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瑛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江苏 太仓 215411)
大学生“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顾瑛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江苏 太仓 215411)
“中式英语”影响了广大中国英语学习者对“标准英语”的学习。教师要在研究“中式英语”定义和“中介语”理论的基础上,从中英文化习俗、中英思维模式和中英表达习惯三个方面分析“中式英语”形成的原因,以避免“中式英语”对英语学习的困扰。
中式英语;标准英语;成因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而来的是中国特色英语的普遍存在,不论是在翻译、写作还是在日常交际中,从语法使用到口语表达都体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有研究者将之称为Chinglish,即“中式英语”。
1980年葛传椝教授在《漫谈由汉译英问题》一文中第一次对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做出了区分。1993年李文中教授在《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一文中提出“中国英语学习者与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过程中,出现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这种英语往往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不可理解或不可接受。”中式英语,是由于中国英语的学习者和使用者在还没有掌握标准英语的时候,介于汉语(即母语)和英语(即目的语)之间的中介语。
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指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种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向目的语过渡的一种动态的语言系统。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Selinker)等人最先提出中介语理论。他认为中介语是二外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与目的语的中间状态。同时,Selinker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存在着语言石化(fossilization)现象。它是指某些非目的语的语法、语音等长期存在于中介语中,并且不易改变的现象。由于存在着语言石化现象,多数语言学习者不能完全获得目的语的语言能力。
语言作为记录人类历史和思想的一种工具,它既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而各具特色的文化又会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式英语”作为标准英语的一种变体,它是中国的文化和英语语言相结合的产物。中国人的母语是汉语,中国人由于经常使用汉语,就形成了汉语语境下的思维方式,这种汉语语境下的思维方式使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常常有意无意地产生负性迁移的影响,产生了令西方英语母语者觉得莫名其妙、不伦不类、无法理解的“中式英语”。“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具体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中英文化习俗的差异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往往对英语母语者的文化生活不熟悉或不知晓,用中国的文化习惯或文化模式去理解或使用英语,随之产生了Chinglish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英语母语者多用“How are you going?”(你好吗?)“Good morning!”(早上好!)“It’s a nice day,isn’t it?”(今天天气真好,是吗?)这样的话来打招呼。而中国人却经常使用诸如“你吃过了吗?”这样的话来表示打招呼。英语母语者听到这样的问候语时就会觉得很奇怪,他们会以为你要邀请他们一起用餐。
中西方人在受到表扬、称赞时,回答也大相径庭。在中国文化里,被赞赏时应该表现得谦虚客气。如对方称赞你:“Your new dress is very beautiful.”中国人往往会回答:“No,no,just so so.”但英语国家的人往往用“Thank you“来回答以表示感谢。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来说,被赞赏时应接受并表示感谢,过分谦虚会让他们觉得尴尬。这些是在日常交流中最普遍的“中式英语”现象。在交际方面,中国人喜欢询问诸如年龄、婚姻、收入等个人问题,而在英语国家的人看来这些都是个人隐私,不应该询问。
2.中英思维模式的差异
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它受思维所支配。不同的文化会带来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便会带来不同的语言习惯。中国人追求以人为本的思维模式,中国人习惯把抽象的概念与人联系在一起。英语国家的人强调客观世界影响主观世界,他们更倾向于客观事实。对于英语母语使用者来说,抽象概念经常会出现在句子主语的位置上。而在中文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创造“中式英语”常常把人作为句子的主语。
英语强调突出句子的主语,汉语则强调突出句子的主题,在汉语中我们可以通过话语的功能省略句子的主语,这就导致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也通常省略句子的主语,或者直接把主题当成英语句子的主语。比如吃完晚饭我们就去看电影,常常被英语学习者翻译成We’ll go to the movie as soon as finish supper.“have supper”缺少主语,此句应翻译成We’ll go to the movie as soon as we finish supper.
3.中英表达习惯的差异
英语中对于日期、地点的表达通常由小到大,即按日—月—年,门牌号—路—市—省—国的方式依次表述。但我们在汉语里通常由大到小,即按年—月—日,国—省—市—路—门牌号方式依次表述。英语和汉语的语序以及句子结构也差别很大。汉语的句子结构特点是左伸展,也就是说汉语中名词的修饰成分通常在名词的左(前)边,而英语的句子结构特点是右伸展,也就是说英语中名词的修饰成分通常在名词的右(后)边。比如the girl in a red hat(戴红帽子的女孩)。
在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层面,英语通常有固定搭配。语言学家基于英语语料库的研究近年来发现,英语语言的交际并不是只通过单词、短语或句子的使用来进行的,自然言语中大部分是由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半固定板块(chunk)结构来实现的。大多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掌握还处于认知阶段,没有养成一种意识,需要表达的时候,大脑中寻找不到这些固定的搭配,就只能胡乱编造一些生硬的词语,成为“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作为一种主要由于汉语语言文化、思维、习惯干扰所导致的错误,在广大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运用中经常会产生。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须特意地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思维、习惯差异以及在语言形式上出现的差异,必须学会用英语的逻辑思考来培养英语语感。这样长年累月,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文化思维习惯及其表现形式——语言,就会有一个宏观的概念。因而,也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甚至避免“中式英语”的产生和出现。
[1]葛传椝.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翻译通讯,1980(02).
[2]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04).
[3]Selinker L.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1992.
[4]杨玉晨.词汇的板块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1999(03).
G642.4
A
1008-3561(2015)21-0031-02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2013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分析”(编号2013QNJJ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顾瑛(1981-),女,江苏太仓人,讲师,从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