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舟
审题即弄清题意,通常包含三个环节,即解题前对已知与未知事项的初步分析与观察,解题过程中对题意的进一步分析,解题后的检验与反思。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发现,课堂中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在课后学生自己解答时,只要题目文字稍复杂,学生就不知从何下手。无法正确审清题意,是导致这一阶段学生解题错误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象剖析
(一)无探索意识,依赖性较强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识字量少,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对题意的理解。很多时候,低段学生都要依赖于家长或教师的读题,遇上没做过的题型或稍难的题目总会习惯性地求助他人,尚不具备探索意识,依赖性较强。
(二)无读题意识,任务观点主导
课堂上,学生习惯于教师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在做题时也一样,如果教师帮学生读一遍题目,或者不断强调要多读几遍题目,此时学生的正确率就比较高。可当学生独立审题时,往往又错漏百出。究其原因,主要是低段学生缺乏读题意识。他们或者没有把题读完就动手做,或者匆匆读完就不假思索地按“老印象”办事。任务观点主导下的思维,让学生习惯于抓住题目就急着做,甚至根本不看题目要求。
(三)无联系意识,思考比较片面
小学低段学生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习惯于形象思维、被动思维,思考的问题多是教师提出的。碰到图文混排形式的习题,基础薄弱的孩子往往缺乏数形沟通的能力,阅读题目时不能主动将文字叙述和直观图形联系起来,思考片面。
(四)无提取意识,筛选能力较差
很多数学习题条件较多,其中不乏存在一些干扰性的信息。低段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无法从大量信息中提取有效数学信息,并用数学语言简明扼要地描述出来,以至不会解题。
二、解决策略
(一)抓住重点快审题,关键词上画画线
在关键词上画一画,这种语文阅读中常见的方法用到低段学生的数学审题上,也很有效。在读题过程中,碰到题目表述较长时,学生在逐句逐字点读中不容易抓住重点,不能有效提取题目主干。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找关键词,用笔圈圈画画,再读一读这些重点词,逐渐明白这道习题有哪些要求,有几个步骤?例如“先计算下列各题,再把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列。45+2,60-8,7+10,60+12,78-24,35+0”这道习题,引导学生先找出关键词:“计算”“从小到大”“排列”,然后画上线。明确此题有两个要求:①计算;②排列。还有一个注意点:从小到大排列。有了关键词的提醒,学生一般就不会出现以下这样的错误:未计算各题直接排列;排列得数而非算式;由大到小排列。关键词上画上线,也培养了学生在众多文字叙述中提取重点的习惯,提高了解题效率和质量。
(二)咬文嚼字来审题,草稿本上画图画
数形结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特别是对以具象思维为主的低段学生来说,可以使抽象变直观,烦琐变简单,使信息和问题明了化,题目自然迎刃而解。如“小兔有13只,比小鸭少4只,小鸭有多少只?”此类题目,看似简单,但学生往往容易受审题思维定势的影响,只对题中表面内容进行理解,以为看到少就用减法,断然写出算式13-4=9(只)。此时,教师要趁机引导学生动手画画图,建立图式表征,在画图中分析,“比”字前省略的量是谁?到底是小兔多还是小鸭多?直至真正建立意义上的理解。
(三)边想边说去审题,出声思考解题意
“出声思考”法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外显,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表现在审题过程中就是“边想边说”或“先想后说”。在解题时,教师应重视解题思路的再现,多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先进行出声思考:明显的数学信息是什么?隐藏的数学信息又是什么?直至学生自己弄清问题。
“出声思考”法不仅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审题时的思考过程、思维方式、解决策略,利于教师分析学生审题错误的原因,是一种促进学生思维深入理解题意的有效策略。
(四)观察思考勤审题,对比辨析明题意
对于一些貌似而神异的习题,学生容易运用特定经验和习惯去审题解题,形成审题思维定势,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障碍。如果不及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比较、去反思、去改正,对学生后续的审题习惯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如题1“父子俩进行游泳比赛,当父亲离终点还有25米的时候,儿子比父亲落后15米,问:儿子离终点还有多少米?”的算式是15+25=40米(儿子离终点还有40米)。题2“父子俩进行游泳比赛,泳道长100米,当父亲游到25米的时候,儿子比父亲落后15米,问:儿子离终点还有多少米?”在做过题1后,再遇到题2时学生很激动,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看到了“一样”的题目,就很坚定地列出算式,求出答案——15+25=40米(儿子离终点还有40米)。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把解题可能发生的情况一一罗列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反思,自行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学生审题的细致性。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多设计一些对比式练习,并善于捕捉这样的例子,经常利用这些变化了的题目去提醒学生观察辨析,掌握解题的技巧,避免形成审题思维定势。
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者用智慧去敏锐地捕捉、判断、提炼,总结方法,并在课堂中予以传递,让学生逐步在审题过程中养成严谨、细致、思考的学习态度。针对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层级所提出的以上几点策略,有利于在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为他们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陶堰镇彩虹庄小学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