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与职业本科培养的衔接问题

2015-10-19 17:42沈艳丽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职业本科课程衔接培养模式

沈艳丽

摘要:结合当前我省中、高职本科的发展现状,针对中职与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衔接、课程体系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工程管理类专业为例,探求解决中职与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衔接的思路。

关键词:职业本科;中职;课程衔接;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8-0071-02

一、中职与职业本培养衔接是大势所趋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指出,全国近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丁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在培养模式上,职业本科院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目前国家已经“渗透”本科教育的职业化要求,强调职业教育体系,明确勾勒出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而且对学术型和职业技能型本科的高等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为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战略和办学定位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依据。

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并具体提出了要开展职业本科取向的教育试点,促进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沟通与衔接,搭建职业人才成长“立交桥”。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该省已经把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之中,并明确要改革办学趋同化、办学特色不鲜明、脱离行业企业实际的办学现状,突出职业取向的理念,把职业技能培养放在首位,为该省高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职业型本科院校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职业本科院校办学的成败。

二、中职与职业本科培养的衔接对策

(一)培养目标的衔接

培养人才是高校首要职能,按社会需求和技术应用能力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这种人才不仅应用性强,技术与技能性强,而且职业针对性强。

中职本人才培养衔接的关键是培养日标的衔接,培养H标衔接需要中职、高等学校共同制定合理的人A培养方案,这是实现两个阶段课程有效衔接的第一步。q1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中职不能跟普通中职一样,本科也不能跟普教本科一样。此外,还应该体现层次上的差别,中职注重的是一技之长,核心是培养实用、技能、操作型的人才;而本科教育的培养日标则是高层次、应用型、管理型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就是直接培养岗位需要的高级技师、工程师之类专业型的人才。以沈阳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目标定位如下:工程管理类中职教育培养面向区域建筑领域,能施工、懂设计、会预算,适应从事施工一线需要的施工员、造价员(预算员)、质检员、安全员、档案员、监理员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工程管理应用型本科生教育主要培养中层工程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以培养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管理类人才为核心。这类人才需要熟悉工程建设领域的施工技术,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协调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战略决策能力。

中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中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主要体现在能够熟悉建筑企业施工流程,这类人员主要从事具体的建筑施工实务。

(二)教学计划的衔接

专业教学计划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文件,是指导和管理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保证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有效途径。中职与高职本科单独编制专业教学计划,有利于保持人才培养的特色。正确处理中职与职业本科教育之间的衔接关系,确保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中职本科教学计划打破传统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拓展专业知识学习,注重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操作性的专业技能的培养,着眼于学生今后能够较快地适应其职业岗位,并具备自主创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沈阳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制订才培养方案时,在辽宁省内建设类院校中职人才培养调研、实训课程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制订的中职本人才培养方案,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从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毕业生能从事的工作及就业范围、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实践教学安排等方面做好中职与职业本科教育之间的衔接工作。

(三)课程的衔接

做好中职课程与职业本科课程的有机联系与整合,有利于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并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中职本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衔接存在如下问题。

1.中职学校若不重视文化课的开设,会导致中职文化课程基础薄弱;而若特别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会使得中职与本科专业课程重复。一是文化课程基础薄弱。公共基础课程课如数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它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的学习,在培养模式中,存在如下问题,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程比较薄弱,对职业本科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很难适应,导致对职业本科阶段专业理论课程无法深入展开,并影响学历的继续提升。二是专业课程重复问题。中职与职业本科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重复过多,尤其时候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程,造成学习时间和师资上的浪费。对于形式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不能简单地将其撤消。课程内容上可以有重叠,但在深度上应该有所区别。例如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职和高等教育两个阶段都要开设,但是,课程形式不同,培养目标也不一样,中职阶段课程开设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施工流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思想,而本科阶段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过程项目管理和项目策划的能力。

2.中职课程与职业本科课程的有机衔接。中职学校要重视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确保专业街接,课程设置要坚持“宽基础、重实践”的总体原则。“宽基础”是强调为高等教育服务,让学生有后劲;“重实践”则是强调职业技术教育应区别十普通教育。该校在中职本人才培养具体实践过程中采用模块化的课程设置。通过调研发现,升入该校工程管理中职本的学生中,工民建占60%,工程造价占15%,因此,在制订工程管理中职本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在校的专业学习情况,设置工程造价和工程施工两个方向模块课程。在职业本科的专业基础核心课、专业技能课、实习实训等环节安排中,在做好与中职教学内容的衔接的同时进行了深化与提升。比如,在公共基础课阶段增加了经济学、会计基础、统计学、工程力学等课程等。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课模块在中职、职业本科阶段的具体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应有较大的区别,为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应根据两个阶段培养目标的不同要求进行专业课程设置。顶岗实习是中职、职业本科阶段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中高职的顶岗实习内容与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职业本科阶段顶岗实习是对中职阶段顶岗实习的拓展和提升,应注重实习内容的安排。

(四)教育模式的衔接

无论是中职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模式上都应突出实践性的职业教育特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双证书培养、就业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共同特点,开展多种教育模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如该校工程管理专业中职本科推行“教、学、做、考”的一体化人教学模式,按照“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通过课堂进工地和实训室、实训室进企业、模拟现场进学校、实训基地共建、双师共建、学训同步等方式充分实施工学结合,实现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教学过程,将职业技能培养融入到操作性实验一应用性实训一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实现学习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使中职教育与高职本科教育模式有机衔接。

(五)师资队伍的衔接

职业院校中教师具有“老师”和“师傅”双重身份,为使中高职院校都能拥有一支合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应注重以引进人才、加强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比例。例如,对于没有相关专业的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可能多安排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实习,丰富提高他们的实际知识和能力。通过企业锻炼,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目前在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借以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

结束语

中职本科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可以说关系到职业学校的发展和前程。中职本人才培养模式下,首先要明确中职和高校共同的培养目标,并将中职学校和职业本科院校的课程进行整合优化,不重复内容,保持知识结构的连贯和强化,避免中职与本科教育衔接中出现脱节和重复问题;在培养模式上分别从素质、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明确培养规格,促进中职与本科的有效衔接,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本科课程衔接培养模式
新时代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潘懋元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就业实证研究
面向职业岗位群的测绘工程职业本科培养模式探索
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专本协同育人课程衔接探讨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