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探究式科学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2015-09-29 16:40刘冬梅
教育界·中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合作情境

刘冬梅

【摘 要】《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在科学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探究内容及目标,组织、引领学生参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亲历过程,自主充分地开展活动,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之目的。

【关键词】科学教学 探究 情境 合作

《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认可。在科学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探究内容及目标,组织、引领学生参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亲历过程,自主充分地开展活动,就能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之目的。小学科学教学就在于适应这种需要,让学生成为科学现象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如何应用科学探究,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探究是每一个人天生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而发现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相应的情境和素材,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实际的探究课题,提供或由学生准备探究材料,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利用学生天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做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继而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是一个学习方式方法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它的根本点在于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回归于学生。开展这种探究活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时,老师在提供或布置学生准备材料时要考虑充分这点,如金属材料中不光有铁,还有铜、铝等物体,并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用自己思考的玩法尽情地用磁铁去玩这些物体,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磁铁有吸引金属的特性,那就能顺利地引导学生发现磁铁能吸引铁的特性。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以自身的积极思考为前提。常言说得好,老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把装有砂、空气、盐水的瓶子与装水的瓶子用天平称出轻重,再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最终得出结论: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上浮,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下沉。钢铁制造的大轮船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就是因为它比同体积的水轻。于是,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秘密得到最彻底的答案。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使沉入水中的啤酒盖浮起来”的方法,讨论“怎样让洋芋浮在水上”。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学生非常顺利地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并且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既让学生在不断探究中认识了物体沉浮的秘密,又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自主探索并发现自然奥秘的能力。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学生才能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发挥,才能体现真正地自主、探究和发现,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二、加强合作,获得共同探究的喜悦

人类发展的历程证明,众多的研究成果都是众多先人们的合作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取得的,并且未来社会是一个合作型社会,对个人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的要求与日俱增,即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因此,老师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和喜悦,通过研讨深化探究,使个人的发现变成大家共享的财富。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探究:

(一)激发兴趣,创立合作探究的意境

每一位学生并不是带着一个空白的头脑走进教室的,他(她)是带着六、七年的生活经历来到学校的。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也就不同,这些“经验”和“差距”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学习资源。老师必须乐于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小组学习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样,科学探究的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得不发挥集体的智慧,团结协作,才能胜过其他小组,同时也分享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倾听了他人的发现,交流了自己的观点,收获了大家的果实,体验了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长此以往,何愁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不到提高,与人合作的意识又得不到加强呢?

(二)精心准备,提供有价值的探究材料

学生能够获得、使用多种器材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特征。老师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和基础。丰富的、有价值的材料能激发学生们的灵感,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否则,科学探究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了。在材料的准备上,老师可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选择易于揭示科学概念、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探究能力相适应的材料。如我在教学《雷电》这课时,起电机的两个金属球上,分别用细金属丝挂两个泡沫塑料小球,然后摇动起电机,会出现什么现象?我先让学生猜想、探究一下,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让他们大胆猜想。有的同学说会相互吸引,有的同学说会相互排斥,有的同学说会发生爆炸,有的认为会发出火花,有的说会有声音产生等等,我对他们的敢想提出了表扬。这些想法可能不全对,但说明了学生是动脑想问题了,对这个实验有了研究,有了自己的看法,这种能力正是我们科学课要培养的探究能力。再如在讲《跷跷板》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剪子、指甲刀、锤子,其次我又为学生准备了杠杆尺、钳子、镊子、起钉锤等工具,学生通过讨论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又通过亲身体验,知道了这些工具都是杠杆原理的应用,其中镊子属于费力杠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交流、实验等形式,认识了生活中杠杆原理的使用,为学生加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课外学习的合作

科学教材的内容有很多是适合短期、中期、长期考察的。在科学教学中,老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围绕一个主课,确定几个小的研究专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分工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研究性和发现的能力。如我在教学《地球上的水》时,同学们在探讨我们身边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中发现:学校卫生间、洗碗池里的水龙头有经常没有关的现象。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有的说看见没有关就自觉地去把它关了,有的说贴广告,有的说向全校的学生宣传要节约用水,还有的说派人值班等等。这时我说:同学们,老师有一个与你们不同的想法,用你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利用身边的材料,能否发明一种装置,只要人走后水龙头就会自己关掉(新思路,有意识地向科技小发明方面引导)。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后纷纷把我缠住不放,叙述自己的想法,并决心要把实物做出来。我与学生一起制订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资料,开展社会调研、辩论会、结题交流(信息发布会)、总结反思,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再次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进一步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初步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志、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实践应用,获取成功体验

一个人只有体验过成功的欣慰,才会激起追求成功的欲念。科学探究要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是真正探究了科学,真正实现了动手更动脑。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丰富的财富,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能使学生感受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的崇敬心理。当老师利用大屏幕展示出六大关节真实的连接方式后,尤其又利用骨骼模型展示了立体的关节以后,学生通过对比,对自己画出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判断,画对的体验了成功,画的不对的体验了失败,在失败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又获得了正确的认识。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这是由自然科学的实践性特点所决定的。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必然要全力以赴,积极动脑,想尽一切可能,创造性地运用种种条件解决困难,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展。

四、重视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科学课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实践。在今年我县举行的小学《科学》公开课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多数教师充分注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并加以教师的悉心指导。可见,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师进行科学教学的主流方式。不过,可能是我们在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中待得太久了,头脑中以知识为中心的痕迹久久不能磨灭,多少有些“知识情结”,总自觉不自觉地回到知识中心的老路上,有形无形地摆脱不了重知识结论的束缚──在课堂小节谈收获一环节中,学生谈得最多的是知识层面上的,很少有教师引导学生对科学方法进行总结。罗塞恺在《实施科学探究性学习必须正视的问题》一文中说:“在我看来,对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这样的范畴谈何者更重要在本质上是没有意义的。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你说哪个更重要?……我们过去的一些做法根子在于将知识本身看得太重,而不管知识如何获得,结果留给学生的本来十分重要的知识结论成了一堆死的东西,学生能力发展自然就谈不上了。”知识也包括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的丰富的感受,包括他们从中领略到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还需要指出的是:科学探究式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特别是对班级中内向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不可以把少数学生当成实现教案的工具。讨论和质疑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学生正是在这种讨论和质疑中,思维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的。在研讨和交流阶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也更要谦虚、耐心和宽容,倾听学生的各种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以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见解。

五、结束语

探究式教学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传授式教学方法,教学的重心从过分地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这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得到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能自己处理生活中的事情,正确地分析、认识社会,使自己更好地生存。小学科学课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倡导“真情实感,亲身体验”。作为一名科学课老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探究科学。

【参考文献】

[1]罗星凯.实施科学探究性学习必须正视的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4(03).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合作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