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进乎道

2015-08-29 23:54李亦凡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翻译能力人文性翻译教学

【摘要】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翻译人才市场需求,翻译教学应由授学生翻译能力之技,进乎传学生译者素养之道,进行目标转向,在培养学生语言翻译能力的工具性基础上,融入科学性和人文性,深化学生对翻译的认知,通过自上而下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考核设计,从语言至科学和人文层面培养学生译者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翻译教学 翻译能力 工具性 科学性 人文性 译者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13-02

【Abstract】 In order to get up with a critical and creative translators education, the way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should be orien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or literacy as well as translation competence. The translator literacy can be developed through teaching approach in the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design of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assessment of teaching performance.

【Key words】 translation teaching instrumentality humanity scientificity translation competence translator literacy

一、前言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性经济的整合以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形成了全球性的语言传播、知识传授和文化学习。作为语言转换的工具、知识再现的手段和文化交流的桥梁,翻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伴随着翻译的人才需求、产品需求与日俱增与翻译的功效要求、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翻译教学既迎来了空前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翻译教学一向建构于字、词、句、段、篇的语言结构对比,在翻译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翻译能力。学生崇技尚能,毕业成为匠式翻译人才,工具性强,熟知语言表层间的结构转换,然科学性与人文性弱,不谙语言深层内的科学人文思想,犹登翻译之堂而不入室,只解文意,不明文用,长于识记,短于思维,终不能满足新世纪对翻译人才专业性、复合性、创新性的要求。为顺应市场形势,促进人才发展,翻译教学应进行目标转向,由授学生翻译能力之技,进乎传学生译者素养之道。

二、翻译能力与译者素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为教师的至上目标,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决定着授业与解惑。教师所传之道应是一条道路,一个方向,一种思维,一种科学理论体系,所弘扬的应为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化之于具体教学而言即为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是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

何为翻译教学之道?传统翻译教学秉承《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年修订)规定:“通过各种文体的翻译实践,运用翻译理论,训练学生在词义语序、语法形式、句子结构、篇章结构、习惯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方面对比汉英不同两种语言,掌握翻译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从事英译汉和汉译英的能力”。 该教学目标沿袭传统“听、说、读、写 、译”之语言技能一脉,侧重于字、词、句、段、篇的语言结构对比,在翻译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翻译能力,止于授业。

随着二十一世纪翻译市场需求趋于科技化、多元化、综合化,翻译人才发展倾向专业型、交叉型、复合型,授业型翻译教学已不能适应市场形势和人才发展,必须进行目标转向,即翻译教学应在增强学生语言翻译能力的工具性基础上,技进乎道,由授学生翻译能力之技上至传学生译者素养之道,融入科学性和人文性,深化学生对翻译的认知,从语言至科学和人文层面培养学生译者素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批判,乐于剖析与思辨。

何谓译者素养?“译者素养指的是译者在特定社会、文化情境下创造性地求解翻译问题、生成翻译产品所需的自主意识及其实践,具体包括学习者的语言素养、知识素养、策略素养、数字素养、批判素养和社会素养。语言素养指对语言资源与意义系统的体现关系的内部表征,表现为基于不同语言交际情景解释、协商、构建、表达知识和经验的自主意识及其实践。知识素养指对认知结构与外部世界的建构关系的内部表征,表现为获取、类化、加工、重构、应用和管理不同知识的自主意识及其实践。策略素养指对翻译问题与可选方案适配关系的内部表征,表现为识别劣构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拓展问题求解空间的自主意识及其实践。数字素养指对数字技术与翻译过程的价值关系的内部表征,表现为运用数字技术检索、甄别、归纳、应用、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自主意识及其实践。批判素养指对自有知识与外部知识的一致关系的内部表征,表现为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阐释、判断、评价信息、观点、决策、译品的自主意识及其实践。社会素养指对自我身份与社会网络的协同关系的内部表征,现为在翻译环境下就自我定位、项目管理、协作学习、职业规范、社会责任等形成的自主意识及其实践。”(李瑞林:2011)① [P50]

三、译者素养培养途径

译者素养培养应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在翻译教学中采取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和手段,拓展教学环境,全盘规划翻译课程,通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考核设计,在增强学生语言翻译能力的基础上,从语言至科学和人文层面培养学生译者素养,深化学生对翻译的认知,译介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树立学生的翻译价值观和使命感,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力。

1.教学内容设计

翻译教学内容设计应以译者素养培养为教学目标,人文或科学题材与翻译技巧相结合,以题材为纲组织教学内容,每个单元的标题体现该单元的话题,每个单元介绍翻译的一个核心要素。以人文或科学题材翻译为驱动,构建学习情境,体现具体性、真实性、可操作性、专业性和开放性,并将翻译所需要的概念性知识、关联性知识和系统性知识贯穿课程设计的所有环节,帮助学生获取翻译知识、学习翻译技能、培养译者素养。坚持以人为本,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翻译基本功,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对学生在审美-情感、道德-实践、理性-科学等诸领域的整体性启蒙,提高学生的语言、人文、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积极健康的人生观,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力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设计

实施模式:在人文和科学话题基础上,设计专业术语、惯用句式、篇章思想等翻译单元作业,实施情境教学。学生完成翻译单元作业,经历一次整体的翻译实施过程,培养自主意识及实践能力。第一周课上的任务:1)学习和讨论本单元的翻译要素和翻译技巧;2)通过阅读选篇,了解本单元话题的基本人文或科学论点;3)布置本单元翻译作业;4)初步探讨如何完成作业。课下学生的任务:1)按照每个单元作业的要求就命题进行一定的调研活动;2)译出初稿。第二周课上的任务:1)根据教师提出的标准,小组讨论初稿;2)全班讨论一两篇初稿,提出修改意见;3)教师提出一些共同的问题。课下学生修改初稿。课堂由三大活动组成:1)讲评上次的作业;2)学习本单元翻译的要素和翻译技巧并讨论阅读材料和相关的学生译文;3)布置本单元的作业,启发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思考,理解人文或科学精神。

3.教学考核设计

课程考核方案设计对学生在翻译学习领域所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达标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价,旨在考核学生能否运用相关人文和科学知识结合所学的翻译知识和技巧进行专业翻译以及是否养成了翻译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考核方案设计依据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内容多元化原则。多元评价主体由教师、小组和学生组成。考核内容多元突出对人文知识、科学知识和职业素养的评价。考核方式以交际和过程为核心,建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多维评估考核模式,开展形成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有机结合机制,对学生参与翻译任务的综合表现和完成课业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平时作业成绩为学期成绩的60%,期终考试成绩占30%,学生课堂活动的表现,是否按时交作业占10%。

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两种方式,可培养学生的批判素养,提高学生对翻译作品的鉴赏力和翻译对象的选择力,锻炼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时代呼唤人文与科学相融。翻译教学之道贵在顺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和市场的人才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译者素养,培养学生在语言、知识、策略、数字、批判、社会方面的语言、科学与人文素养。翻译教学应根据建构主义理论,采取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满足现实翻译情境需要的译者素养。唯其如此,翻译教学才能技进乎道,培养出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新型翻译人才。

注释:

① 李瑞林 从翻译能力到译者素养:翻译教学的目标转向 《中国翻译》[J]. 2011(1):P50

参考文献:

[1]穆雷.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02

[2]张美芳. 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01

[3]潘卫民. 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素养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04

[4]刘和平. 翻译教学模式:理论与应用《中国翻译》[J],2013(02)

[5]李亦凡 肖英荃 信息技术观照下的知行合一的专业翻译人才培养路径《中国报业》[J],2012(01)

[6]李亦凡 信息技术观照下的翻译教学的动态评价模式分析《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2010(01)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江西高校外国语言教学研究专项课题(2012年)“翻译教学的目标转向:从翻译能力到译者素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2WW304。

猜你喜欢
翻译能力人文性翻译教学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PACTE翻译能力模型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翻译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