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情境成为听障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素材

2015-08-15 00:51
语文天地 2015年35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课本笔者

伍 青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生成许多动态的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并灵活运用,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既要体现“导”的教学理念,还要运用“动”得教学方法,贯彻“乐”的教学原则,达到“创”的教学目的。听障学生学习语文倘若不借助有效的生活情境,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经验为才智之父,记忆为才智之母。聋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挖掘,用多种教学手段唤醒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生活记忆,从而达到文本知识与生活情境对号入座的知识链接,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并进一步达到熟知牢记、灵活运用的教学目标。

一、优化生活情境,使其成为一种活教材

目前的全日制聋校语文实验教材编排时间较久(1996 年出版),文本的思想内容与现代社会生活实际有些脱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不进行改观、整合,语文课就会变成一种空洞的说教,居高临下的填鸭式灌输。一堂课下来,学生一头雾水,似懂非懂,教师累得汗流浃背,然而却收效甚微。教师往往误认为学生的基础差,记忆和思维能力存在问题,智力发展有缺陷,而忽略了学生已有经验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课文内容与现实社会的生活情境、学生的已有经验能联系起来的,就会引起共鸣,学生乐于接受并对书本知识进行独立的选择、判断、吸收、提高;反之,学习过程则会障碍重重,学习内容抽象难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教师若长期坚持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便丧失了学习的热情。

因此,我们需要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创造性地运用手中的课本,收集社会中的新信息,了解不同孩子的生活经历,并把这些信息和生活经历与课本知识融会贯通,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让课堂既呈现课本内容,又展现生活经验,传递时代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当然,课本是蓝图,在此背景下教师再对教材适当改换,选出最接近生活实际的事例、图片、场景,充实教学内容,增添课文情趣,这样,学生自然联系生活场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思考,踊跃参与。生活情境,作为一种活教材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这样,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与学生的已知经验巧妙链接,既教活了课本,又营造了氛围,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例如第四册《手电筒》这一课,根据“爷爷到百货商店买手电筒”的例句仿写句子。首先,要帮助孩子弄明白“百货商店”是什么意思,因为现在百货商店基本被“超市”代替了,学生在生活中很难看到“百货商店”这几个字,所以对于例句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会完全理解。为此,笔者带学生到附近的超市购买了一些他们需要的生活、学习用品,学生感受到超市其实就是一个百货商店,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多而齐全的货物在学生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课堂,再要求学生根据超市购物的经历仿写句子,学生很轻松地独立完成了“某某人(我)到什么地方(超市)买了什么物品(牛奶)”这种类型的句子。

二、丰富生活情境,促进有效课堂的形成

在授新课前,我们会经常让学生提前预习。叶圣陶老先生说:“阅读教学的最重要阶段就是预习。”预习什么,怎样预习才能避免形式化,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听障孩子原有的知识经验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很难自我总结出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向学生灌输“学习有成效,方法很重要”的教育理念。

学习方法需要培养才能形成。教师必须做好课前预设,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查阅相关的资料,寻找需要用到的学习工具,感受与课文联系密切的语言环境,从而进一步丰富感性认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为避免预习的盲目性,预习尽量让学生少文字表述,多感官体验。鼓励学生利用眼、手、脑等多种感官探索新知,在生活体验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有了这些课前预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教学便会变得轻松起来。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没有任何思想包袱,心灵是自由的,成绩好与成绩一般的孩子都能在平等的参与中获取新知,圆满完成预习任务。此类的课前准备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口语交际课堂

帮助听障学生认识汉字,感悟、理解语言文字,从而使得逐渐积累的语言文字成为每一位听障学生将来融入社会的资本,这是聋校语文教师肩负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听障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终极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往往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语文课堂应是情趣与梦幻的栖息地。细品祖国的语言文字,每一个词句都能配上多彩的画面,生动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语文课堂应是一个放飞孩子梦想的地方。所以,为孩子巧妙创设教学情境,使他们饶有兴趣地主动参与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大胆地想象,他们的语言才会像涓涓细流,一发而不可收。如在教学看图说话《让位》时,笔者装作一副想找座位坐下的样子,眼睛扫视一圈,问:“教室里有空座位吗?”学生回答:“没有。”于是我又问:“老师想坐,怎么办呢?”学生很快反应过来,纷纷站起来让座,表示要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师。笔者让学生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连起来说一说,学生很容易说出了“教室里没有空座位,我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老师”。之后,再让学生联想到许多场合下让座的情境,这类说话练习在愉悦的情境设置中得到巩固。

丰富学生的语言情境,首要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怎样观察生活。为了让生弄明白“忘了”一词的意思,笔者在下课时故意把钥匙丢在讲台上,学生发现了赶紧追上来把钥匙还给笔者,笔者便强调了“忘了”一词,学生点头微笑。于是在下一节课笔者让学生用“忘了”说一句话。学生争先恐后地描述了刚才笔者忘了拿钥匙的场景,笔者进一步追问:生活中你还看见过谁忘了做什么吗?学生纷纷说出了某某忘了交作业本,谁谁忘了带雨伞之类的句子。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总之,语言产生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叶圣陶指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文字上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因此,只有对生活有观察、有体验、有感悟、有情感的人,才能对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表词达意才能做到准确、精炼、生动、形象。对于聋生,语文教师要把生活情境作为他们学习语言的有效抓手,引导他们广泛接触社会,丰富生活经历,这对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课本笔者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