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军
【摘要】化学作为中学时期一門极为重要的课程,其教育方法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因此,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主要通过探究问题化教学在初中教学的应用,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对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问题化教学 因材施教 化学课堂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80-02
问题化教学是指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具有趣味性并与所学知识相协调,巧妙的设计来协助学生完成教学活动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全面深入了解的教育新方法。
一、问题化教学的应用原则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推行探究问题化教学必须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向学生传输专业性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技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化学专业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这就要求在问题化教学推行的实践中,针对所关注的问题应该与教学内容相吻合,在教学目的上体现一致性。同时应该在范围上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匹配,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适用性原则
由于初中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所以在问题化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应该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但是这个过程也是不易实现的,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工作者所提出的问题必须科学合理、贴近生活,使学生在探讨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有所提高和进步。
(三)可行性原则
教学活动,即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衡量预设问题的可行性,并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灵活运用,从而推动教学质量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提高。
二、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具体应用
(一)问题的巧妙设置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事先在课前做足准备工作,在备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在设置问题时,既要体现设置问题具有引导功能和层次递进功能的特点。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将学生探究方向引向正确的轨迹,同时还应对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巩固和加强,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体系和智力发展水平,通过问题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桥梁作用,为学生构建出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为进一步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掌握基础问题的前提条件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水平、理解能力等都得到质的飞跃。
(二)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展合作式教学
问题化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运用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可以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相关讨论,开展合作式学习,通过讨论的方式,形成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同时要求教师要以积极鼓励为主,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参与小组讨论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推动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结构的巩固和加强,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三)关注弱势学生,进行分类教学
由于在一个集体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接收知识程度都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推行问题化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弱势学生的关注,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式教学促进整体教学活动的发展和提高。要坚持由简入难、循序渐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成就感,增加学习热情,扩展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初中教学改革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我国教育事业推行素质教育的强有力保障。问题化教学方式运用的效果显著,就可以不断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这就要求初中教师充分重视并不断优化问题教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系统性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问题化教学方法运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更关系到化学学科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甚至影响到素质教育实施效果的好与坏。所以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的问题化教学工作作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风平.浅析初中化学问题化教学的方法[J].家教世界,2013,(8).
[2]赵先军.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