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凤
摘 要: 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习题教学活动的实施。习题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数学习题课教学进程中,运用新颖多样、丰富灵活的教学策略,是强化习题课讲解效果、提升习题教学效能的重要“出路”。本文就小学数学习题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注意事项,从三个方面做了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习题课教学 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习题教学活动的实施。习题是数学学科的“核心”,习题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抓手”,习题是教学理念要求的“承载”。教育构建学指出,习题教学是课堂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构件”。学生在习题教学活动中,运用已有数学知识经验、数学解题技能,进行感知、探究、判断、归纳、解答等实践活动,能够实现数学学习能力素养的有效提升。笔者认为,习题课已成为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水平提升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之一。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单一教学方式,已经不能“跟上”新课改课堂教学的“步伐”。数学习题讲解中,运用新颖多样、丰富灵活的教学策略,是强化习题课讲解效果、提升习题教学效能的重要“出路”。鉴于上述认识,我现就小学数学习题课教学方法运用的注意事项进行论述。
一、抓住教学双向特征,习题课教学策略运用要利于师生互动
教育发展学认为,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教学因素的深入参与。其根本原因是由教学活动的双边特性所决定的。习题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常用类型之一,自然也应体现和展示教学双向特征。笔者发现,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习题课教学基本采用讲授式教学方式,只有教师讲授活动,没有学生呼应行为,是一种单向性、单边性的教学过程,师生之间未能互动、交流、发展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开展小学数学习题课教学时,在教学策略的选取上要紧扣教学双向特征,实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教师和学生真正“动起来”、“谈起来”、“连起来”,应选取互动式、合作式、交流式、讨论式等具有显著互动特性的教学方法,将小学生引入习题教学的“征途”,在师生深度融合、深度交流、深度互动中,推进习题课教学进程。如在“请你从图中找出□有(?摇?摇 )个,?茗有(?摇?摇 )个,△有(?摇?摇 )个,○有(?摇?摇 )个”习题课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数一数,然后填空。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图形的个数。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的答案各种各样,做对的学生很少。学生错误的原因是:重复、遗漏。这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按顺序数,数过的图形作上标记。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合作完成这道题。教师在这道数学题的讲解过程中,为提高小学生参与习题教学的深度和程度,选取了具有明显双边特征的互动式教学方法,采用了教师问、学生答的“设问式”教学形式,在启发性、引导性教学语言中,将小学生探析问题过程引向深入,取得实效,让小学生在“预定”教学范围,沿着预设教学“轨迹”深入“前进”。
二、凸显主体实践特性,习题课教学策略运用要注重探究训练
小学生学习群体对现实世界、自然现象,总是有强烈的求真“欲望”和好奇“心理”,表现出明显的能动探究特性。让学生主体“动起来”、“探起来”,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遵循和落实新课程要求的有效“渠道”之一。习题课教学,其本质就是以数学习题为“载体”,以探究研析为手段,以数学能力培养为追求的实践活动。不可否认,“教师讲、学生听”的重讲解、轻实践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存在。因此,教师运用教学方法讲解习题时,要将小学生实践探究活动融入其中,让教师的“讲”和学生的“探”二者之间有机“融合”,实施探究式、合作式、先学后教等教学方式,既为小学生创设出感知、探究、分析、归纳等数学实践活动,又为小学生科学探究、有效探究,提供有效指导、科学决策,引导小学生更好、更深入地探究解析习题,实现习题教学和能力提升的“双丰收”。
问题1:王红到李明家做客,王红吃了一个西瓜的1/9,李明也吃了一个西瓜的1/9,他们两个人吃的西瓜是不是一样多?
问题抛出之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问题条件,可以知道,他们两个吃的西瓜所占的比重一样多,但没有告诉比较的单位“1”的量,导致无法比较谁吃得多少。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指点: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要先确定单位“1”,然后才能比较大小。
问题2:王红到李明家做客,王红吃了一个西瓜的1/9,李明吃了1/9千克西瓜,他们两个人吃的西瓜是不是一样多?
学生读题后讨论:一个西瓜的1/9和1/9千克西瓜的意义一样吗为什么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明确:一个西瓜的1/9表示把一个西瓜的质量平均分成9份,其中的一份用1/9表示,具体质量不固定;而1/9千克西瓜是一个固定的数值。
上述习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策略总体“框架”下,融入了谈话式、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能够让小学生既获得动手实践的时机,又获得科学的指导和点拨,习题讲解和技能锤炼“两不误、两促进”。
三、彰显指导促进功效,习题课教学策略运用要促进反思提升
教育活动学指出,反思整改,是优化学习活动效果,升华学习活动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习题课教学中,小学生经常运用反思剖析的方法,对自身的数学解题活动及表现,进行深刻的“回顾”和“检查”,从而找出自身习题解答的“不足”,形成更科学、更实效的解题策略和习惯。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习题课讲解,不能“省略”学生“回头看”习题解答活动及效果的“过程”,利用评价式教学手段,对比式教学手段等方式,组织教师点评、师生互评、生生讨论、典型对比等多样活动,引导小学生认真思考和剖析自身学习活动效果,学习借鉴、集思广益,形成更高效的解题策略和良好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由于反思能力水平较低,教师在其评判反思进程中,要“担当”好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深刻积极地反思,同时做好学生反思活动的引导和指导工作,防止反思活动流于形式。
总之,小学数学习题课讲解,渗透和融入了丰富多样、形式灵活的教学策略方法。教师在其习题课运用中,要紧扣教学要素特性,遵循课改要求,让教与学活动在科学教学策略实践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玉.浅析小学数学练习题的教学设计[J].吉林教育,2011(16).
[2]邱永华.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