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2015-09-10 22:37:15余雷
考试周刊 2015年57期
关键词:物流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余雷

摘    要: 职业学校为了自身发展,特别重视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提高教育质量,利用与企业的合作,根据需求为企业输送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种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在企业实践,重视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双赢”教育模式。

关键词: 物流专业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学校按照职业教育办学规律进行管理、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必由之路。经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力求使学生从根本上实现零距离上岗,为学生日后进入物流企业参加实际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一、我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

我校物流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学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分三个步骤进行操作:

步骤一:学生上岗前准备和训练

1.安排校企合作常任教师

在物流企业内部,选择在物流行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熟悉国际物流操作(单证,报关,仓储)的老员工作为常任教师,负责给一年级的学生讲授物流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和相关内容的制定需与学校达成协议,避免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冲突。

2.设计物流专业实训课程

物流企业通过与校方紧密合作,积极参照校方提供的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计划,拟定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教学大纲及设计安排实训课程。

3.安排课时的计划

从校企合作计划开始实施的那一刻起,通过精心设计,确定为期四周的物流专业培训计划,具体如下:

第一周:讲解国际物流专业知识,相关内容包括:海洋运输、物流运输、快递、物流仓储、海关报关等基础知识。

第二周:讲解海洋运输船舶及物流港口知识,相关内容包括:船次、船期、航名、船公司最佳航线等具体的关于船舶运输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

第三周:讲解物流实操方面的基础知识,相关内容包括:货物配载流程、安排取货的流程、海关申报进出口流程等相关国际物流实际操作方面的计划方案及具体流程。

第四周:讲解物流单证员业务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熟练掌握单证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相关内容包括:国际贸易询价、商务谈判技巧、国际贸易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国际物流单证员培训项目。

步骤二:学生在物流企业顶岗实习

这个步骤的实施时间为四周。通过前面四周对学生的物流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物流岗位专业素养的培训,安排学生进入物流企业具体实践工作的操作环节。

经过前面物流专业知识的培训及对实训学生的素质考核,物流企业会从实训学生中初步选拔十至十五位以上优秀物流业务操作人员作为真正顶岗实习的首批优先人选。

首先,在营销岗位的顶岗实习安排中,物流企业会为实习学生配备优秀的公司内部员工作为师傅,从实训学生中选拔四十名以上安排到营销岗位。在顶岗实习小组内部,平均一个师傅带四个徒弟,由师傅对学生制定客观、公正的考核评分机制,考核评分的标准有:实习学生对所学物流知识的掌握程度、师傅带徒弟的敬业程度、师傅对徒弟的工作负责程度等。

其次,在物流仓储、进出口报关的顶岗实习安排中,物流企业将从实训学生中选拔十至十五名以上选调到南京新港码头仓库、江苏国际航运中心进出口报关行等相关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训。

步骤三:物流专业毕业生最终实现就业

在物流专业实习学生与物流企业“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相关物流企业通过考核录取在实习实训期间表现优秀的实习生加入到物流企业的正式工作团队中,同时会优先推荐物流专业优秀人才到国际海洋运输集装箱公司、国际物流港货运码头等高端物流单位工作,全力保障参加实训的学生实现全面就业,从而从根本上取得校方、物流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名副其实的结果。

这种模式作为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联合办学的策略之一,能够相对有效地解决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与社会职业发展“相脱节”的关键性问题,从而使职业学校所传授的知识结构适应当前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意义

1.使职业学校加大对“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成为可能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对双师型教师提出的要求比以往更高,一方面要求物流专业教师必须通过自身努力取得物流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还要求物流专业教师能够以兼职人身份直接参与物流企业业务运作或相关管理活动,使物流专业教师在物流专业的授课中能够运用非常贴近实际工作的实践案例。

2.有利于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训教学模式,其最理想的状态是实现物流企业、学校、学生的“三方共赢”,这必然要求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要同步适应当前物流企业一线人员及管理岗位的真实需要。

3.有利于物流专业课程改革

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师在进行物流专业教学的同时,有必要根据校企合作模式的客观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更新教学计划。例如在《物流企业成本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带领学生到码头、堆场、海关、运输企业参观,力求增加学生对物流企业的感性认识;邀请已经在物流企业正式工作的学生回校座谈,实现双向互动,从而为在校学生未来的实习实训做好充分准备

三、对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结合自身实践,笔者总结与归纳出以下一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1.以学校为依托,学校引进企业的教学模式

职业学校通过建立合作关系,设法将物流企业引进学校后,等同于将物流企业的部分生产线搬入校园内,从而能够在校内实现“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零距离、无缝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解决物流企业作业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弥补职业学校校内实习实训设备严重不足的缺憾,是一种一举两得、合作共赢的模式。

2.采取劳动和教学相结合的工学交替模式

此种模式下,教学实施方式通常可以采取如下两种:A.工读轮换——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职业学校校内正常上课,同时另一组去物流企业接受相关工作培训,按月份或学期轮换;B.白天工作、工余上课——学生在企业如普通正式员工一样被全日雇佣、顶岗工作,可利用工余时间进行理论学习,通过听课、讨论、远程学习等方式,把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内容联系起来并加以融会贯通。

3.职业学校与物流企业双方互动、人力资源共享的模式

物流企业无偿提供学生实习所需的技术、设备、原料等资源,并深入参与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教学计划制订,进而指派企业专业人员直接参与职业学校的物流专业知识的教学。

通过合作,促进校企双方人员互相聘用,积极鼓励物流企业的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现场给物流专业学生授课。与此同时,作为回报,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师进入物流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从而提高物流企业员工的整体职业素养。

4.职业学校物流专业与物流企业“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实现物流教学与物流作业同步、物流实习实训与学生就业联体、招生与招工同步。学生集以下两种身份于一身:学校选拔的学生、企业招收的员工。物流专业知识教学的实施是由物流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同完成,知识培训和考试内容取决于企业的客观实际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只开设本物流企业急需的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训课程,使相关物流企业在具体的物流职业培训中发挥更为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综上所述,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充分调动广大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努力改革和优化传统办学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标准,从而建立起有助于推动校企合作的崭新的评价标准体系。目前,在实际层面上,我们大部分职业学校及相关物流企业所做的工作,仅仅停留在较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并没有真正达到深层次“校企融合”的合作程度,因此,这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合作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地不断推进和探索。

猜你喜欢
物流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7:23
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中的应用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4:49:32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15:51
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31:43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