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满意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经常考查某个段落或某句话有什么作用,江苏卷最近几年每年都考。在指导学生解答这一类问题时,教师大多是从内容、结构、表达三个方面进行。关于结构,有很多文章介绍,很详尽。可是在内容上具体该怎么答题,却说得不甚明了。而内容上的作用恰恰是答题的关键,因为只有明确了内容是什么才能答准结构上、表达上的作用。就这几年的高考题来看,解答段落作用类题目,内容上应该注意做到五个“明确”。
散文和小说,因为文体不同构成要素也不同,所以,句段作用题的答题思路也存在差异。在散文中,这种句段作用题主要从内容上、结构上和表达上来答。而到了小说中,就要关注小说三要素以及小说主题四个方面了。如《母亲的来信》题目问:试简要分析文中画线文字的作用。对于这一题就不能简单地从内容上、结构上和表达上去答了,要注意小说这一文体,要从小说的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个方面去思考。这段文字交代了文卡关于自己的工资如何安排的问题,及当时准备给母亲寄钱而最后又取消了的心理。于是就有了对人物刻画的作用:“揭示了文卡自私冷漠的内心世界。”文章结尾写母亲寄来三卢布,与该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就有了对情节的作用:“与后文母亲寄来三卢布的情节形成对比,增强了感染力。”
性质不同,内容也就不同。描写性的语段就要思考内容上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记叙性语段就要思考内容上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什么,抒情性语段就要思考内容上抒发了什么情感,说明性语段就要思考内容上说明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点,议论性语段就要思考内容上表达了什么思想。于是,结构上的作用也就随之变化。
如《背水的日子》题目问:文章第①段十分简洁,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开头第一段就一句话:“怀念背水的日子。”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怀念”一词感情色彩浓重,侧重于抒情。因此,就有了一个“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又由于“怀念”得很突兀,令人不解,所以又有了“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再如《彩色的荒漠》题目问: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开头第一段就是一个描写性语段,描写对象就是“戈壁滩”。这里就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搏弈。”由此可见“戈壁滩荒凉,环境恶劣”。“灰色,到处是灰色。”此处一再强调“灰色”,可见“戈壁滩压抑,单调”。这样就不仅回答了第一问,也为第二问提供了依据。正是因为环境恶劣,才体现出石油工人打井修路的艰难、不易,从而就有了“为表现石油工人作出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的作用;正是戈壁的单调,才会与下文彩色的荒漠形成对比。
一般说来,由于受开门见山和卒章显志的写作思想的影响,开头和结尾往往与主旨联系紧密。如《背水的日子》题目问:文章第①段十分简洁,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由于这段话处于文章开头,且直接点明“背水的日子”这一文题和“怀念”这一主旨,所以就有“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和“总领全文”的作用。再如《邮差先生》题目问:“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由于这段话处于文章的结尾,与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紧密,说“这个小城”的天气好,就是在表明小城通常的生活状态是美好的。于是就有“点明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的作用。
这段话的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讲的是什么,明确了这一点,也就知道了它的作用。如《侯银匠》题目问:小说第二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对于这一题就要有分层的意识,不能笼统地谈,否则就会丢很多分。文章第二段第一句:“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可见父女相依为命,于是就有了“为下文挑个好女婿,给女儿精心准备陪嫁首饰,为女儿出嫁后的孤独这些情节做铺垫,提供依据”的作用。从“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可见侯菊精明能干,于是就有了“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做铺垫,提供依据”的作用。
这基本是做所有题目的要求,段落作用题也不例外。如《侯银匠》题目问:小说第二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这里已经规定了答题的方向“对全文情节展开的作用”,所以如果答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对主题的作用,就完全背离了命题人的意图。再如《溜索》题目问: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这里也已经规定了答题的方向是“对环境描写的作用”和“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总之,教师如果能把以上几点指导到位,那么学生在遇到现代文段落作用题时,就不会一筹莫展、答非所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