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国
摘要:中学阶段是人生中处于青春发育的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怎样培育拥有创新思维的中学生亦是目前教育界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从中学音乐教育的角度出发,找出在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加强中学音乐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一、相关概念概述
(一)音乐教育概述
中学音乐教育为根据教师传授的音乐知识,使用欣赏、乐器弹奏与歌唱音乐作品等途径,重点培育中学生涵养品德方面的教育,它同时包括娱乐、知识和欣赏,它的主要目标为根据对音乐知识的传授,丰富同学们的知识体系,增强同学们的审美技能与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刻画同学们的内心,帮助同学们培育创新思维,让同学们逐渐变成全面发展的人。
(二)创新思维概述
创新一词,顾名思义就是打造新的东西,具体来讲为冲破固有的认知结构,在守旧思维方式的前提下获得突破,得以创造,本文中的创新思维主要内涵就是:创新思维为人们思维活动的最深层次形态,为认知者在具备知识与经验的前提下,冲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利用多个角度去产生特定的、别致的思维模式。
二、中学音乐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改进之处
(一)从老师的角度去分析
以前,教师在教学方面专业技能单一;不具备教学的创新意识;学校的教学设备使用率低下以及课程安排不合理。而且大部分学校的教学主体集中在青年和中青年教师中,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对待工作充满热情,但缺乏经验,对于中青年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工作热情。由于教师每个学期都按照指定的音乐教材授课,同时目前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学形式多为唱歌课和欣赏课,忽视教学中的“创造”领域,没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会丰富的实践活动,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再完成一轮教学之后,通常会按原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教学上缺少进一步的创新,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得不到新型的知识,无法获得新型的教育,直接影响了其创新思维的培养。现在大部分中学音乐教师专业技能相对多样;具备一定的教学创新意识。音乐实践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老师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可以给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增强中学生的课外音乐知识。同时学生学习的态度、参与程度,对教学的认同,以及知识积累和技能发展等对教学有着深远影响。教师应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動性,淡化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
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兴趣、丰富中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中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音乐素质。目前中学生文化课压力很大,很多学生都得不到放松;因此,他们会选择通过音乐课来缓解,容易形成懒散的学习态度。以至于无法达到老师想要“教”和学生想要“学”的效果。从而可以看出中学生的自控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课堂上多与老师互动,跟随老师的思维模式,开动脑筋,大胆演唱,大胆提问,把个人的想法或建议提出来,也可以进行自我创编歌曲,多寻求老师的建议,从而实现教师在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价值。
三、加强音乐教育对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措施
(一)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师的培养对中学生教育发展起到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针对中学音乐教师课堂缺乏创新性的现象,作为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第一,加强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第二,聘请高级专家授课。可以请省、市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进行合唱、指挥、键盘和声、配器等学科的培训,强化学员的实践运用能力。提倡新的教学理念,能够在今后教学中开展创新的实践活动。第三,结合中学音乐教材,对教师进行各项内容的训练。将教材中不同体裁的歌曲分类,选取出部分典型歌曲来进行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合理的讲解和示范。在中学音乐教学中,首先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专注于音乐教学的把握,以保持教育创新的改革步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并提出具有创新的设想和改编,多鼓励学生;使课堂教学新颖、独特,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气息。其次,多为同学们创建实际音乐教学的环境,打造一个较为自由的音乐学习环境给同学们培育创新思维提供场所性帮助,这不但可以让同学们获得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可以获得一个展现自身能力的舞台。
(二)创新教学方式
作为教师应该十分注重在课堂上的教学工作,通过传授为主的教学手段去进行教学工作,但还应该结合着探索、分析、合作等方式,充分增强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应该使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让同学们获得对所学内容的联想,再由老师创建一个贴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情境,大家一起沟通所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的教学行为会让同学们对音乐课学习萌生很大的兴趣,让他们想要上音乐课程,并且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与锻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拥有更加丰富的联想能力,从而促进中学生的整体性进步。教育的其中一个主要部分就是音乐,所以,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老师的思维不可以只限于课堂教学方式,还应该开发一些实际的课程,逐步提升同学们的操作技能和交流协作的技能。教育工作者应该让同学们尽量脱离枯燥的理论,从而走向音乐实际里,例如应该每周举办一次或者两次的乐器弹奏、歌唱比赛等,让音乐实际的教学与一些音乐比赛变成教学的另一主要方式,教学方式从纯理论转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式。音乐教学工作转向实际,亦为中学生探索自身意识、实现创新的一个重要过程,他可以让中学生获得自主思考的能力,不停的丰富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而获得厚实的想象能力。
结束语:中学的音乐教育是一种普及化、大众化的音乐教育,学校开展中学音乐教育对于培育具备创新思维的中学生来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讲课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互动交流,老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中学生要认真配合老师的教学节奏,开动脑筋,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等出发,充分发挥和利用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和益智功能来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促使自己在学习中实现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崔学荣.音乐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
[2]陈士俊,张海波.论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