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巧
摘 要: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走入了课堂。那么如何让个性化阅读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我想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个性阅读氛围,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方式,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的方法。
关键词:个性化 阅读氛围 阅读体验 阅读方法
无论是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还是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都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用肢解式地分析课文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用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去制约学生的不同见解。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影响了他们潜能的发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应是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个性化阅读”的新理念应运而生,其意在张扬学生的个性,强调在阅读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它是对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否定。这个理念的提出为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课堂一改往日的沉闷,成了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舞台。那么如何让个性化阅读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我想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个性阅读氛围,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方式,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的方法。
一、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个性阅读氛围
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课文,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中去。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朗读文本、感知文本。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个性化阅读的课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这种选择不仅是对学习内容、交流方式的选择,更包括学习方式的选择。教师应该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尊重学生的选择,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阅读”并不是简单的一项口头的读的活动,而是来自于心灵的活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他们的个体阅读中包括读、说、画、写、演、唱等多项活动,即使是“读”,也有多种方式:朗读、默读、跳读、扫读等。作为教师不应以成人化的、大众化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只要是他们处于内心与文字的交流状态就应支持他们这种个性化阅读方式。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有的乐于朗读,有的乐于画画,有的乐于表演,也有的乐于写出自己的感受。于是在阅读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学生文本变成图画、表演以及自己的文字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例如:在讲《鲸》这一课时,学生对鲸的生活习性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们有的用笔画出了鲸睡觉时的样子,以及须鲸和齿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的不同;有的则几个人一组表演了鲸睡觉时的样子,还安排一个人在旁边制造动静;有的则是写了鲸的自述,将鲸的特点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出来,生动有趣。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不同,但殊途同归,他们都了解了鲸的特点,同时阅读过程中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以及成功带给他们的自信。
三、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阅读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是作为个体生命的读者理解世界、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文学作品就是一面镜子,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挖掘出不同的世界,聆听到不同的声音。即使是同一读者,由于时间、空间的迁移,对同一文本也会有前后截然不同的感悟。
新课标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例如在讲《去年的树》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谈谈读完这个故事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我们要像小鸟一样信守诺言、珍爱友情,这是课文的主旨所在,当然值得肯定;也有的学生说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无私奉献,等等,这些虽不是主旨,但学生能从课文中找出支撑的理由,又不脱离文本的原意,也是值得我们鼓励的。当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的理解,并不是所有的都是值得肯定的。学生很有可能产生误读,甚至是产生与文本相悖的想法,教师都应该抱着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当然宽容并不代表纵容。宽容,要允许学生个性化阅读中发生的错误;不纵容,就是对阅读中的错误不能不置可否,更不能无原则地鼓励,错就是错,要及时让学生明白错在哪儿。不能简单地以教师的“标准答案”去取代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我们可以采用延迟评判的做法,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例如在讲《幸福是什么》这一课时,上课伊始我问学生,你认为幸福是什么?有的学生说幸福就是一家人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有的说幸福就是不用写作业;还有的说幸福就是将来找个好工作,等等。不难发现学生对幸福的理解都是自己的心里话,但跟文本中解读的幸福有很大的差别。当时我并没有急于对他们的见解做出评判,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读文本,分组演一演这个故事,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认为的幸福和三个牧童所认为的幸福有什么不同。学生这时就不难发现自己认为的幸福都是从自身出发的,比较自私;而三个牧童认为的幸福是为别人做贡献,是无私的。这时再问学生幸福是什么,他们的回答虽然还是五花八门,但在价值取向上却上升了一个层次。所以说教师若仅从自己教的角度,只关注自己设计的训练,不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不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和声音,就会抑制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扼杀个性潜能的张扬,导致学生敢想、敢说、敢为品格的丧失,妨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的方法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提倡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那么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的效果。
(一)有目的地训练泛读、速读和精读
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学生“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以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可以让学生速读。
3.品味性的精读。对教材中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让学生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地读,甚至熟读成诵。
(二)教会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1.
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疑问。
2.
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
3.
写读书笔记。可让学生作摘抄,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笔记本上随时翻阅、背诵;还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
(三)引导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教师可以借助插图、课件、文章精彩片断、配乐欣赏、语言描述等各种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兴趣,唤醒学生欣赏的热情。通过以上方法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这对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活跃,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解读让语文课堂再次充满生机。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的体验,创设良好的氛围,采取积极有效的途径与方法,个性化阅读才能得以实现,课堂教学也才能更富有生命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