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娟
【摘要】在现代新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 想象力 质疑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7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何谓创新?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当前当务之急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习惯于知识的传播,这样就抑制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勇于创新的能力,导致学生缺乏科学思维素质。教育需要创新,教师渴望创新,学生呼唤创新,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因此在现代教学中,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主动的获取知识、运用新知识。我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点体会。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态度、情感总是伴随着知识的传递、接受、反馈的互动过程,它是影响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的有利因素,因此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才能孕育、诞生创新思维。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一个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畅所欲言,在教师的尊重中主动去探求新知识。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里,任思维纵横千里,任情感涌动激荡,发出绮丽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用于创新的意识。
二、创设质疑情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西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进步,就是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从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新因素。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学生来讲,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尽量创设质疑情景,有时甚至还需要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培养质疑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要鼓励,还应该保护,使学生从小就逐渐养成敢说、爱说的习惯。教师应相机诱导,鼓励学生互相切磋、分析和争论,就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会质疑方法。古人云“学贵有疑”,其贵就是因为疑问不是无端而发,而是经过思考,却不能理解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文章的背景、语言因素、表达方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而不着边际地滥问。
解决质疑问题。启发了学生提问,接着要解决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提的不够好的,也不必求全责备。因大多数学生本身就怕说错,怕同学笑话,怕老师责备。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无法一时解决的,要向学生说明。
三、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适时启发想象。我们要充分利用如上学、放学途中与学生接觸的一切课外机会,与学生相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多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想象,开启学生想象、创新的心扉。充分相信学生,适时启发想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拓展想象力,创造轻松环境,激发创作欲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学习,能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人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开发。首先,教师的情感投入和肢体语言的表达。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好比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关键是要动情感人。其次,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开展游戏,融入音乐,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气氛变得更轻松、愉悦和融洽,让学生在这气氛中无拘无束地构想,大胆夸张的造型,随意地赋彩。
作为21世纪的新型教师,在教学中要能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从小就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国外语学习研究会编著:《课程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出版社,2014
[2]李家栋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