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中的学生自主“激趣”教育

2015-09-10 07:22黄开颜
考试周刊 2015年105期
关键词:激趣高中语文

黄开颜

摘 要: 高三语文复习中的“激趣”行为应是符合新课改“自主”“创新”“人文”发展要求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下的自在愉悦的学习过程。它可以表现为语基复习中的“激趣”——在站立读书、比拼训练、自主学习中获得快乐与进步;也可以表现为文本阅读复习中的“激趣”——借助识记方法、模仿练习,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使学生因学有所思、学有所得获得别样的快乐。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自主人文 自主激趣

说起语文教学中的“激趣”法则,中外教育学家和当今小学教育者最有发言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在不断践行这一法则。诚如斯言,在语文教学中,为人师者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以最活跃、最灵动的状态接受教学指令、文本信息,学生就会心境愉悦、思维敏捷,容易接受知识,语文课堂就会氛围轻松、和谐,焕发新的生机。

然而,高三语文复习中的“激趣”行为似乎不能与小学教育完全相同,无论从学生的心智发展、知识架构还是目标理念角度看,都应该有诸多异处。它首先应是符合新课改“自主”“创新”“人文”发展要求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下的自在愉悦趣味盎然的学习过程,更应该是新颖别致、多思创新的提升过程,是锻造学生自身思维品质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收获过程。唯此,才是高三语文复习的意义所在。

高三语文教学者在课堂实践中,唯有引领学生一道,在语文复习的众多领域,指导学生并使之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即“广泛的猎取,培养旺盛的好奇心;进而对有疑者加以怀疑,还要通过自己的仔细考察、分析,判别所学能否为自己所用;最后辨明真伪,努力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所有的激发启示将随着师生的“博学”与“审问、慎思”和“明辨、笃行”而不断升华,不断内化,最后上升为学生思考得深入后的快乐体验和实践后的成就感。

一、语基复习中的“激趣”,“博学”积累亦惬意

语基复习在高三语文复习中历来属于急先锋。拼音识记、成语运用、病句辨析、名句背诵等知识点往往在一轮复习之初就如洪水狂风席卷复习者。教学者为了让学生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往往使出浑身解数督促、训练、检测学生的背诵、识记、与默写,更有甚者每天一默,导致师生头晕目眩。

虽然广博积累对语基复习是必要的,但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也不可或缺。笔者博采众思,倡导学生复习时可以这样做:

1.站着读。高声、自由地朗读。晨读、晚读,读拼音、读成语注释、读课内外名句,当然也可以读古今中外名家美文。这一读,读得了各类知识与精美篇章,识记了数不胜数的学问与经验;这一读,更让学生一改埋头默写、检测的习惯,能站起身子、挺起胸腔、亮开嗓子,把疲惫、无奈之气抛掷,让胸中装有诗书、让头脑回旋妙言,从而腹有诗书神采飞扬。

2.自主默。自主、科学地默写。默写的数量、质量均由学生自己确定。查漏补缺的主人是学生自己。哪些成语还未掌握,哪条语病规律尚未明了,都需心中有数。教师只需指定复习的对象、规定复习的时间,余下便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小语基也能练就强能力。

3.比着练。在比拼中训练,在训练中进步。同桌比一比、各组比一比,男生、女生比一比。胜者、败者获得了鼓励与激发,更增斗志,更显激情。

在站立、比拼中进步,在自主分析中快乐,语文能力就这样不凭外力强压自然增强。

二、阅读复习中的“激趣”,“审问、慎思”的历练亦丰富

高三语文复习中的阅读训练历来是复习中的一个关键。与语基积累不同的是它更注重思维的训练。这种训练伴随着师生的不断发问、思考,谨慎获得,再加上深入探究,在答案获得的同时,学生们探问思考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由此收获了乐趣、情趣,激发了继续研究的信心。

阅读是需要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比如整体感知、筛选信息、归纳整合。

散文意蕴类探究题型是高三学生颇为头疼的一道题型。这类探究题要求学生必须准确把握文本的内涵和主旨,习题答案大都是文章多层内容的高度概括。如何训练时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命题指向,准确切分文章相关区域的表述层次,并能够高度洗练地进行语言概括是一个难题。笔者在进行相关训练时指导学生——

1.记方法。指导学生高声朗读文本阅读方法即“明指向、划区域、简概括”,朗读文本阅读原则即“立足文本、讲究深度、有理有据”。学生以方法指导行动,解题自然顺畅许多。

2.做示范。譬如,2012年浙江卷《母亲的中药铺》第15题,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笔者引导学生共同揣摩分析习题答案,总结探究角度为:

①呼应标题,深化题旨。——文本形式方面为“结构形式和表达技巧”。

②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

③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④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思想意蕴方面即“由浅入深”,从“个人”到“家庭”到“社会”,从“人生哲理”到“时代精神”等。

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文本阅读方法与原则后,运用已经归纳好的本题型的探究角度,付诸实践,收获很大。比如,学生自行完成散文《八月十日灯下所记》的第四题“这篇文章始终抓住‘喘了一口气’来行文,请探究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从结构线索角度探究可以得出“‘喘了一口气’前后呼应,把文章连成一个整体”的答案。从表达技巧角度可以得出,抗战胜利的大主题是借助两个“喘一口气”的生活小片段反映的,是“以小见大”的手法。另外,在主旨与思想内容角度,原文已经由八年抗战胜利自己好像放下了“一个长年的重担”(第二节)讲到“整个中国”“几万万人”甚至“整个的世界”也“喘了一口气”(第二、九、十节)。答案便按由浅入深的顺序顺利总结出来。

3.纠差错。重做错题,自我纠正,总结归纳。譬如句子含义题型。笔者执教时指导学生学会这样分析:抓关键词,看上下语境,联系主旨深挖。学生在重做错题时通过不断研读文本,分析答案,得出以下结论,即不同的题目由于文本具体内容和主旨表达的独特性,句子含义的分析方法是各有侧重的。例如散文《八月十日灯下所记》第二题关于“深深喘一口气”的深刻含义。因为文句本身过于浅显,所以只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答出“喘一口气”之因即“抗战结束,我们胜利,重担放下”的答案。学生在训练文本《超越鲁迅》中“所谓讽刺不过是现实的真实的暴露,而人们却以此为讽刺了”句子含义题时,却发现该文句并没有更多的上下语境提示,更多需要对句子本身的关键词作深入剖析。学生经过仔细研究,得出答案“真正的讽刺不是嘲讽挖苦,而是揭露世故之下的真相,毫不掩蔽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批评了当时某些人的浅薄虚伪”。题型相似,答题角度则各有侧重。做错题,多揣摩,学生乐在辨别、分析与成功。

由上所述,记一记,仿一仿,询问、思索、探究,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训练,学生因“审问、慎思”而获得诸多快乐,这是推敲揣摩后的成功心理体验,是千磨万击后的能力水平的提升,是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后的大快乐。

原来,高三语文复习也可以精彩而趣味盎然。

猜你喜欢
激趣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低年级语文课堂“激趣”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趣 导思 引探
小学语文教学之我思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