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峰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高中,生源来自于全区各校,他们在技能、体能、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本文就高中教材中的武术新编长拳这一部分的教学方法进行研讨,采用按原有学生的基础进行分层教学,有的放矢提出一点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中男生 新编长拳 分层教学 实践研究
一、前言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粹文化,它深受世界各族的喜爱,各国人民争相学习中华武术的技能和武术精神,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武术具有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的功能,并能提高练习者的精气神。因此作为教育的前沿,在中学教学中大力推广武术教学势在必行,而如何提高学生的武术技能水平关键在教与学的方法上。
二、学校现状
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高中,生源来自于全区各校,他们在技能、体能、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特别是初中面临着体育中考,大部分学校都围绕中考项目进行教学,对一般的选修内容较为忽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这是摆在我们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这势必要求我们加强对教材的钻研,对教法的探讨,和对我们学生的深入研究。
三、问卷调查
为防止学生对武术教材的抵触情绪,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希望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全面了解学生现状,从而改变学生目前的境况。本次共下发200份调查问卷,上交185份,有效问卷185。
(一)统计分析如下:
1.体育课你喜欢哪些项目?
跑、跳、掷:1人0.5%,垫上运动:2人1%,杠上运动:1人0.5%,球类项目:150人75%,武术:25人12.5%,游泳:10人5%,健身与健美操形:6人3%,形体与体育舞蹈:5人2.5%
2.喜欢上武术课吗?
喜欢:139人69.5%,一般:35人17.5%,不喜欢:26人13%
3.武术课上表现得不积极是什么原因呢?
像在教广播操,与想象的差距太大,教法太枯燥、单一,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练武术很苦,要求蛮高。另外有的老师自己的动作也好像不行。
(二)问卷综述
1.武术教材在学生中还是有影响力的,大部分同学还是接受的。
2.武术的基本功要求较高,学生的基础差造成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明显。
3.教师的教法要改进和提高,老一套的方法已经跟不上现在的教学需求了。
四、分层教学具体实施
第一阶段(一课次):理论与基础课,主要是使学生对武术课有个正确的认识,了解武术的基本精神,明确锻炼的价值。加强对基本功的练习(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身法、眼法。)
第二阶段(共8课次)新编长拳的套路教学,对照班(3、4)班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分层教学),而实验班(5、6)班则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分成A、B两个大组,A组为基础好的一组,B组为基础较差的一组。在教学中针对A、B两组的情况做出相对应的教学要求与方法。
实验班(5、6)班则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下面以新编长拳中的抡臂砸拳的教学方法为例。
A组在掌握了该技术后就着重强调动作的到位、姿态、速度、力度以及武术的精气神。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我采用了自我展示、竞赛、游戏等方法,评出谁的动作最标准、最有力、最到位、最飘逸、最有武术的韵味。做到练起来手、眼、身、步一起动,停下来做到手到、眼到、步到、身到动作协调一致。
在B组的教学中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相应的教学手段。首先教师应对动作的要领作详细的讲解。如抡臂的方向、力度、手臂伸直以及腰的转动借力等必须详讲,绝不能一带而过,而且在示范中更应注意示范的位置,示范的速度也要减慢,边做边讲,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这样更能掌握技术。耐心细致地指出他们存在的错误动作和改进技术的方法。在教学中应采取多表扬、多鼓励的方法,给学生更多的信心和成功感。
五、教学反馈
为能及时了解情况我做了一个学生的反馈,高一(5、6)班为实验班(40人)全部参加,下发共40份,回收40份。
(一)你觉得分层教学可行吗?
回答:可行。(40人一致同意)
理由:大家觉得分层以后就能量力而行,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压力小多了,反而动作掌握得更快了。
(二)现在说说武术教学枯燥吗?
回答:蛮有劲的,能学到技术动作,不枯燥。
(三)能说出新编长拳有几个动作?举例哪个动作具有攻防含义?(一个动作就可以)
回答:连起势和收势共20个动作。90%同学都举了抡臂砸拳、马步架打两个动作。
六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分层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分层教学法更是体现了“二期课改”的精神,注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分层教学法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建议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首先应从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制定相对应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合理的进行分层。分层教学的目的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要做好这项工作体育教师就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进行。而不是盲目的或者是心血来潮,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责任,希望我们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体育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中来,为我们的体育教学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 沈建华,徐阿根,徐燕平等.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 夏思永,杨景罡等.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