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伟强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探究性学习方式,需创造探究性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情境引发探究欲望;营造探究氛围;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探究性学习环境的主要手段,这样能够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探究性学习 创设情境 探究氛围 自主学习
课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我们的课堂教学环境表现为单一性、封闭性,它形成了学生被动、接受型的学习方式,这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在教师创造的探究性学习环境中,主要是通过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和“动手”探究模式,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好基础。怎样营造这种和谐的氛围呢?
1.关爱学生
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潜能,创新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
2.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信任学生,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聆听学生的心声,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创设课堂问题情境
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是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源于多彩生活
单纯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枯燥乏味,有时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因此,在课堂上,设计一些生活中实际运用的数学个案让学生解答,引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进而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和方法。有一次课上讲的是“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讲完例题后,布置学生出题互考,有一组题目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的题目是:伊拉克一武装组织为了抵御美军的侵略,决定购买炸弹和闪光弹,各用了3000元,已知炸弹比闪光弹每枚贵100元,结果闪光弹比炸弹多买了5枚,求炸弹和闪光弹的单价各是多少元?题目一投影公布,全班都兴奋起来。特别是正想打盹的几个男生,因为这里涉及他们喜欢玩的电脑游戏“反恐精英”。经过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采用列分式方程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此刻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
2.找准知识衔接点
认知矛盾是激起学生求知和探究欲望的有利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认知矛盾,善于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寻找契机,制造一些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导他们探究数学知识。其实看似简单的新旧知识衔接点却能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而进行新知识的探究。
3.营造和谐氛围
外部环境对个人才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他的任务是激发学生自己学习、研究数学。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老师争论,或指出老师讲课中的失误及教材中的不妥之处。这样,课堂上就会呈现出积极、向上、自然、和谐的氛围。
(1)留出空白,开展自主探究。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他们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探究知识,而课堂教学中过于严肃往往会束缚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教师应在以下环节留出“空白”,让学生探索、思考。(1)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时留“空白”;(2)提问后留“空白”;(3)学生对知识认识模糊时留“空白”;(4)概括结论之前留“空白”;(5)出现错误之后留“空白”;(6)出现难题时留“空白”。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行探究,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2)故意示错,引导主动探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故意出错,引导学生探究、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
(3)群体互动,提倡合作探究。
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学习形式。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激励评价,保持探究热情。
成功能让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的途径之一是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励并不应仅仅给予成功的学生。在教学中,探究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而未成功者则易产生沮丧心理。因此,对于未成功者,我从不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
4.教会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要靠他们主动地思维去获取。教学的关键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让学生掌握其方法思想,才能灵活运用,培养自身的能力,逐渐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并努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之,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在课堂上,教师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挑起认知矛盾、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并时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课堂教学的探究不断深入,层层推进,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出版社.
[2]新课标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何小亚主编.与新课标同行.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