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欢欢
摘 要: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将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突破生活和语文教学之间的隔阂,让语文融入大众,接近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悟和运用语文,在语文中理解和感受生活。要让语文教学和学生心灵之间相互联系,改变原本传统的、古板的教育方式,这样学生们就会感受到生活中是存在语文的,增加对语文的喜爱,促进语文学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育 生活化 教学思考 教学思考
引言
语文是实用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复合学科,具有较强的社会生活性。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教师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割裂了,在教学上以应对考试为主要内容,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在新课程改革中清晰地提出了“语文教学应该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语文离不开生活,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
1.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语文是一门使用范围最广阔、最贴近现实、内蕴最深厚、具有趣味性的教育学科,语文课程应该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但是事实上,语文多年学习中,学生依然基础薄弱,阅读面小,学习努力却收获少,造成愿意学习语文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这些都是因为语文教育没有与生活相联系,失去了多姿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文学特质。如果想要挽回不佳状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把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让其获得学生的青睐。
如今,在语文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愈发觉得语文学习的来源是生活,语文教育的外在就是生活的表现,将语文教育限制在应对应试教育中,割裂其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是不明智的,也是无法办到的。
教育的主要群体是学生,教学的重要参加者也是学生。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应当指引学生把生活上的感悟应用到语文中,把通过语文学习得到的理解和思考带入到生活中,做到语文和生活互相触动,从中获得额外的感悟,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的人生奠定充满诗意的文化积淀。为了达到目的,小学语文教育要密切联系生活基础,做到语文教育生活化。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初衷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感悟语文,将更多的兴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在成长中持续得到文化的滋养和生活感悟,指引学生进入一种精神饱满和充满动力的生活。
2.小学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学生参加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吸收者和传承者,教师是教学的传授者和解惑者。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是教师的追求。
2.1情境创设。耳闻不如眼见,听说的再多不如经历一次,只有切身体验,才能完全理解。语文教育也是这样,文章里描写的再多,情感再深刻,学生浏览文章再多遍也很难感同身受,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才能真正理解文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带领学生进入到相似的情景中。与此同时,按照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对语文进行体验和理解。
2.2鼓励观察。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大多数文章都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大部分小学生都可以朗读,但是要他们领会文章的思想及其内涵就比较有难度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与学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吸收知识,需要采用更加生动的、更加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在课本里的文章中,其描绘的景物大多都是人们有着熟悉认识的景物,也有相当陌生的景物。教师可以针对熟悉的景物,要求学生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的记录,用记录了解事物,调换学生观察世界的角度。例如对于课文《猫》,小学生对于猫应该比较熟悉,但是仔细观察猫的同学却不会很多,对此,教师可以提出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猫的日常。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观察了解到动物的生活,从中知道它们的生活也一样多姿多彩。
这样,小学生对于《猫》的学习就更加深入了,而且在学习后,对小动物进行描写时,他们也能拥有一定的经验,提高写作能力。
有些课文和现在的小学生有相当程度的时间距离,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内容离现在已经有二、三十年了,送总理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而言,是很久之前的大事件,小学生很难体会到对于总理的深刻情感,教师难以顺利教学。教师应该在教学前组织学生对周总理进行了解,这样可以使学生积累对周总理的情感,有助于教学的进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2.3进行表演。每篇文章都是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现实载体,语文教学就是将文章还原成现实体验,让学生得到感官体验。教育生活化是一种在生活中,与生活结合的情景化学习,“在充分提供情景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教师可以将课本看做是剧本,让学生进行表演,把文章变成可以感受到的现实情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田忌赛马》一文,小学生思辨思维还不强,还不能体会策略的妙用,教师让学生扮演孙膑、田忌和齐威王,给他们时间思考如何赢得胜利。之后,按照剧本演绎,使得学生加深了对孙膑策略的理解,对田忌和齐威王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2.4想象描绘。小学语文的课本里有许多内容都是语言优美、意蕴隽永的。在教学中,让学生依照对于文章的了解和想象进行绘画。这样使得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5进行讨论。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件事物,小学生一样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和看法。对于同一篇课文,学生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阐述观点,在讨论中,寻找共通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理念。
结语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存在语文,日常生活就是语文生活化,谁都难以舍弃语文。
小学语文课程不是谁凭空想象的,语文的一点一滴都来自于生活,教师应该坚持课堂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让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加接近生活,让知识在生活中得到验证,体现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指引学生进入到一个更加宽广的精神世界,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生活和学习的乐趣,紧握生活的主动权。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到学习的目的,经历多姿多彩的人生旅程,减少人生的遗憾,不流下悔恨的泪水。
参考文献:
[1]许金霞.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语文研究,2013(06):361.
[2]张丽芳.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语文研究,2013:175.
[3]庞善凤.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语文研究,2006(09):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