现状归因
在实施对话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实施的初级阶段,产生上述教学现象也很正常,具体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学生观改变不彻底
对话教学作为“多元性”的教学互动,需建立师生平等合作的对话关系,但是当前一些语文教师,特别是经历传统教学的老教师,认为解放学生一说纯属无稽之谈,认为放开学生就是制造混乱,教师失去权威,担心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后,课堂变成“游戏场”,很难达成教学目标。
2.教师观改变不彻底
推行对话教学,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也源于教师观念的更新速度。许多教师也在学习对话教学理论,甚至还在课堂上实施对话教学,但经常发生尴尬状况,如:无法评说学生观点,对学生引述材料、非专业领域知识感到陌生,无法接受学生的新观点等。归根到底,就是教师不注重知识更新。
3.教学观认知不彻底
目前,许多教师已认识到教学目标需定位于学生能力发展,但仍有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总认为“对话”就是“热闹”,这种把“对话”看成“热闹”的倾向,有悖于对话教学的事实。还有一些年轻教师,竟认为“对话”就是要和传统决裂,走向了对话教学的极端。
三、高中语文对话教学实施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从自身意识、学生观念、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入手,从而将对话教学变成高中语文课堂的主流。
1.解放教师,促使“教学主体”走向对话
无论是整个社会,还是相关行政部门,不能再让教师“戴着镣铐跳舞”,应该提升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兴趣,更好地巩固对话教学的基础。
(1)尊重教师,增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尊重教师,就是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合理化个性思想,让教师获得荣誉感、尊严感,从而使他们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样,教师才能心情愉快、积极进取,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对话教学。
(2)鼓励阅读,培养学习型教师。高中语文课堂随时涉及新领域、新问题,开展对话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成为知识渊博、机智灵活的研究型教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读书可以让我们目前还不能解决的许多棘手问题迎刃而解。”因此,语文新课标强调的师生共同成长,完全符合对话教学的要求。
(3)加强思考,塑造反思型教师。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经验是在具体实践中形成的,教师要想迅速成长,就需要在反思中总结经验与教训,获得新的认识与发现。事实上,对话教学的理念目前还没有被所有高中语文教师接受,又无经验可借鉴,所以,更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
2.还原学生,帮助“学习主体”走向对话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素质对对话教学的开展具有很大影响,在古典诗词和文言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1)定位学生,目标适当。高中语文教师的知识面通常广于学生,容易出现教师认为简单但学生认为很难的问题,如:关于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教师经过大学系统专题学习,而学生所学李白诗歌数量少且为分散学习,让学生短时间内深刻领会“豪放飘逸”的内涵确实很难。因此,教师需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目标,如:给学生一定时间去阅读李白各个时段的代表性作品,再来体会其特点。
(2)精选文本,循序渐进。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容量大、涉及广,如果一篇不漏地讲解,学生听课压力会很大,易引起审美疲劳,此时就要求教师有所取舍。如:唐诗专题,可重点选取李白、杜甫的诗歌来鉴赏,引导学生在“深”字上下工夫。宋词方面,选取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作品来讲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这三位代表性词人的艺术风格。
(3)调动情绪,倡导创造。培养创造力,是对话教学的目标要求,也是实施对话教学的保证。教师有责任营造平等、自由、和谐的环境,调动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真正回归活动主流地位,更好地推进对话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更要从强化“双基”学习和拓宽学生阅读领域入手,把学生培养成有丰富知识储备的人,将对话教学真正变成课堂教学主流。
3.运用多元教学,推动“对话教学”走向实践
正所谓“教无定法”,每堂课所选的教学方法,应有利于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如:讲述和谈话法有益于知识掌握,提问或答卷便于检查学习情况,探讨启示法适于讲授中等难度知识……总之,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其目的不是“凑热闹”,而是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种类众多,每种方法都有其运用情境,教师需用自身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准确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对话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方面,它需要解放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解放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另一方面,还需恰当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作为高中一线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资料: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金元浦.文学解释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編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