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眼光”、“三位一体”的文本解读

2015-08-29 02:58:13张晓素傅登顺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三位一体学情

张晓素 傅登顺

【摘要】文本解读是挑战教师语文素养一个重要指标,文本解读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把文本解读作为教学预设的一个独立环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解读质量和解读作用的发挥。为此,文本解读要用“三种眼光”,进行“三位一体”的解读,做到从文本内容指向课程内容,从课程内容指向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学情对接。

【关键词】文本解读 三种眼光 三位一体 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学情

【中图分類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98-02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素养的第一要素,也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三种眼光”、“三位一体”文本解读,为教师提升文本解读素养指明了方向,落实了途径。这里的“三种眼光”指的是成人、教师、学生的三种眼光;“三位一体”是指课文内容、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的三位一体。

一、从文本内容指向课程内容

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教材)的文本创造者是成人,它们被最初创作出来的时候,绝大多数并不是专门为儿童和学生做准备的,也不是以他们为阅读的主要对象。教材中每一个文本都有其原始形态和价值。当编者把这些原本成人创造、成人运用的文本通过筛选、改编和加工转化为课文,它们的原始形态和价值会发生改变和增值,但并没有消失,依然隐匿于背后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教师的文本解读要解决文本内容指向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实现成人眼光向教师眼光的转换。

1.把握好文本的原始价值

原始形态和价值是课文价值的前提基础,也是能选入教材的重要依据。为此教师准确把握课文的原始形态和价值非常重要,它是把握教材形态和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阅读课文首先要以成人的眼光感知课文的原始形态和价值。一是追踪溯源,了解课文原貌。使教师对课文原始形态和价值有一个较全面的整体认识。如《景阳冈》一文,教师要对其出处《水浒传》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如作者、写作背景、明清小说的特点等。《景阳冈》选自哪章哪回,宣扬的是武松“个人英雄主义,除暴安民英雄形象”,并通过原文与课文的比较,厘清编入教材后做了哪些修改与加工,探究编者的意图。二是分类整理,掌握规律。同类文本是有规可循的,如神话类课文分布在小学不同版本教材的不同年级内,如《开天辟地》是创世类神话,《普罗米修斯》是英雄神话,《九色鹿》是神佛类神话,它们同属神话类文本。这类课文最大的特色是结构清晰,极富神奇的幻想,最重要的是精神价值追求在于主人公大多是美德和贤德的化身,结局基本是“善恶终有果”。掌握这个普遍规律,便于教师把握他们的原始形态和价值。三是以类推开,把握个性。同类题材,不同文本,表达的侧面和个性不同,这也是教师把握文本原始形态和价值不可缺少的。如《九色鹿》一文除了依然传承结构清晰,结局圆满,人物积极向上的特点,还有它的独特之处:成语非常多;思想价值多元,诚信、正义、感恩等并存;写法上自然物拟人化等。总之通过这类解读文本的手段和方法,有利于透彻把握文本的原始形态和价值,为教师解读课文做铺垫。

2.原始价值转向教材价值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课文解读的过程是教师与课文和教科书编者对话的过程,对话过程要为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明确目标与内容。一是与原文对照,实现与教科书编者对话。因为把原文改造加工后才编入教材,教科书编者是有明确的课程意识。换句话说,编入教材的过程就是对原文进行符合课程要求的筛选、改造、加工,或节选,或调整、或改写,或补充等。教师通过原文与课文的对照阅读,明白了教材选取了什么,删除了什么,改写了哪些,补充了什么,明白了这些,对领悟教材的重点、难点、目标和任务很有帮助。二是研读教材文本,实现教师与课文的对话。解读课文的重点是教师与课文的对话,要以《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内容”为依据展开,挖掘课文中隐藏的语文教学因素,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

3.文本内容指向课程内容

对课文原始形态和价值的把握后,教师就应该及时的把文本的原始形态和价值向课文形态和价值的转换,从而实现课文向课程内容的增值,发挥课程价值。一是从课文中提炼课程内容。课文中隐藏着课程的丰富价值,语文知识由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法等内容;语文能力由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师在文本解读中要尽量把隐藏在文本中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抠”出来,实现文本内容向课程内容的初步转换。二是在删选中确定教学内容。从课文中提炼出课程内容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它涉及课程内容的方方面面,教师要依据学段要求,学生基础和课时安排确定“教什么”。

二、从课程内容指向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课文中的课程内容是多元,不可能都直接转化为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是有前提条件的,主动权在教师,关键因素在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教学素养。

1.落实年段学习目标

崔峦理事长在第九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增强课标意识、目标意识、年段意识,使所上的课是那个年段的,符合那一类课型的、符合那一种文体特点。课堂上落实三个维度学习目标,要既得意又得言,得法、得能”。这段话告诫的话指出了语文教学的弊端。首先是课程意识、目标意识、年段意识不坚定,导致了教学中的“缺位与越位”,不光是年段目标的缺位与越位,甚至包括其他方面。其次教学中过于关注单元主题,淡漠了课型与文体,以及三维目标的落实。因此,教师要研读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他们是解读文本最重要依据。如第一学段的阅读部分第5条:“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其中“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是教学内容,“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是教学目标。其次,课程标准确定的是学段目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把学段目标分化、细化、具体化到年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环节目标等。

2.强化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成了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学举措和教学行为不能偏离这个核心。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如低年级说话、写话,要抓住课文中常用句式、有特点的句式进行迁移练习运用。中年级结合文本的内容、语言、段式、文章的写法,设计灵活多样的所堂练笔。要大力改进字词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丰富学生的语汇,发展口头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活学生自主表达的欲望。培养运用语言文字解决生活所需的使用的表达能力。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可采取三阶段推进的方法。一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认知领悟阶段。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文本,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精读细读文本,强化语言文字的体验;研读交流文本,激发语言文字表达欲。二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模仿运用阶段。要求学生熟悉文本语境,领悟言语表达的适切性;延续文本语境,尝试语境言语的延续性;锁定相似语境,模仿言语表达的尝试性。三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运用阶段。要求学生拓展同类阅读,提炼语言表达规律;组织同类活动,尝试适切性表达;走进现实生活,学会灵活恰当表达。

3.增强语文素养意识

语文课标2011年版,继续保留了实验稿中“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形成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是语文教学最终目标。如果说“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点击的是语文课程的性质,那么“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点击的是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温儒敏教授对“语文素养”这个概念有一段比较公认的精辟论述:“‘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体现一种新的更阔大的教育视野,课程标准所说的‘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温教授把语文素养界定为三个方面:听说读写能力、文学文章学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这三个方面都需要通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来落实。语文素养是学生发展而言,它超越语文能力,提升到了“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高度。涵盖了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学识修养是学生必备的素养,修养过程是内化过程,人格修养是语文素养的灵魂。所以教学不能仅仅直面语文知识、语文教材等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内容,还应该补充能激发学生学识修养,人格修养内化的内容,比如说教师的榜样作用,以生为本的良好教学环境,浓厚阅读氛围等。

三、教学内容指向与学情对接

叶澜教授说“把外在的知识、价值观念和规范等文化转化为个人的内在精神,是教育活动中最本质的转化”。教育即转化,教育的过程就是转化的过程。教学转化分为三类:把外显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把内在的知识转化为外显的行为,把潜在可能性转化为发展的现实性。教学的无奈就是教师自己清楚并不能换来学生的清楚,自己的简单不能变成学生的简单。为此语文教学中要努力以学生眼光审视教材文本,做到与学生起点、学习实践和学生生活相对接,促使教学中的有效转化。

1.把握学生学习起点

找准学习起点是语文教学以生为本的抓手。教学中不少教师无视学生的起点,或依据教学设计一厢情愿的展开教学,或视教学为零起点教师在“一张白纸”随意画画,或凭经验出发想当然展开教学,或采取一刀切齐头并进展开教学等。学习起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逻辑起点,指的是按照課标、教材的规定与要求,所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等语文素养基础。语文教材是依据课标要求编写的,有着比较严密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者意图。逻辑起点是学生学习新内容前的“应有状态”。二是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实际具有的知识能力基础、情感态度基础。教师不仅要理清学生的逻辑起点,更要重视学生学习前的现实起点,通过深入了解学生,找到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平衡点,并尽快把学生从现有发展区带入“最近发展区”,实现有效预设。现实起点,即“现实状态”。三是生成起点,主要是指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推进,学习起点是动态发展的,这种动态生成的起点,也称之为生成起点或“学习状态”,这一起点才是学生真正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教师要敏感地把握,并及时开发资源。教师文本解读要教学内容出发,整合学生的逻辑起点、现实起点和生成起点。

2.呈现学生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非要靠学生亲力亲为的语言实践不可。在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要过于强势,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提出困惑和问题。要让学生真读、真思、真议、真练,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用有效的导和引促成阅读教学的高质量,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力。呈现学生学习过程是为了贯彻语文实践性,语文实践是语文教学经验长期积淀的“语文学习之道”,解释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具有时代意义和特点。语文实践离不开训练,但这里的训练非传统意义上的单向训练和过度训练,是实践中的必要训练。一是要让训练变成学生乐意接受、主动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活动。二是训练是语文实践的一种方式。语文实践要大大超过语文训练,语文实践的形式、方式更丰富,更开放。“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三是语文训练包含在语文素养养成的方法中的。最近上海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在某场合提出:“语文学习的规律是‘培根‘积累”。所谓‘培根,是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中学语文,从生活中寻找语文之根、人格之根。“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广”,让学生走到生活实践中去“培根”。所谓“积累”,是在实践中自己积累知识,深化体验,提升情感,丰富经验。事实证明,通过自己实践的东西才会真正积累起来。

3.课外阅读挤进课堂

“大力推进儿童阅读,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堂”是阅读教学一个新的亮点。崔峦先生曾语重心长的提出:“建议课堂教学、儿童阅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课程标准修订组温儒敏教授曾撰文说:“学生没有形成阅读的爱好与习惯,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发展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阅读才能不断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完善人格。首先“挤进课堂”,说明语文课堂教学过于严密,课堂上容不下阅读指导、展示、交流、激励让学生“得法在课内”,课堂“精读”未能引领学生课外泛读。其次,说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张皮。阅读方法是阅读实践的提升,阅读习惯是阅读方法长期运用的的结果,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促进阅读能力形成,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素养是阅读修养的前提。从阅读实践走向阅读修养是一个课堂走向生活的过程,语言的习得,阅读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升一环紧扣一环,期间不能脱节、停顿。阅读习惯、能力、素养形成主渠道是课外阅读,即“得益在课外”。另外,学校学生课外阅读机制的缺失。尽管课标有学生大量阅读的阅读量指标和具体目录,也有不少学校也已取得了可贵的经验,如班级读书会,学生大阅读,阅读考级制等。但多数学校还处在“专攻”教材阶段,在低效教学中徘徊。为此,每位教师不仅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者,还要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做到课堂教学、儿童阅读两手常抓不懈。

教师的文本解读,不同于平时消遣、娱乐的阅读,是一项“严谨”的工作,也不是一个独立环节。“三种眼光”“三位一体”的文本解读目的为了解决“教什么”“怎么教”预设。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政涛.教育常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3]余余森.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 评课[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8).

[4]韦志成,韦敏.语文教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5]傅登顺.引导—指导—辅导—诱导:语文教师主导的途径与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7).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三位一体学情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19:59:14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做到“三位一体”
教育(2016年41期)2016-11-15 19:12:32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48:15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1:19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6:12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