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权运动的发展对迪士尼公主形象的影响

2015-08-08 13:17朱雅琪
青春岁月 2015年15期
关键词:女权运动迪士尼美国

朱雅琪

【摘要】美国的女权主义运动至今共经历了三次浪潮,女权主义思想从觉醒到探索到解放有三次飞跃,女性的诉求由第一阶段的选举权、教育权、婚姻自由发展到第二阶段的平等的工作权、经济独立再上升到第三阶段的希望以女性的语言说话以女性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女权主义的发展影响了善于造梦并把握时势的迪士尼公司,对公主电影有了不断的突破,从第一阶段的影片中传统公主形象背后的歧视,到第二阶段公主形象的转变,再到第三阶段公主形象的再构建。整整77年间迪士尼公主电影都在沿着女权主义的发展而进化。迪士尼公主电影是三次美国女权运动的忠实记录者,而美国女权运动深深的影响了迪士尼公主的形象。

【关键词】迪士尼;公主;女权运动;美国

一、引言

18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是女性主义的萌芽期。这个时期的女性主义目标明确,要求与男子有相同的经济政治权力,侧重于推动立法。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者发现,尽管女性在政治经济领域争取平等的努力取得明显的成果,但是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地位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这一阶段的女性开始要求平等的工作权、经济独立。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女权运动,消除男女二元对立,女权就是讲求平权。男性也是受益者。

迪士尼公主指的是正式加冕的13位迪士尼官方公主,分别是白雪、仙蒂、爱洛、爱丽儿、贝儿、茉莉、宝嘉康蒂、花木兰、蒂安娜、乐佩、梅莉达、安娜、艾莎。

当这个世界誓将男女平权运动进行到底时,善于造梦并把握时势的迪士尼公司也对公主电影有了不断的突破,从1937年的《白雪公主》到1998年的《花木兰》再到2013年的《冰雪奇缘》,整整77年间,迪士尼公主电影都在沿着女权主义的发展而进化。

二、传统公主形象背后的歧视:无知与压抑

从白雪公主到睡美人,公主再高贵,也超不过王子。

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一战和二战的间隙期,沃尔特·迪士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这部电影取材于格林童话,讲述了白雪公主的老套故事。1937年12月27日,这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影片上映第六天,沃尔特和《白雪公主》的一众人物就成了《时代》的封面人物,《纽约时报》也表示:“非常谢谢你,迪士尼先生!”上映三年间,这部片子共取得650万美元的票房,不但是当时世界票房纪录保持者,还让沃尔特凭此筹建了动画制作公司。

《白雪公主》的成功,让沃尔特对电影充满了期望,1950年上映的第二部公主电影《灰姑娘》讲述被后母刻薄的灰姑娘辛德瑞拉受到仙女眷顾,化身为公主参加王子舞会,并通过一只水晶鞋和王子喜结连理的故事。此时恰逢二战结束,饱受战争创伤的人们亟需治愈系电影安慰,这使得《灰姑娘》全球热卖,还让沃尔特开始创建自己的发行公司并建设迪士尼乐园。到了1959年,沃尔特再接再厉,推出了第三部公主电影《睡美人》,同样美艳动人的爱洛公主,同样可以拯救世界的王子,但不同的是处于和平时期的观众们对此并不感冒,《睡美人》票房大败。

从白雪公主到辛德瑞拉到爱洛公主,沃尔特对她们的人物设置几乎秉承了同样的关键词——漂亮、善良、没心机、会家务。养尊处优的公主们天真不谙世事,毫无防备,等待王子的救赎。电影有着时代的烙印,纵然此时距离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可现实中社会依旧是以男子为尊,公主们即便出身高贵,也大不过王子,沃尔特简单而又直白的用公主电影宣布了那时女人的地位——她们要漂亮能干会家务,没有任何独立与反抗精神,完全依附于男性。

三、公主形象的转变:觉醒与探求

从小美人鱼到花木兰,她们开始向往如同男人们一样过活。

《灰姑娘》的票房大败,让迪士尼公司视整整三十年未曾碰触公主电影。破冰的影片是《小美人鱼》。1989年,迪士尼公司推出了电影《小美人鱼》,这一次,受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三波女权运动的影响,小美人鱼艾丽尔公主的性格有了较大的改观,她不再柔弱不知世事,反而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甚至有着叛逆精神的现代女性。这部电影取得2.11亿美元票房,获得了3项奥斯卡提名。自此之后,迪士尼公主电影在女权的道路上大步奔跑。

在1991年发行《美女与野兽》中,贝儿公主爱读书,这在过去却是男人们的特权;在1992年上映的《阿拉丁》中,茉莉公主是苏丹王的女儿,聪明独立、有主见、喜欢冒险。而在1995年上映的《风中奇缘》中,印第安公主宝嘉康蒂,化解了一场异族间的战争。到了1998年,《花木兰》将女人也能保家卫国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在这版电影中,花木兰不再遮遮掩掩,而是那个“安能辨我是雄雌”的女豪杰。

在这些影片中,公主们再也不是漂亮的花瓶,附属于男人的“物”,而有了独立的自我。她们开始向往如同男人们一样过活,她们追寻爱情并非如白雪公主唱的一样,《总有一天我的王子会出现》,她们读书明理而不再是围着锅台转;她们甚至可以如同男人一般,保家卫国。但让男人们放心的是,此时的女人们还未曾彻底放弃传统家庭生活,将事业视为首要,表现在影片中,这些公主仍旧相信爱情。应该说传统观念中,加之于女性身上的婚姻束缚,仅仅在这一阶段稍微松了松绳子。

四、崭新公主形象的再构建:解放与独立

从蒂安娜公主到艾莎女王,问问自己,想要什么。

时至新世纪,随着女性平权的深入人心,迪士尼公主电影有了新的突破。她们不再追求变得跟男人一样,不再追求在男人心中她们的具体形象,而是试图找回自我。2009年,《王子与青蛙》上映。为了替变成青蛙的王子莱文解除魔法,黑人姑娘蒂安娜吻了王子,并与他一起经历磨难,两人相爱。但爱情并不是这部动画片的主题,蒂安娜公主从小坚持的梦想:要坚持父亲的理想,开一家餐馆,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才是这部动画片的闪亮之处。

2010年,迪士尼又推出了一部颇具女权主义内涵的影片《长发公主》,它讲了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故事。乐佩公主自幼被人抱走,一心向往外面的世界便偷偷逃了出来,学了一身好功夫。她能把平底锅当流星锤使,有着一头可当武器使用的长发。电影情节的安排,让乐佩公主颇具反抗精,这可以看作对自己真实身份的探寻。最终,乐佩公主找回了自己的身份。而爱情不过是添彩罢了。

时至《冰雪奇缘》,电影的主题已经转移到了女性与女性的关系上来。人物也发生了历史性的颠覆,原本可以拯救世界的王子露出了獠牙,而被当做反派、恶的化身的女巫成为了女主角。可以这么说,前者代表了男人从拯救者变成了正常人,他们不仅仅会救赎也存有私欲。而后者代表着女性从男性视角中解脱出来,她们不再囿于男人的眼光,更不会将婚姻当做毕生的追求,正如艾莎女王唱的一样,“No right,no wrong,no rules for me,I'm free!”开始真真正正的为自己而活。

五、结论

从上世纪30年代到如今,以造梦为目的的迪士尼公司,始终把握着时代特征,也成为时代的记录者。可以说迪士尼公主电影是三次美国女权运动的忠实记录者,而美国女权运动深深的影响了迪士尼公主的性格形象。

女权如此,其他也是如此。对于女性主义与迪士尼公主形象关系的研究可以引导今后的影视作品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而这样的传播对于女性主义的发展,或者说对于女性观众的影响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猜你喜欢
女权运动迪士尼美国
华特·迪士尼——制造快乐的梦想家
如果迪士尼的公主们真实存在……
唐群英: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
徽州女子命运沉浮录
美国禁酒令入宪与废止的历史
迪士尼与Netflix如何相杀?
清末民初“新闻豫军”革命性品格探析
迪士尼开业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