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例大疱性皮肤病临床分析

2015-10-21 16:40韦立凯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临床疗效

韦立凯

【摘 要】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治疗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6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起效时间和抗体滴度下降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良好,但临床医师应对其不良反应以充分的重视,对其进行積极治疗。

【关键词】大疱性皮肤病;利妥昔单抗;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是以大疱为基本损害,由自身抗体引起的器官特异性免疫性皮肤病,常见的临床类型有天疱疮、类天疱疮等[1]。迄今为止,治疗主要以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为主,有时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控制。但临床上时常会遇到常规治疗方案很难实施的情况。利妥昔单抗(rituxmiha,商品名:美罗华)是一种人

鼠嵌合型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起初被批准用于治疗复发以及难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近年来被用于治疗多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包括多种大疱性皮肤病。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6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利妥昔单抗治疗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6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0.6±7.8)岁。在疾病类型方面,26例患者为寻常型天胞疮,12例患者为大疱性类天胞疮,7例患者为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患者为红斑型天胞疮;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3.2±10.9)岁。在疾病类型方面,28例患者为寻常型天胞疮,10例患者为大疱性类天胞疮,7例患者为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3例患者为红斑型天胞疮。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分组在患者及家属同意条件下进行,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具体如下。

1.2.1用药方法 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给药时间为8 h,疗程为每周1次,共4次(第1,8,15,22天),按利妥昔单抗375mg/m2(体表面积)给药。[2]治疗期间患者原有治疗停止或待皮损托制后开始逐渐减量。

1.2.2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定期检查血、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胸部X线透视,血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滴度测定及外周血单核细胞流式细胞分型(CD3,CD20,CD19)。

1.2.3疗效判定 患者所有皮损愈合,为完全缓解;皮损较最初好转至少50%,为部分缓解;皮损不能控制为无效;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后又出现新的豁膜或皮肤损害,为复发。

1.2.4随访 治疗后3个月内,每2周随访1次;1年内,每月随访1次;1年以后,每3个月随访1次。所有患者随访至2015年8月,随访时间为1-20个月。

1.2.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检验X2,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9.6%,显著高于对照组 58.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

组别 例数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48 31(64.6) 12(25.0) 5(10.4) 43(89.6)

对照组 48 20(41.6) 8(16.7) 20(41.6) 28(58.4)

注:*表示

2.2 两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和抗体滴度下降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起效时间和抗体滴度下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和抗体滴度下降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疗效起效时间(w) 抗体滴度下降时(月)

观察组 48 6.4±2.8* 2.6±1.2*

对照组 48 12.5±3.2 5.7±3.3

注:*表示

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复发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12.5%(6/48)显著低于对照组 33.3%(16/48) ,但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z。

3 讨论

大疱性皮肤病除了皮肤豁膜损害外,还可造成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感染,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3]治疗主要以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为主,有时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控制。但临床上时常会遇到常规治疗方案很难实施的情况,如常规的治疗方法不能控制病情患者需大剂量的药物控制无法顺利减药,病情经常反复发作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产生的多种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无法耐受甚至危及生命。利妥昔单抗属于人/鼠嵌合型CD20单克降抗体,自2001年应用于大疱病的治疗以来,多数临床研究表明,其在寻常型大疱病、大疱性类天疱疮、红斑落叶型天疱疮等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入选的96例患者都属于难治性大疤性皮肤病。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患者在数周至个半月内皮损皆有明显的改善,且其前期并发的其他系统器官的并发症亦得到较好的控制。目前观察组48例患者中例31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89.6%,显著高于对照组 58.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起效时间和抗体滴度下降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其治疗大疱性皮肤病的优越性。利妥昔单抗治疗大疱性皮肤病时,多数患者会在用药后0.5-2h内出现一过性荐麻疹、贫血、肺部感染等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二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利妥昔单抗治疗大疙性皮肤病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在可接受范围内,副作用较小。但该治疗的远期效果、其他药物的减量方案、相关药物的短期和中长期不良反应等问题仍需我们继续观察和探索。而且利妥昔单抗为新型生物制剂,价格昂贵,所以需严格选择最适合的患者。

综上所述,利妥昔单抗治疗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良好,但临床医师应对其不良反应以充分的重视,对其进行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

[1]董娟,吴桂菊,郑捷等.银屑病并发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11 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2,41(11):649-651.

[2]樊贞瑜,叶霜,陆瑜.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8,3(5):354-357.

[3]邱于芳.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大疱性皮肤病14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中华医学会(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0:1.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临床疗效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