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国富
语文阅读汇集字词句章,涵盖了整个语文知识,从阅读教学角度看,整个语文教学的所有目标都可以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得以实现,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阅读教学的意义更加突出。
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手段。每个教师对讲授都再熟悉不过了,但是,要达到智慧讲授的境界却很不容易。究竟多讲还是少讲,什么时候讲,讲到什么程度,把握得好就是智慧的。从功能上说,讲授可以分为如下几方面功能:(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突破教学难点、突出重点;(3)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的思维活动深入发展;(4)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地说,讲授出现的时机应该是学生有疑而不能自解、思维受阻而停滞不前时。例如,在讲授《窗》这篇课文时,这是一篇小说,需要交代小说三要素,教师没有立刻就讲这个知识点,而是给了学生一个任务: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这就必然要涉及到小说的人物、地点、事件。学生复述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这个故事的“要件”,让学生自己发现小说的三要素。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教师再讲小说的人物、情节与环境及其关系就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大有讲究的,充满智慧的提问会起到启发、激思、引导等作用,让课堂教学因学生的高度参与而高效起来。智慧的提问首先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即提问要建立在精心研究的基础上,要精心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富有针对性的问题。其次,问题要简洁明快、让人一听就懂。例如,在进行《端午日》这课的教学时,有一位老师这样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最能吸引你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位老师设计这个问题的初衷是让学生把注意点放在文中的两处精彩场面,即龙舟竞赛、追赶鸭子,从中选择一处,然后再说明吸引自己的理由。但在实际提问过程中,学生并没有理解到老师的用意,原因在于这个问题设计的很笼统、面太大,整个课文中能吸引学生的地方太多了,例如,端午节穿新衣、蘸雄黄酒,等等。
没有提问就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认真思考,而没有了教师的倾听,就不会有学生个性的表达,就不会有课堂上随机而动的智慧。在倾听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注与赏识,这样会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教师在恰当的时候要给学生恰到好处的评价。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除了要认真倾听,还要及时地给予恰当的评价。所谓恰当是指教师既不能一味的赞扬,也不能一味的否定,而是要发挥教学智慧,利用不同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具体评价,评价既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又要就事论事的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客观评价。例如,在讲授《成功》这篇课文时,教师提问:这篇议论文的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天资与机遇是我们所无能为力的。你认同这个这个观点吗?为什么?一名学生回答道:“我倾向于他的这个观点,不是完全同意。我认为天资虽然无法选择,但我们还是有选择的自由,如果认为天资不好就随波逐流,那是懦夫的行为;如果承认天资稍差,但却用加倍的努力去克服天资的不足,也一样是可以创造出奇迹的。”
对话是教师有意为之的对学生思维的引领、情感的濡染与境界的提升,对话这种师生互动的形式使教师智慧的生成高效的课堂教学。首先,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要多从鼓励、肯定角度去进行,让学生在对话中找到自信、获得学习的动力。其次,在学生提问或回答的时候,教师要保持敏锐的思维状态,全面捕捉到学生的信息,据此给出机智的反馈。这个过程实际上正是通过教学互动达成教学生成的过程。
例如,在进行《散步》这篇课文的教学时,为了引起师生对话,教师有意设置了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从其选取的故事看显得有些平淡,但我们不难看出,平淡的故事却蕴涵着深刻的主题,从表面上看语言朴素无华,但细读起来却极有韵味,大家看是不是这样?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是”。然后从词句角度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揣摩研究。学生读了一会儿,有个学生举手提问:“在第三段中,作者认为春天来得太迟了,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先组织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生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们很快找到了答案:作者的母亲年老多病,特别在冬天里更是饱受折磨,这让作者忧心如焚,希望冬天快点过去,春天早日到来,带着这种思绪去盼望春天,就感觉春天来得迟了。教师看到学生的分析很对路,就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作深化性提问:“好,这里面有两个词:‘总算’、‘熬’。通过这两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吗?”学生稍稍思考一下,马上说:“作者为母亲能再一次看到春天感到万幸。”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的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