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良岳
【摘要】 学习地理,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其中会读图是重要素养之一,也是地理学习的必经之路。地理图表是地理知识的一种最形象、最直观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它以图像、符号、注记、坐标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又以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大脑,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初中阶段,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模型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让学生认识地理图表,理解地理知识,避免机械记忆和生搬死套。
【关键词】 初中地理 读图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1-072-02
0
中学地理教师都知道一个真理,那就是: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地理图表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读图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会读图,就基本掌握了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唯有学会读图,才能从地理图表中包藏的众多知识点中提炼信息,将地理特点、规律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并总结得出。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每一个地理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地图
对于各种地图,比如各种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是七年级学生的学习难点。学生刚接触地理,要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变成一幅抽象的地图,难免会乱了手脚。只有寻找读图规律,并举一反三,才能真正理解地图。一般有以下三种策略:
1. 抓住地图三要素
(1)方向:判读方向一共有三种方法: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其中后两种方法是难点。指向标定向法的精髓在于学会在图中平移指向标,比如,A点在B的什么方位?就要将指向标平移至B点位置,标出四个方向,连接A、B两点进行判读。经纬网定向法根据经线指示(连接)南北方向,纬线指示(连接)东西方向进行判读。
(2)比例尺:掌握比例尺,能够让学生把图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对于学生真正理解地理是有重要意义的。比例尺要会换算,还应该知道同一图幅中,大小详、小大略的道理。
(3)图例和注记:在一幅地图中,注明图例和注记,才能知道图中具体信息,学生需要熟记,熟记中要掌握一些方法,比如只有知道高速公路和公路的区别,洲界、国界、省界的区别,才能记住这些图例。
2. 动手绘图
由鸟瞰图到平面图,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画图,亲自绘制简单地图,加深对地图的理解。比如学完地图三要素,可以让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在自己绘制的学校平面图上加深对方位、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的理解。
3. 建模实践
对于某些地图理解的最高境界就是根据图去建立模型,通过建模达到理解地图的高度。比如等高线地形图,根据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将其变成一个模型,对照等高线地形图和模型,理论知识和建模实践互通,真正读懂读透地图。
二、模型图——地球仪与经纬网地图
对于地球这种超大地理事物的学习,更多需要利用其模型来掌握,模型还有很多演变图,比如地球仪的演变图是经纬网地图,以此为例来说明模型图的读图策略。
模型图的理解要化整为零,首先要充分理解模型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理解局部,最后达到理解整体的目的,以地球仪为例:
1. 理解一轴
一轴即地轴,地轴是假想轴,它是倾斜的,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正因为倾斜,所以地球上才会出现诸如四季更替的现象。知道地轴是倾斜的,并相对固定,是读懂地球模型的基础和关键。
2. 抓住二点
地轴与地球仪表面有两个交点,即南北极点。在南北极点上看地球仪,并能准确地读懂其方位、内容,是难点,也是重点。这就是在南北极点上空对地球俯视图判读。北极上空读俯视图简单易懂,最难之处在于南极上空读地球俯视图。最有效的方法是首先研究南极大陆的轮廓,该轮廓有一处特别之处,那就是与南美洲对应的地方,恰似一个“尾巴”形状,找到“尾巴”,就找到了南美洲,然后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以此找到其它大洲大洋,就能读懂该图。
3. 理顺两线
两线指的是经线和纬线,初中生能基本理解经纬线的概念、走向,但一旦给经纬线标上度数,学生的理解就存在问题,特别是对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局部图的判读,存在困难,对东西半球的判读更是难上加难。如何突破这些难点呢?东西经度:向东增加的为东经度,否则为西经度;南北纬度:向北增加的为北纬,否则为南纬;东西半球牢记东半球的范围,一共两个范围:0—20°W,0—160°E,不在这两个范围的为西半球。
三、气候图
气候图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难点之一,如何准确记忆、真正理解这些图,需要思考一些有用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转换法
转换法即将抽象的图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例如中国中部某城市的气温、降水量示意图,学生可以根据图示总结出这样的语言:中国中部某城市在夏天气温较高,最高温可达到××摄氏度,冬天气温低,最低温可达到××摄氏度,夏天降水多,冬天降水少,因此,该地气候特点是:夏天炎热湿润,冬天寒冷干燥。
2. 联想法
对于某些地理要素在全球的分布图,学生死记硬背很难达到效果,必须跟其它地理要素结合起来,通过联想其它相联系的知识来掌握和记忆,效果事半功倍。例如气温分布图,由气温联想到赋予地球温度的太阳,由太阳联想到太阳辐射强度最强的太阳直射点,最后得出结论:某地气温应该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联想到这些,对气温分布图的理解、记忆就容易的多了。
3. 结合实际分析法
对于部分气候要素,还需要结合现实生活来加强理解和记忆,即将图与实际结合起来,例如天气预报涉及到的气象云图和天气符号,只要有一些生活经验,就能强化记忆。比如对太阳高度角的理解,是难点,也是重点,如何达到最优效果?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结合实际去测量一次,然后绘图并分析测量结果。
四、人口、语言、宗教分布图
对于人文地理中的人口、语言、宗教等分布图,在讲授的过程中不能单单讲地理知识,要讲自然学、经济学、历史学、宗教学。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分布图的掌握。
1. 人口分布图要抓住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
人口分布有自然规律,早期人类选择适合居住的地区,这些地理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开阔、气候适宜、交通四通八达。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人类往往期待向经济条件更好的地方迁移,于是形成了今天人口聚居地。在讲授人口分布图的时候,先说自然地理条件,再加入经济发展因素。学生轻松理解并掌握其分布图。
2. 人种和语言分布图要抓住历史这一关键因素
人种和语言分布图相生相伴,都与历史有关,例如西亚和北非这一区域,历史上出现一个强国,因此该地语言、人种,甚至宗教信仰都是一样的。美国黑人,是美国历史上出现的黑奴交易的结果。印度半岛上的白色人种,是几千年前欧洲雅利安人迁移的结果。南美洲目前的语言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因为这一区域在历史上长期受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结果。给学生讲清历史,学生就能掌握这些分布图。
3. 宗教分布图要抓住宗教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宗教的分布与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宗教发展的历史进程有关,所以在讲宗教分布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先学习各种宗教,只有弄清楚各种宗教的大概情况,才能把宗教的分布讲清楚。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既无趣味,又很难掌握,不如把地理课变成宗教课,跟学生分享宗教的产生和发展,让学生说出有趣的宗教教义。学生对分布图就能烂熟于心了。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地理第二語言的地图,在初中地理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中学地理教师必须认识一个问题,那就是让学生单纯的背诵地理知识、对地图进行机械的记忆以应付考试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既不利于学生地理学习,无法激发起学生兴趣,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地理图表的教学,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理解,通过理解,加深记忆,在读图中感受学习地理的乐趣,不断提高地理综合素养。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