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鹏程
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构建探讨
文/杜鹏程
摘要: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可另一方面,企业却亟需人才。可以看出,高等院校办学必须结合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不能与社会脱节,行业院校办学更应注重与本行业企业构建多渠道合作模式,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面互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三方互赢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不断提高。行业院校有着独特行业背景,一般隶属与国家某部委,笔者所在学校中国民航大学就隶属于交通运输部中国民航局,学校毕业生80%都在民航企事业单位就业。然而,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性的增加,国内很多学校也开设了民航特色专业来抢占就业市场,近三年以来,我校的品牌专业机务和空管就业市场受到了很大冲击。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内涵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注重与行业内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与合作,构建多渠道合作发展模式,拓展就业市场,搭建一个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互赢的平台。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合作:
行业院校有着独特的行业背景,依托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通过在校内外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为行业内输送高级工程人才和管理人才。一方面,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必须有精深的与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行业工程实践经验,这就需要行业院校拥有丰富的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实践环节中也会遇到瓶颈和困难,需要有高等院校提供智力支撑解决工程实际困难。
基于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双方的现实需要,校企双方可以实行人才互聘能有效地解决学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和企业在生产运营中面临的实际工程问题。因此,行业院校可以在企业聘请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业务骨干和中高层管理人员为客座教授或讲师,来学校为授课,主要讲授实践类课程或工程管理经验,经过我校多年的聘请客座讲师、客座教授的经验证明,此种做法受到学生一致好评。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聘请高校教授为技术顾问,通过设立科研横向项目等手段,充分发挥高校作为企业智囊团的作用,为企业克服技术难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校企双方实行人才互聘模式,成为校企业务交流纽带。
高校学生不仅需要精深的理论水平,还需要一定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在学校主要是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校园内获得工程实践经验毕竟有限,为使受教育者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必须到企业生产一线去实习。
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几乎都是从校园毕业就走上讲台,知识理论和科研水平相对较高,可是工程实践水平亟需提升。为了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需要青年教师到生产实践中去,向企业生产一线员工学习,同时搜集丰富的教学案例,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水平,并最终转化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让青年教师牢固树立“实践出真知”的理念。
而企业在学生的实习期,可以挑选优秀毕业生签订就业合同,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与此同时,学校协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计划,鼓励企业将员工培训委托学校进行,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学校教学环节紧密结合,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员工修读在职学位成本。
高等院校各专业制定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是回答“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关键。高校开设的专业制订培养方案时,应该紧密结合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制订切合行业院校自身特色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涵盖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理论课程设置、实践实验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文档。
从客户关系来讲,学校的客户就是企业、学生,培养方案就等同于企业产品生产标准和目标。企业要求员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学校就应制定能实现企业对员工需求的相对应的培养方案。同时,行业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把握行业发展动态,注重引领行业发展潮流。
企业为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常跟学校联合开展一些校企合作的项目,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企业将自身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扩大了企业品牌与无形资产的影响,造就了企业的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同样,学校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向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对企业展示其科研水平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增强学校在社会和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大多在行业内,而且各专业毕业生工作单位和地点相对集中,更有利于学校对企业进行毕业生回访调查、校友座谈,校友与学校沟通更加顺畅,对扩大学校知名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校友对学校发展献言献策提供交流平台,形成良好的信息循环机制。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和良好声誉的获得,需要校友的诚恳意见和建议。
对于行业院校和企业而言,校企合作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高校最基本的使命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这一项使命的背后都直接或间接离不开学校、学生和企业这三者。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合理的合作模式构建,是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共赢的重要基石。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机场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 2015) 08-0232-01