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中习惯和坚韧性的培养

2015-10-14 05:03盛洁
科教导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坚韧性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盛洁

摘 要 高等教育除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也应该注意学生习惯和品格的培养。行为习惯是影响性格形成的核心因素,行为积累形成习惯,习惯的具体表现影响性格的建立,良好的习惯和坚韧的品格是成功的基石。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性格仍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提升空间,因此高等教育也要重视:(1)让学生领悟习惯的力量和坚韧品格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主观能动地纠正不良习惯;(3)利用坚韧性品质巩固习惯养成教育的成功率。

关键词 行为习惯 坚韧性 价值自觉能力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9.008

Training Habits and Resilience in College Education

SHENG Jie

(College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Yili Normal University, Yining, Xinjiang 835000)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addition to foster an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senior professionals, students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habits and character. Behavior is affecting the character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ore elements, the accumulation behavior becomes a habit, the habit of impe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character, good habits and tenacity of character is the cornerstone of success. Students' behavior and character is still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of plasticity and therefore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1) allow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force of habit and tough character comprehend; (2) to guide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habits and subjective initiative to correct bad habits; (3) the use of the resilience of the success rate of habituation consolidate 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 behavior; resilience; value conscious ability; cultivation education

近年来,高等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确保科研基础和推进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高等教育在执行过程中,更侧重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的培养近些年才逐渐成为社会成员和专家学者们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儿童学吉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此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①高等教育为大学生进入社会提供了一个衔接平台,不仅为其提供专业知识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坚韧性②人格对于提高大学生耐力、承受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教育体制的特点决定了多数孩子在进入大学之前,其学习目的、行为习惯及个人品格都高度服务于高考。当学生顺利进入大学后,将出现散漫松懈和茫然无措的状态。因此,大学教育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领悟习惯和坚韧性品格的重要性,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使其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笔者对同年级三个班共146名学生,从大一开始,历经三个学期,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习惯和坚韧性的培养,使学生的意识形态相较于进校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笔者利用专业课授课的契机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1 使学生领悟习惯的力量和坚韧品格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价值自觉能力已经初具完善,其中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指导学生从周围环境获取有用的信息,通过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做出思维响应。因此,首先需要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这种教育理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为了使学生领悟习惯的力量和坚韧品格的重要性,我通常投其所好选择合适的话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潜移默化地植入教育目的。在每次的专业授课结束后,预留五到十五分钟,与学生互动交流。交流题材多以当前热门话题、自己及周围人的经历,或一段视频节目等为主。轻松活泼的聊天形式,避免了学生对说教形式的抵触。大部分交流的中心内容均以习惯和坚韧品格的重要性为主。一种思想的成功植入需要长期反复的灌输。在坚持了一个学期聊天交流后,学生从内心深处开始主动接受“良好的习惯和坚韧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说法。

思想上的认同才能有效的影响抗御能力和应用能力,有利于提升内化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第二和第三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保持聊天互动,以达到将此思想根植于心的目的。

2 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主观能动地纠正不良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论是建立新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纠正不良习惯,都要在具体实践中经过反复地锤炼才能养成。这种长期的训练和培养过程,是通过被教育者切身的体验和反复的实践去完成的,又被称为养成教育。③因此,我借助所授专业课程作为训练习惯的平台,具体实施如下:

2.1 重复刺激、反复练习

在专业课讲授时,每节课开始均进行知识点回忆和新内容框架梳理;课程结束时必布置作业,规定无论作业多少,下一次上课必须交;每节课反馈上一次作业收交及完成情况,并以压力较小的方式(如唱歌、跳舞等)惩罚未交作业的学生,既不会引来学生反感,也达到惩戒的作用。这种反复式的教学方法一直贯穿于三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根植于心,更多的是一种单纯重复性行为的训练。

第二学期,这种教学方法就体现出良好的效果。首先,每节课开始学生会下意识地合起书本,等待与老师回忆所学知识内容和阐述本节课学习框架;其次,无需任何提示,学生在上课结束后会自觉将作业交齐,未能及时交的同学会主动说明原因,并会在下次上课前补交。第三学期,学生基本没有再出现交作业拖沓现象。这就证明经过多次重复刺激,已经逐渐形成了稳固的条件反射。

2.2 以身作则

教师处事风格严重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过程是互动的过程,学生并非被动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言传身教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会不自觉地仿效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师的言行对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按照规定严格执行,例如布置、批改和及时反馈作业情况,并进行奖惩。教师能够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会更利于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

2.3 制定考评标准

制定评价标准确保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每学期开始,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使教学规范化和具体化。对平时成绩、期中评定和期末考试的要求明确说明;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将实验操作评价细分量化。严格执行考评标准,可以提高养成教育的真实性和存在感,确保养成教育过程有始有终。

2.4 监督反馈、正确引导

由于教育具有反复性和长效性,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朝夕间形成。新习惯的养成仅重复执行相同的行为动作是不够的,教师需要耐心观察并及时反馈学生执行结果,做出评价和及时引导学生自我反省。通过反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发其上进心及时改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反馈方式要注意奖惩相宜,尽量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提升学生被肯定的成就感和认同感。监督反馈和“对症下药”,这样可以避免半途而废,促进事态往良性方向发展。

3 利用坚韧性品质巩固习惯养成教育的成功率

美国心理学家Kobasa 提出了坚韧性④人格的概念,是指一个人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不屈的精神,克服一切去执行决定。它包括:投入(即承诺)、挑战和控制,其中承诺指个人面对压力不逃避困难及责任,挑战指个人面对压力勇于挑战自我,控制指个人面对压力能控制情绪。

从教多年,我发现大学生的健康坚韧水平并不高,普遍缺乏坚韧的意志品质,做事往往知难而退、虎头蛇尾。在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讲究持之以恒,就反映出坚韧性是或不可缺的重要品质。因此,在三个学期的习惯养成训练中,将坚韧性的历练贯穿始终,主要借助实验教学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

3.1 建立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第一次实验,规定实验室纪律,确保实验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井然有序地进行。养成实验过程中台面整齐,实验结束后清洁整理的习惯。

3.2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训练学生预习实验。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凡事有准备才可能成功。学生常常敷衍了事,认为读一遍实验指导书,即为预习实验。而这种不走心的阅读,聊胜于无。真正的实验预习是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解决“为什么做这个实验”、“怎么做这个实验”、“可能有什么现象和结果”、“可能会出现什么麻烦”、“怎样解决出现的问题”及“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实验课程才是有价值的。

3.3 耐心指导

学习过程本就是从无知到有知逐渐发展的一个缓慢过程,而且兼有反复性和迟滞性。尤其是实验习惯较差的学生,要更有耐心给予引导。实验操作习惯可以在短时间内经过反复训练和强调能得以建立和提高。而实验预习能力的训练难度却相当大。此时,对教师和学生的坚韧性都是巨大的考验。老师一定要做到不嫌麻烦,心平气和地反复教导。初始困难巨大,一旦习惯养成则会水到渠成,受益良多。

综上所述,面对已具备诸多习惯和品性的大学生,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主观能动地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纠正不良习惯及塑造坚韧品质的重要责任,以便让学生尽快融入社会并服务于社会。

注释

① 《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编写组.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09-01(第1版).

② 王锋,李永鑫.坚韧性人格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4.27(3):715-717.

③ 贾克水,李天怀.浅谈加强高校养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性[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6(增刊).

④ Kobasa, S.C. Stressfull life events, Personality and health inquiry into hardin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9.37(1):1-11.

猜你喜欢
坚韧性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成都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坚韧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研究:结构模型、影响因素及作用效果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