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5-08-07 02:10:53徐静闻丽芬
亚太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络环境

文/徐静 闻丽芬

闻丽芬,女,(1980-),宁夏石嘴山人,本科,护理专业,西京学院助教。

摘 要: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意味着数字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具备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网络的普及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崭新的机遇和平台。但是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反映出其消极的一面。本文围绕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文/徐静闻丽芬

闻丽芬,女,(1980-),宁夏石嘴山人,本科,护理专业,西京学院助教。

摘要: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意味着数字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具备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网络的普及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崭新的机遇和平台。但是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反映出其消极的一面。本文围绕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徐静,(1989-),汉族,黑龙江人,本科学士,现担任西京学院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08-0252-01

引言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网络的帮助与扶持。由于大学生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仍然处于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阶段,其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较弱,而丰富的网络世界在给大学生提供了帮助与娱乐的同时,一些不良信息也通过网络迅速蔓延传播,给学生带来了网络依赖、网络暴力、人格障碍等大量心理问题,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变化

1.1补偿心理

经心理学研究表明,补偿心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心理问题,当人们在某一方面失去优势时,则会通过寻求另一方面补偿的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而网络的普及,使得大学生的补偿心理表现得更为明显,情况也更为严重。大学环境相对而言较轻松,学生刚刚脱离了高中辛苦的学业生涯,在轻松的大学氛围之下容易丧失学习的热情与动力,对人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与规划,同时就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与约束,通过网络世界来弥补生活中的空缺。不仅如此,大学是学生从校园生活到社会生活的过度,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之前饱受家长的呵护,对大学环境、集体生活无法适应,在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打击之下心理产生极大的失落感,继而通过网络世界的虚拟性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失落与自卑,不论是精神还是心理都对网络产生了依赖。

1.2情感需求心理

大学生尚处于青春期,心理、思想方面尚未成熟,对于情感慰藉方面的需求量大。而网络恰好填补了大学生情感心理的缺口,大学生借助网络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满足了交际的需求,同时为自己寻求心理慰藉,又能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信息,避免现实交往中可能造成的情感伤害,因此越来越多大学生的交际生活依赖于网络而建立,在获得心灵慰藉的同时还宣泄了私人情绪,这也是致使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的导火索。

1.3娱乐心理

网络不仅给大学生拓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加快了获取信息的速度,同时网络娱乐活动还给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增添了色彩,消除了大学生平时因学习带来的压力与紧迫感。但是,网络娱乐活动的骤然兴起让原本简单的休闲方式变了味,有些娱乐项目与赌博巧妙地结合起来,将学生推进赌博的深渊。由于赌博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大学生心理发育尚未完全,对事物不具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因此容易陷入带有赌博性质的网络游戏中不可自拔,不仅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误导性。

2、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1宣传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想要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正确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平台以替代传统的教育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与综合素质。基于此,学校应该不断创新大学生心理教育理念,并且对大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宣传。然而,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重塑的过程中应该以尊重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发展规律为基本前提,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2.2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一项庞大而长久的工作,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落实到实际当中,为学生构建一套切实可用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在网上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坚决心理问题,同时还能够为需要咨询服务的学生对其身份和信息进行保密,充分估计当事人的心理感受,尊重当事人的隐私权。

2.3提高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水平

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在心理教育问题上仍然要依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及时辅导,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具有心理教育方面更渊博的知识储备量,对学生的心理、行为变化具有更细心细致的观察,并且提出更有效的方法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想要更好地解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教师必须以身试法,深入网络世界去体验网络生活,亲身经历学生所经历的各类事件,才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学生的真实感受,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话题。

3、结论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的笼罩之下,网络技术平台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全新机遇的同时,还存在了一定的风险性。网络环境相对更加开放、自由,大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环境里开展学习行为,有助于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同时,网络世界里也有着不良信息的传播,时刻挑战着学生的自律性。因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要学会正确利用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积极性,及时屏蔽不良信息的诱惑及传播,旨在推动网络环境下心理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黄锡榜.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72-173+181.

祝军.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52-55.

吴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络财富,2010,21:25-26.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络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未来英才(2016年17期)2017-01-06 18:11:34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2:16:49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1:45:15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38:12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14:09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探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30:59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