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
[摘 要] 从长远的角度去思考,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第一大课题,决定着学生数学的后续学习. 对于小学生数学阅读,教师需要抓好“转变观念,创设阅读氛围”“学法指导,传授阅读技巧”“分段定位,明确阅读目标”和“任务反馈,促进阅读质量”四大方面.
[关键词] 数学阅读;阅读氛围;阅读技巧;阅读目标;阅读质量
数学阅读是对文本加工和理解的过程,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是积累处理数学信息的必由之路. 数学阅读既可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抽象、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数学思维能力,又能直接促进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现阶段,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直接导致在学习中产生差异,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后续学习.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师应重点抓好这样四大方面:
转变观念,创设阅读氛围
教师的认识是教学的指挥棒,决定着教学的方向与重心. 数学阅读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有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有助于学生个别化学习与创造性学习. 教师要明确数学阅读对学生的影响,从而决定自己的教学方向,进而思考自己的教学措施. 教师只有深刻的认识,才能真正地在教学中体现出自己的教学思想.
1. 认清本质,激起阅读兴趣
学生认识一样新事物都起源于对它的兴趣. 数学阅读不是认识一个新的物体,不是看一件简单有趣的事情,而是具有一定思维逻辑的认知形成过程. 为此,在学生刚接触数学阅读时,教师一定要从形式与内容上考虑阅读的趣味性. 在形式上,教师可以在阅读前设计阅读悬念、生活情境等,提高学生阅读欲望;在阅读中设计独立阅读、师生共读、小组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阅读的欲望;在阅读后设计层次不同的问题、形式不同的交流方式或展示成果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在内容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选择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与趣味数学,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调整教学,创设阅读时机
小学生的自觉性比较差,真正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把阅读训练环节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 首先,在时间上得到保障,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 其次,在课堂形式上进行一定的变革,让学生在意识上认识到数学阅读与语文中的阅读一样重要. 最后,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读,教师绝不代劳. 例如:每天的数学课堂中开辟三到五分钟时间专门给学生进行阅读,阅读的材料最好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且具趣味. 在其余的时间里,教师尽量避免帮孩子读题,把这样的机会让给学生. 长此以往,学生从阅读的时间、内容、容量上都得到了保障,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也就提升了.
3. 精心选材,放大阅读价值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讲究实效,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关键. 数学教材是最佳的阅读材料,也可设计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首先具备趣味性,能夺学生眼球;其次,阅读材料要适合阅读者的认知基础,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从而掌握其中的知识;再次,阅读材料要具备一点思维含量,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对于学生而言在知识、能力及情感上都得到一定的提升;最后,阅读材料要简短精练,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轻松感,操作上产生简易感,让学生轻轻松松学到本领.
教师认识中的转折展现教学上的突破. 只有教师在思想与实践中以生为本,给学生平台,学生就会还教师芳草地.
学法指导,传授阅读技巧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 教师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就教会了学生学习.
1. 找准词句,理清关系
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首先要在阅读材料中找关键的字词、句子,从中找到知识的关键点. 通过整篇阅读材料的阅读再去寻找其中的单层关系或复杂关系,当学生理清关系之后,整篇阅读材料的重点也就基本掌握了.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并找出关键的词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着重理解这个关键的词句,针对学生的理解再举一些对折后不完全重合的不规则图形与规则图形,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 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不仅真正理解关键词句的意义,还理清了轴对称图形与非轴对称图形之间的本质关系. 针对较为复杂的阅读材料,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阶梯式的、环环相扣的问题提示,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复杂关系.
2. 手脑并用,寻清脉络
数学阅读有别于语文阅读,要求学生在读材料的时候做到边读边思,思考的时候进行一定的画图、计算,以便进行分析,通过演算后悟出其中的知识链接,最后进行相应的总结. 如果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能如此,那即使得到结论也只是看到海市蜃楼,而没有真正领悟到知识的本质. 没有经历过知识的形成过程,永远不能把这些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这也就造成学习数学能力的差异.
3. 巩固运用,认清知识
巩固运用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的判断依据. 当学生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之后,教师要适时地出一定的相关练习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如何. 这些练习首先在量上要少,其次在难度上要简单,但不可与材料中相等同,起到巩固的效果即可,最后在要求上不可全班一刀切,加重学生负担,打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针对能进行简单运用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让学生喜欢上数学阅读.
阅读的常规方法教师要传授,有些技巧也需要教师的引导. 针对不同性质的阅读材料,其中的方法也有特别之处,需要教师慢慢地尽心引导、渗透.
分段定位,明确阅读目标
小学阶段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迅速,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各阶段的表现不同. 为此,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能力进行分阶段训练.
1. 低段材料丰富,旨在激趣endprint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直观思维为主,数学知识比较贫瘠. 在阅读上,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时候让学生以读为主,以此锻炼学生数学语言的连贯性以及寻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阅读材料主要以图或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培养学生图文结合阅读的能力;阅读材料主要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或小故事的形式出现.
2. 中段方法传授,意在寻路
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由直观思维向初步抽象思维过渡,但还是以直观思维为主,数学知识开始加深. 在阅读上,教师主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主,尤其是对阅读的方法、技巧等的传授,阅读的时候要求学生尝试自己画图、计算. 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依旧具备趣味性,同时具备初步的抽象性. 阅读之后能用简短的话语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
3. 高段内容丰满,益在成品
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由直观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数学语言也日渐成熟. 在阅读上,教师主要以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为主,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求学生能由直观画图计算向猜想举例验证过渡,力争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思维品质.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在数学思维过程中具备一点挑战性,在阅读之后能用数学语言记录思维过程.
数学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陪同学生走好每一步台阶,教师不能急功近利,始终记住要激励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任务反馈,促进阅读质量
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就要进行相应的反馈,这样不仅起到督促学生阅读的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师检查的方式可以是提问式、探讨式、检测式等等.
1. 正误辨析,找准知识关键
学生阅读材料以新概念、定义为主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关键字词提问,也可以出一些简单的判断题,让学生在此找出新知识的关键点. 例如:在教学《认识小数》的时候,在学生阅读完材料后,出一些数字让学生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同时让一学生以某一小数为例向大家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在此也真正理解了小数的概念.
2. 角色互换,经历知识形成
学生阅读材料以归纳、总结出结论为主,例如运算律、性质等,教师在检查的时候要注意以学生为主,把解释权交给学生,教师的角色是爱提问的学生.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时候,学生在阅读完教材之后已经知道结论,但是这并非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这一知识点. 此时,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从猜想举例归纳到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再出相应的练习进行检测,由此来判断学生阅读材料的质量.
3. 综合检测,提升思维品质
学生阅读材料中以综合性知识为主,教师要设计一些图文并茂的检测题,学生根据图表所提供的信息与数据,结合文字信息,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完成数学问题的解答. 在此,学生会读图、会读表、会对数据进行处理,延伸到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提升.
检测方法并不唯一,不管运用何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的质量,让学生真正理解阅读材料中的知识.
综上所述,数学阅读教学重在尊重学生、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真真实实地做好每天的数学阅读工作,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定会绽放光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