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宾
【关键词】 阅读教学;多元解读;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095—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文本教材进行多元解读,为生本文本思维接轨发挥桥梁作用。多元解读文本并非是随心所欲地胡乱分析,而是要遵守一定规范,与文本形成真诚对话,创设更多学习契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一、整体阅读,感知文本人文思想
初中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比重,在应试中有“得阅读者得天下”之说,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方法众多,整体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师对文本进行简单提示,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并自觉进行讨论,形成阅读共识。有些教师还会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厘清文本思路。在这个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在阅读前进行前瞻性设计思考问题,在学生阅读和讨论时,进行适当引导,并在成果展示时对共性问题进行强调,对个性问题进行个别引导。这个阅读感知过程,与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非常吻合。
整体阅读是对文本情节进行总体掌握,不在细枝末节处做过多停留。在学习《社戏》时,教师让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并给出几个思考问题:全文共讲了7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都讲了什么事呢?重点写了哪些情节呢?文本中有很多典型景色描写,阅读时注意体味其作用。学生进入自读环节,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发现不规范的阅读方式加以纠正。成果展示时,学生大多能圆满完成阅读任务。在这个阅读引导中,教师并没有讲解太多内容,只是用思考问题对阅读进行串联,帮助学生厘清文本思路。这篇课文比较长,又是鲁迅写的,如果仔细阅读,恐怕要占用太多课堂教学时间。采用整体阅读,大大节省了教学资源,提升了学习效果。
二、情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创设情境方法众多,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来选择。在引导学生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和课外朗读录音,然后让学生仿读,并挑选了几个学生现场模拟表演,再现闻一多拍案而起的场景。学生都感觉新奇,表情上总是“拿不住”,笑场情况频出,但训练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对闻一多这个人物的理解更深刻了。教师让学生饰演闻一多,就是要通过模拟实验来感受人物,这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一定帮助。
三、导式阅读,启动学生阅读思维
所谓导读式阅读,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其基本结构为“自学—解疑—精讲—演练”。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文本,对文本内容进行总体把握;然后由学生提出疑问,并通过合作学习来解疑;教师对典型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是教师设置训练任务,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巩固所学感知。在这个导读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思维启动展开,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习《斑羚飞渡》时,教师在大屏幕上投放了阅读提纲:斑羚被逼上伤心崖—老斑羚坠崖—镰刀头羊登场—镰刀头羊组织—斑羚试跳成功—斑羚齐跳—镰刀头羊消失在灿烂中。这只是一个阅读思路。教师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探讨。教师总结评价学生阅读情况,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澄清。最后,教师又投放课堂练习进行当堂训练。学生掌握文本情况良好,阅读能力得到历练。
四、变序阅读,培训学生个性认知
阅读切入角度众多,变序阅读是打破文本写作顺序,采用倒置方式,或者横切方式,对文本进行另类阅读。所谓倒置阅读,就是由结果推断原因,先看文本结尾,然后进行倒逼式阅读。这样可以节省不少中间环节,能够缩短阅读距离。横切式阅读,是从文本中间切入,或者是从文本重点语句切入,通过提纲挈领,对文本形成一定感知。这样浏览式有侧重点的阅读,能够体现选择性,减少平均用力的繁琐,提高阅读效率。
修辞手法在文本中往往起到特色表达的作用。在学习《土地的誓言》一文时,教师并没有让学生从文本文字开始阅读,而是让学生找出文本中使用修辞方法的句子,让学生对这些句式进行解析,从而感知作者的情感宣泄。学生找到大量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和夸张句,特别是呼告,这是学生很少接触到的修辞方法。教师适时给予解读,学生很容易掌握了这种方法,并根据文本应用情况,体味文本思想情感的迸发。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